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体也有自身的能动性。本文从分析与“能动”处于同等程度上的“主动”、“自动”、“主导和决定”等相关概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主体受动性与客体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和未觉能动性着手进行对应性分析,证明客体能动性的存在。本文还对物质世界中的不同层次的客体分别作了分析和考察,以凸现客体能动性的存在。本文还考释了客体能动性的各种表现形式:主体化、反主体化、作用与反作用及局部性存在,表征其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自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提出“能动的方面”这一概念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理解为主观能动性,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并以后者取代对前者的理解.随着对马克思原著的深入研究,现在终于有人认识到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并指出对“能动的方面”的理解,关系到对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理解;正确理解“能动的方面”,将会改变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传统理解.笔者对这些看法表示热烈赞同,同时,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在反对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等同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深入地区别“能动的方面”与能动性.能动性应理解为能动的性质,性是性质之意.性质是什么?是弥漫于事物全体,浸透于全体,与全体不可分割而共存亡的规定,是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能动性区别的是有能动性与无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会全以前,由于我们过分地强调自觉能动性而忽略了客观可能性,办了超越现实、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一度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损失。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之后,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一些同志中,对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又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在行动中就不能够作出可能的努力和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我们落后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中应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 那么,什么是自觉能动性呢?毛泽东同志曾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段话有以下含义:一是指人的思维能力;二是指人的实践活动,这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最重要的标志。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在做事之前总是先有一定的思  相似文献   

4.
彭浩东 《理论学刊》2003,42(2):30-32
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在认识中作用的研究 ,对能动的反映作一番新的探索。该文认为主体认识图式主要是由知识、需要、价值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构成 ,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认识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 ,是因为主体大脑中存在一种统摄整个认识过程的先存结构———主体认识图式 ,主体就是通过主体认识图式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版的有些哲学教科书,讲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是提为“能动的反映论”。我觉得这不够完整和全面。能动性和革命性虽然有联系和共同点,但能动性并不能全部包括革命性。因此,还是应该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首先,革命性是马克思主叉认识论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旧唯物主义把人的知识和人的实践看  相似文献   

6.
《新视野》1986,(4)
1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什么根本区别?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承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基本观点。但在对反映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之间存在着原则分歧。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7.
方华 《前线》1984,(12)
12.什么叫概念明确?概念明确有什么逻辑要求? 概念明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概念的内涵要明确。就是说概念反映了对象的什么本质属性必须明确。例如:“社会主义法制”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主要是指体现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其特殊和重要的角色.领导的特殊性,一方面表现在他的社会政治地位,通俗地讲,是“管人的人”;另一方面表现在他必须遵循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即所谓“为官之道”.笔者试以“度”为突破口,对在领导实践中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作一探索.一、从四个层面认识领导实践中“度”的本质及涵义什么是“度”?“度”的本质又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的概念,让我们作层层分析,渐次进入和理解领导实践意义上的“度”.1.从哲学层面来看,“度”是矛盾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状态.度,就是在两种不同的质之间进行量的把握,在矛盾中寻找一个最佳的点,从而使事物处于最稳定、最能反映其本质的状态.举一个例子,水的存在分三种状态:液态、  相似文献   

9.
自由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是被广泛使用的,不管是哪一种意识形态,都不排斥自由概念,但对它又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以及这一范围作一番探索,以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有一个全面地认识。 自由是什么?从汉字的本意而言,“自”是自己,“由”是走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自由走”,就是自主,不受干扰,不受限制。顾名思义,自己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在我们的实际哲学教学中,关于社会意识还存在若干理论上的问题,有的没有说清楚,有的说得不正确,有的说法不统一。本文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什么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和意识是什么关系? 关于什么是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原则上是对的。但是在实际理解上,人们的意见却并不一致。当我们提出以下问题时,理解上的实际分歧就暴露出来了:“意识”前面加“社会”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对象是社会存在),还是说意识具有社会性?社会意识是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6,(5):62-64
今年“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分别作了17处和34处修改。这51处修改中,有些是对纲要(草案)和报告中的部分措辞进行了完善,有些则是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增加。代表委员们为何关注这些问题?这些修改反映了什么意图?深入解读其背景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十一五”规划思路、实现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如何评价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论。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是建立在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的。他们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因而科学地回答了认识的本质。我们只有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反映概念与光学、语源学意义上的反映概念以及旧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实践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实践创新论,能动反映中的创新是人类认识的深刻本质,并提出和深入阐述了“人类认识包含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创新认识三个阶段”的观点,最后认为,应以科学认识论指导认识创新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求实》1980,(Z2)
40、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无产阶级专政的职 能是什么? 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之点。但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过去在理论上作了片面的宣传。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蓄意篡改,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被弄得面目全非。他们混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同无产阶级专政某一特定职能之间的区别,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全部内容归结为就是“镇压”,胡说什么政权就是“镇压之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这一古语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得“实事求是”能够反映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求”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即“求是”的过程:二是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笔者提出的“事是求实”的概念,①忧是与“实事求是”辅相成,反映认认识到实践发展过程的概念。笔者认为:“事是”,即“实事”中的“兄”、就是已“柬”出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实”就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16.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邓小平在新时期的核心思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并不是太清楚,结果在实践中绕了弯路,吃了亏。今天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很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内涵作一番辨析,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谓宝?辞书上有“珍贵的东西”之解。爱宝之心人皆有之。不过,在以什么东西为宝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非一样;而以什么为宝,则往往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近日读史,见到古人颇有一些识宝的高明之论。有些论述对于我们当  相似文献   

18.
一、“反馈”概念的发展“反馈”这个词,现在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反馈”概念,是现代科技中重要的概念,是控制论的中心概念,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称它为控制论的“灵魂”。反馈原理则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原理。那么,什么是“反馈”呢?只要我们考查一下它的产生、演变、发展的历史,分析它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它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技术经验——电子学概念——控制论原理——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一职养、二职富”的提法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及其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我认为,在现阶段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这种选择不宜提倡,而且这种提法本身也值得商榷,因而有必要通过讨论来澄清。为了说明我的看法,有必要对这一提法的核心概念“养”与“富”的含义作点分析。何为养?养的本意是指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即通常说的“养家糊口”。这没有什么歧义。但问题在于养的量度不好把握。孟子谈  相似文献   

20.
论制度与体制的科学区分及其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制度”和“体制”是被广泛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我们把改革确定为“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同时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那么,“制度”和“体制”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对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有一个科学的把握,这关系到我们对正在进行的这场改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一)对于制度和体制,过去我们往往把它们作为两个相近的概念来使用,并没有加以严格区分,至少在大多数场合是如此。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们逐渐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