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美国信息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聚集了大量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美国国内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政策偏好以及行动策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争取将新近崛起于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方发展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理性参与者和维护者。首先是对高科技公司关注的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议题进行积极回应。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上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环境的改善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符合中国长远的发展利益。其次是加强中美两国从政府、行业以及公司层面的高科技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是突出强调高科技公司多元文化价值观中的世界多样性原则,争取其对中美两国"和而不同"的新型关系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并不构成威胁,而是对世界多样性的贡献,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在尊重彼此价值观的基础上互利合作,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2.
拜登执政以来,美国贸易政策安全化进一步显性化,贸易安全化甚至替代贸易自由化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以服务于其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美国贸易安全化转型的深层原因,是其主导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不能保障其实现霸权利益,反而使其在国内外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美国需要打破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制约,重构国内经济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以重新整固美国霸权利益,而贸易安全化就成为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选择。美国重构世界贸易体系的逻辑已经从经济逻辑转向安全逻辑。在实施路径上,美国在国内外推动形成了对华战略竞争统一战线,对中国强化进攻性的单边主义政策,对盟友重启排他性的多边主义政策。美国的贸易政策安全化使全球贸易体系进入了一个失序的时代,中美在先进技术和关键供应链领域的脱钩已经不可避免,世界可能形成“等级化”的市场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竺彩华 《外交评论》2022,(6):22-47+5
拜登执政以来,美国贸易政策安全化进一步显性化,贸易安全化甚至替代贸易自由化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以服务于其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美国贸易安全化转型的深层原因,是其主导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不能保障其实现霸权利益,反而使其在国内外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美国需要打破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制约,重构国内经济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以重新整固美国霸权利益,而贸易安全化就成为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选择。美国重构世界贸易体系的逻辑已经从经济逻辑转向安全逻辑。在实施路径上,美国在国内外推动形成了对华战略竞争统一战线,对中国强化进攻性的单边主义政策,对盟友重启排他性的多边主义政策。美国的贸易政策安全化使全球贸易体系进入了一个失序的时代,中美在先进技术和关键供应链领域的脱钩已经不可避免,世界可能形成“等级化”的市场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玲玲 《理论前沿》2005,(14):32-33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其对外贸易政策不仅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世界经济的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评述,并提出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季晓丹、王维在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2期的《美国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及发展特点》一文中指出:从建国初期至19世纪末,美国的海洋安全政策主要是为美国的独立、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在北美大陆的领土扩张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要实现称霸全球的目的。为此 ,美国将中国树为新的对手 ;继续压制俄罗斯 ;使用各种手段迫使第三世界中小国家服从它的领导。美国要领导全世界 ,要用美国的价值观建立世界新秩序。但是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已经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实质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经济全球化是新经济萌动和存在的现实环境;以信息技术为尖兵的高新技术群是新经济存在的基石;人才是新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的新经济是经济结构长期调整的结果,是在工业化技术成熟基础上实现和发展起来的。它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得益于整个社会极强的创新活力,也得益于美国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周启朋对外经济关系是美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传统的对外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国际经济,保护本国经济免受外国投资和竞争的影响和大力拓展和扩张海外市场。这一政策是为推行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经济秩序,保持美国自身的繁荣,保持美国...  相似文献   

9.
钟飞腾 《外交评论》2023,(1):1-25+165-166
中国外交布局正在进行新的调整。本文从百年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的互动角度,讨论外交布局发生变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百年大变局是一种看待中国崛起的理论框架,经济变化先行一步,并带动其他力量的变革,包括外交布局。百年大变局的核心是经济力量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在百年大变局之前,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是发达国家,中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融入国际生产链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外交布局的重心也放在维护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并内生于中国构建的国际经济关系之中。然而,中国经济体量壮大和发展水平提升,引起美国的打压遏制,国际秩序被迫调整,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失去了动力,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因而中国逐步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新发展格局。在百年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外交布局将更为重视周边和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华接触政策,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新自由主义者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崛起"的初步反应。其在政治领域,主要是通过政府高官乃至元首的多边和双边会谈、访问来进行;在经济领域,是使中国在接受美方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把中国纳入多边国际经济体制,并试图加深中国对美国和整个国际经济体系的依赖;在安全领域,则试图在承认中国若干合法安全利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把中国纳入相关国际安全体系,并注重推动两边军事交流。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具有国际和国内"双管齐下"、接触加威慑"软硬兼施"两大特征。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无论是其国际行为还是其国内进程,都要基于中国自身的战略考量,都有其复杂的内在逻辑,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只是中国发展与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外部变量而已。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11年夏季的国际金融动荡,持续发酵,世界经济随之进入了多事之秋。国际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是打断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二是使中国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增大。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以民为本"的财政政策为突破口,以更新货币政策和恢复发展资本市场为两翼,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半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是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之间和各个领域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在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脱离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孤立存在、自行运转;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20多年前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从过去的封闭状态中摆脱出来,并逐步融入处于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经济.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一个"平台".正因为如此,中国必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更大考验与挑战.本文拟从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这三个方面浅析一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再工业化"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将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殊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支柱,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新常态"的根基。笔者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世界与中国的就业造成巨大冲击。中国政府通过4万亿的一揽子宏观经济调控与就业政策,实现了中国经济"V"字恢复,积极化解了巨大的就业冲击。经济企稳向好、平稳恢复的趋势渐为明朗,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就业问题再度成为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分析和研究后危机时代中国就业的经济阶段、性质与特征,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已是一个迫切而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竺彩华 《外交评论》2010,27(6):143-158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中美相对经济实力变化,同时更加深了美国对华经济依赖。相对实力下降加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导致美国仍将对华采取"遏制性"经济政策,中美经贸摩擦不可避免。同时,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上升和中美经济依赖关系的加深,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合作性"也在不断增大。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这种"两面性",决定了后危机时代的中美经济关系必然会在摩擦和调整中不断扩展和深化。对此中国应有清醒认识,并从战略高度上采取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力的增强,在亚太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中美共同的战略利益不断增加;中国广阔市场的吸引力,是促使中美关系升温的原因。但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对华接触政策的目标,以及台湾问题,仍将是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暗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需要对不同阶段性发展而制定不同的能源政策。文章通过对过去近四十年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对美国等经济大国的能源和经济增长进行阶段性回顾和分析来说明能源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可以吸取和借鉴一些国外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同时我们与国际社会一道,也承担着共同应对世界能源资源紧张及全球变暖等严峻挑战。如何变挑战为机遇也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和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最终胜利的背景、原因和战略战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被美国定位为头号战略对手,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美国主动对中国挑起贸易战。中美贸易战表面上是一场经济之战,实质上是意识形态斗争以及世界政治经济主导权话语权之争。只要中国发展不止步,两国间就会处于持续并升级的博弈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当前局势,从《论持久战》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好持久应对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此时的中国与彼时的美国既有许多不同,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的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0.
1993年2月8日,美国大西洋委员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发表《处在十字路口的美中关系》政策报告。通篇报告贯穿四点构想:(一)令后十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必须考虑亚洲在世界事务中日益扩大的作用,以及中国在该地区和在世界上日益上升的作用。(二)谋求广泛的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经济竞争,全球环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技术的扩散,民族冲突以及破坏性移民,将成为全球关心的核心。美国家资源有限,国内问题紧迫,解决这些全球问题,必须与多边组织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