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艾迪 《党课》2007,(6):102-104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这样一种人,一种时常会给你泼冷水的人。”可实际上,我们周围最多的恰恰是这种人,当我们要这样的时候,他们让你三思;当我们要那样的时候,他们说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公费玩“二奶” 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他有两个嗜好,一个是爱“财”,另一个是好“色”。 当他还在玉林市当市委书记时,就在工业品展销会上认识了一位安徽敏姑娘。她是做个体服装生意的,此人长得有七八分姿色,皮肤雪白细嫩,一下子就把这位市委书记吸引住了。他故意上去攀她。姑娘心想:“你是玉林一把手,俺如果靠上了你,有了你这棵大树,生意还怕不红人。”于是她和他好上了,不久陪他上了床。他们毫无顾忌地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宾馆、酒店、招待所。敏姑娘到底是生意人,头脑灵活,乘着李乘龙和她在床上玩到兴头上的时候,撒娇地…  相似文献   

3.
古保祥 《当代党员》2012,(10):80-80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  相似文献   

4.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  相似文献   

5.
赵嘉宾  杜金莹 《奋斗》2013,(1):54-56
每当提及“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人们总是会联想起一群因贫困而不得不远离课堂、辍学返家,却又对书本充满渴望的孩子。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他们要用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当他们对重返校园满怀绝望的时候,“希望工程”为他们引路指航,在绝望中找寻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06,(4):43-44
“我是党员!”当这句话从那些朴实的农村无职党员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他们脸上并没有激动与兴奋,或许在抽烟,或许在喝水,或许就只是看着你,很自然,很自然地就说了出来。对于他们自己取得的成绩、付出的努力,受到的委屈,他们并没有用一些很高尚、很能感染人的话语来解释。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如今的武清区高村乡,“党员”成了一张亮丽的名片,“上岗”成了党员们口中的流行语,下面我们接着听上岗党员们说说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新失业群体问题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蕾 《新长征》2008,(3):30-3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势头的日趋平缓和后单位社会的来临,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群体的走势已经达到了峰值。但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为这些下岗工人的出路找到一副灵丹妙药的时候,另一批大规模的失业群体又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是二三十岁,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或肄业后加入失业行列,被社会学家称为“新失业群体”。他们既是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兴群体,同时义是当代诸多社会问题产生和表现的根源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理想”、“信念”这些词语,与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在我们的入党誓词和党的生活中,这些词语随处可见;心血来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此发表一番感慨和议论;思想汇报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为自己的崇高追求而感动。然而,当你听到一位经历多半个世纪风雨沧桑,经历战火、牢狱、荣誉和屈辱,为党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的老党员回顾自己的一生而归结到“理想”和“信念”的时候,你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理解还很肤浅。你也许会认识到,真正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同生命一样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9.
脊梁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935年,当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他兴奋地给党中央拍去电报,他说:“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希望。”是的,60多年前,在湖南长沙一所监狱里,一位年仅23岁的母亲,中国共产党党员赵云霄给女儿留下过这么一封信:宝宝,你是在牢中出生的,在你才1个多月的时候,你的父母便与你永别了,就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将来你…  相似文献   

10.
廷玉 《党建文汇》2009,(9):53-53
圣人问众门徒:“为什么生气的时候,我们会大喊大叫?”门徒们思考片刻说道:“因为我们失去了理智,我们的喊叫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你不能同对方心平气和地说话吗?虽然你很生气,但是他离你那么近,为什么要大声喊呢?”圣人问。门徒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令圣人满意。最终,圣人解释说:“当两个人怒目以对时,他们的‘心’离得很远。为了跨越距离的障碍让对方听见,他们不得不呼喊。  相似文献   

11.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21世纪的时候,全国亿万职工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抚今追昔,我们不会忘记,在建设新中国的岁月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崇高利益,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劳模们,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他们真正称得上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 在这些劳模当中,有妇孺皆知的孟泰和他的“孟泰仓库”,那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孟泰精神”,为那个时…  相似文献   

12.
不管您相信不相信,十年前的香港有一个现象是千真万确的:那时,有许多香港人不知道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地方;整个中国都被叫作“乡下”,见了从大陆来的新朋友就会问你一句:“你乡下是哪里?”这些香港人并不是没见过世面,他们可以清楚地向你介绍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乡下”太穷了,太远了;因为隔了一、两代人,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太少,感觉太陌生啦!香港属于中国,可是当“九七”回归正式摆到桌面上之后,香港人的心理大多经历了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就象一个长期被…  相似文献   

13.
当电视屏幕上频频出观“春光明媚,处处有芳草”的时候,当超级黄山画王电视机荣获国际博览金奖的时候,当铃兰软笔为我国书写工具产品填补空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作为江淮儿女无不深感欣慰和自豪!但你可知道,这些为安徽创造辉煌的明星企业,40年前曾是上海一个个设备简陋、濒临倒闭的私营小  相似文献   

14.
朋友,当你坐下明亮的灯下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当你在霓虹灯下翩翩起舞的时候,当你与家人在电视屏幕前津津有味地欣赏精彩节目的时候,你是否曾想到过“光明使者”——电站工人付出的艰辛……  相似文献   

15.
当你搏击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当你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当你沉浸在反腐败斗争捷报频传的胜利中的时候,你可曾想到,那些奋斗在反腐败斗争第一线的党的忠诚卫士——纪检监察干部。是他们挥起反腐的重拳,扬起党纪的利剑 !是他们履行党纪监督的职责,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是他们用高尚的情操和品德顶住来自权与情的压力,用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党纪国法这个倚天长剑不倒。是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拼搏与付出,用心血和汗水弘扬了人间正气,扫出了一片净土,献出了一片蓝天 !这就是纪检监察干部选择的人生之路。   选择了这条人生之路,就…  相似文献   

16.
在五、六十年代,当一些同志取得进步、获得荣誉或利益的时候,他们往往由衷地说出感谢党、感谢组织培养之类的肺腑之言。而近年来,这些话听得少了,相反,人们却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同志晋升了职务,被奖励工资的时候,他们不是感谢党、感谢组织,而是感谢某书记、某科长。有位同志在接受他入党的党支部会议上,感激地握住党支部书记的手连声说:“谢谢书记”。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是病人,要多给他们包容和尊重,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治病和生活的信心;只有心里有病人,才能把他们当亲人,亲人患病无意识动手打了你,我相信你一定会谅解他的。”  相似文献   

18.
善意的批评     
批评的话人人会说,特别是当事不关己的时候,风凉话是很容易讲的。然而一旦别人需要我们的善意批评,多数人却又变得结结巴巴。这时候他们不是说不出什么有修养的话,就是让别人认为是恶意的攻击。以下的要诀是帮助你的意图与言词协调一致。   要诀一:找出批评的动机许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关心对方才提出批评,这就是所谓的“爱之深,责之切”。我们觉得有责任叫对方做“对”某件事情。相对地,有的人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和失败才大肆批评别人的痛处。你的动机是前者还是后者 ?如果你一时不能有清楚的判断,那么最好等弄清楚你的动机之…  相似文献   

19.
何谓礼貌?从浅处来说,就是待人客气点儿,此乃个人的处事习惯;往深处讲,它体现着人的品行,是伦理的基础,是安定的条件,是人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人的前提。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你觉得别人没有把你当人看;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别人觉得你没把别人当人看;这时,礼貌伤及的是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别人没把自己当人;而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你也没把自己当人:这时,礼貌体现的是人的自爱。自尊与自爱是人的美德,美德往往脆弱,易受伤害。即如“礼貌”,恃财可以自傲,恃权可以自傲,恃貌可以自傲,恃强可以自傲,恃才…  相似文献   

20.
未来有黄金     
俄国读书界流行一句笑谈:“读不读陀斯妥耶夫斯基,从谈话就可以听出来”。普京肯定没怎么读陀斯妥耶夫斯基,他是读反特小说———比如《民警少校》、《一个肃反工作者的札记》长大的,一开口就是“车臣、恐怖分子、北约、控制石油通道”等等,当然这也是笑谈。言谈反映一个人当下的位置。譬如,当谈论过去多于谈论未来的时候,这个人可能老了,即使不老,也可能落伍了。谁都不愿承认自己老,当别人对你的称谓由“大姐”变成“大姨”的时候,心里会生出怨意甚至恼意。然而你自己津津乐道地谈论过去,就是在兜售自己的衰老。年轻人在谈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