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唯物史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处于自由竞争的历史时期,经过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如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如何预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对唯物史观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的世界图景按其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可依次划分为殖民地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大分裂、帝国主义体系内部的大分裂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体系的大分裂三个时段;与之相对应,中国先后经历了选择确立资本主义道路、怀疑否定资本主义道路和选择确立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中国最终选择确立社会主义道路不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变革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启动、发展。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使古老的东方大国启动了现代化的巨大转变,20世纪在苏联模式影响下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7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准备和飞跃两个历史阶段,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与以往世界历史上的两大发展模式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避免了资本主义模式无法克服的内外危机,又超越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性局限。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合乎时代要求、适应人民需要、作出世界贡献的光辉道路,在21世纪的世界大变革中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全球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是息息相关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不能不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反过来,研究经济全球化,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 一、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 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世界经济的历史,如果从18世纪中期发生在英国的产业革命算起,至今已有两个半世纪。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逐步向经济全球化阶段过渡,到80年代中期,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也正是从这时起,经济全球化才引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5.
18世纪蒸汽机和纺织机的相继发明和机器的广泛应用,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物质前提。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阶段,其直接后果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19世纪后半期电、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导致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它使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国际经济联系迅速扩大,从而推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了垄断阶段,并促进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开始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又爆发了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以信息科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是历史长时性、社会总体性、世界广域性相统一的科学时代观.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中来揭示时代性质和内涵,以生产方式作为判定不同历史时代的根本依据,把生产方式的变革看成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在对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考察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是人类走向“世界历史”的时代.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决定了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共产主义的发展不能割断与整个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王中人 《唯实》2001,(9):115-119
20世纪初的世界图景,按其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可依次划分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大分裂、帝国主义体系内部的大分裂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体系的大分裂这样三个时段.与之相对应,中国先后经历了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怀疑、否定资本主义道路和选择、确立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三个阶段.中国最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但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王中人 《唯实》2001,4(8):115-119
20世纪初的世界图景,按其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可依次划分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大分裂、帝国主义体系内部的大分裂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体系的大分裂这样三个时段.与之相对应,中国先后经历了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怀疑、否定资本主义道路和选择、确立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三个阶段.中国最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但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中国20世纪发展中的“世界历史意识”李荣海蒋立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①世界发展出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②的开放趋势。中国的20世纪,...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前瞻性地预见了全球化的发展,为观察全球化给出了新视角与新思路,成为认识全球化的重要工具。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生产力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借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式,世界历史从理论走向现实。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党宣言》通过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再现了世界历史从生产力→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与共产主义实践具有同步性,决定了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发展最终将突破资本主义的桎梏。  相似文献   

11.
怎样评价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有人认为,20世纪是“共产主义试验与失败的世纪”,是“历史的误会”,“走入了歧途”等等。这些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对历史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开创的,因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辩证否定意蕴,它从"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的角度肯定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历史;从资本所带来的"血与火"的历史的角度否定了世界历史;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必然趋势的角度构建了世界历史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的十五大对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的全面确定,由邓小平所确立的作为社会主义“二次革命”的改革和开放全面走向深入,中国社会主义也随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回顾社会主义实践历史,从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到列宁“新经济政策”之“攻克国际资本主义旅顺口要塞”①战略,再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出“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民族道路”、“现实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辩证法的客体与主体向度”、“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三个层次的理论范围、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杨火林 《党建》2004,(7):8-9
邓小平的时代观,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依据,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对时代主题作出科学判断从20世纪起,世界进入了列宁所说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历史时代”。20世纪前50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也就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弄不清时代背景,就弄不清象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到了帝国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取得胜利。列宁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09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阶级规定阐明了无产阶级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阶级主体和时代发展的引领力量。无产阶级领袖一直都十分重视无产阶级力量在推动时代变革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新时代表达体现在三个维度:从时代本质之维看,人类仍然处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从时代变局之维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交汇;从时代发展之维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破解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利器。当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把握“大的历史时代”与新时代之间的逻辑关联,厘清二者的差别性与融合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缘起及其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上,全球化与发生于西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其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又不与之同始;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以及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有联系,但又不与这两者同步;全球化应该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而这一新阶段肇始于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对立的加剧和工人运动的高涨诞生的,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就暴露出它本身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病。许多进步的思想家为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提出过种种理想和方案,但他们都停留在空想阶段。19世纪中叶,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先进思想,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并且利用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问题的阐述可以概括为世界历史发展观。通过分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世界交往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他们揭示了关于世界历史演变的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世界历史发展观超越了任何阶级、民族和国家的传统视野和狭隘眼界,是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和全球战略意识的带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真理。世界历史发展观要求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不能脱离世界发展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世界历史发展观的价值在于它是具有世界战略眼光的整体思维的时代观。它对于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时代得到了进(?)本在全球的扩张使人类历史真正进入“世界历史”的完备形态;在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致(?)全球范围充分扩散、深化,特别是“冷战”后资本的寄生性、腐朽性更为露骨;“世界历史”历史(?)向极限发展,又在生产力和普遍交往上为全球社会主义准备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