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科学人才观。科学人才观是由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所构成的整体,包括: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发展应坚持以用为本,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高端引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人才开发的规律是系统培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等等。笔者认为,要全面落实科学人才观,就必须直面人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离开这些问题去谈科学人才观,就无法使科学人才观落到实处,因而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本文拟围绕当前我国人才发展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些同志片面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思想上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端正认识走出误区,对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干部年轻化”问题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这个问题。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2、193页)1981年7月2日,在省、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又说:“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4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中国化表现。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来看,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实践精神取向,即从本体的层面看,它以"感性世界"为其对象取向;从人学层面看,它以"以人为本"为其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追求"科学发展"的进步取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强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尽管城镇化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城镇化的误解却并不少见。要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首先走出对城镇化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上的一些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宽让 《理论导刊》2003,(12):19-2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实现市场化、现代化的新型经济组织。澄清人们对其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引导和支持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并促使合作经济不断完善、健康发展,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发展目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和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理论的极大丰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客观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东红 《党政论坛》2012,(12):45-45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个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去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发生了多元的变化,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和发展,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进行建构。总的来说就是要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素质和水平,也要允许各种符合社会发展的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选择市场经济具有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其间,必须在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下,轨制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倾向,既注重发展效率又关注社会公平,既考虑当代利益又兼顾长远发展,从而体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轨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承载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学峰 《求知》2004,(12):15-17
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更需要发展后劲作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必须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11)
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引发我们对社会主义观念转变产生新的思考。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有力地说明,社会主义非乌托邦式之空想,其在现实维度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佐证,社会主义非计划经济所捆绑,市场经济在实际运行中同样可以成为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利因素。坚持社会主义,深化对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一定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生动表明:社会主义是一条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前进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一个阶段,是不断完善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保障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制度凝结,更是一切向好因素的集合。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壮大县域经济” ,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以及 2 0 0 4年 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壮大县域经济”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县域经济” ,我国的县域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当前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已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 ,我们应当采取措施 :转变观念、创造环境、准确定位、发展民营经济、做好服务 ,以期推动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庚生 《求知》2007,(3):18-1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适应现阶段国情,应对国际竞争形势新挑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最新认识成果。作为国有投资企业必须以此统领全局,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98年11月1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破产法》(试行)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促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1988年的《破产法》(试行)也表现出其局限性的一面,即只适用于企业法人,而对广大的非法人企业、个人合伙、公民的破产没有作规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亟需建立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步入了六种误区:重优势轻劣势的“优势”误区;唯自然资源才是资源的“资源”误区;过分看重区位效应的“区位”误区;不懂规模真谛的“规模”误区;照搬经验的“经验”误区;不实事求是的“科技”误区。造成这种状况根源在于地方决策层思维认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朱晓慧 《学理论》2010,(16):57-58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重视人的发展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根本一致的。因此,对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思考,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个人”两个概念外延不同 ,“人的发展”与“个人发展”所指的范围和内涵也有区别。对二者从不同的系统去考察 ,有“无限”和“有限”的区别 ;二者的发展趋势与过程 ,也并不完全吻合。但二者既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又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只有从二者的对立统一中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的有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年底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这一维权观,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对工会维权工作规律性认识的过程中,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性提法。王兆国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维权工作,既不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与外国工会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也有本质的区别。对这一点,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值得去学习和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