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他突出强调人在天地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同时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便达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和合境界。荀子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大力弘扬此种精神。  相似文献   

2.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的传统,十分重视修身问题,专以《修身》、《不苟》、《荣辱》等篇,集中论述修养问题,这在先秦诸子中极为罕见。荀子的修养论与孟子的“先立手其大者”不同,于细密处见功夫。对于孔子的执礼、依仁、达中的修养论来说,孟子“得其大体”即“致广大”,荀子“具体而微”即“尽精微”。孔孟荀的修养论,合而言之,是一个由纲而目、纲目齐全的理论体系,忽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均无法窥见先秦儒家修养论的全豹。然而,对于孔孟的修养论,著述很多,对于荀子的修养论则往往语焉不详,有的甚至认为荀子只重外王事功,忽视内圣修养。现仅就荀子修养论的目标,范围、重点、原则及途径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有旬传颂千古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此言并非他李某人之首创,而是出自《孔子家语·五议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水承载斯舟,舟依存于水。古往今来,多少圣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为“得民”而讴歌,为“得民”而呐喊。荀子就在《荀子·五霸》中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  相似文献   

4.
“夫民者,国之墓也.”自古以来,要想取得天下和安定天下,关键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荀子·王霸》中早已说过:“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从表面看去,“得民”二字似属平常,然而它却是治国平天下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5.
重视机遇,善于抓住机遇,是一种颇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可以称为机遇思维。什么是机遇?机遇就是对于主体从事某种实践活动很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古代哲人和政治家已懂得抓机遇。孟子说:“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纵是聪明,还得趁着形势;纵有锄头,还得抓住农时。武王伐纣时对诸侯说:“时哉,勿不失!”(《尚书·泰誓上》)现在是讨伐纣王的大好时机,不可失去呵!荀子认为仕途升降主  相似文献   

6.
荀子性恶论的伦理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人性论肇端于孔子“性近习远”说 ,因类相近的人性须切合相似之人欲去把握。而孟子首创“性善”论 ,旨在强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理性之所在 ,要求统治者“从其大体”以行“仁政”。荀子正是把孟子所不屑的“小体”即人的感官欲望视为恶的人性 ,以论证“化性起伪”的绝对必要性。孟、荀相悖的人性论又都是归宿于儒家德政一途 ;荀子同孟子一样 ,要求居人君之位者对贪欲泛滥、民不聊生以及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 ,承担主要的、甚而是决定性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7.
道德滑坡让倡导仁义道德的儒家文化又兴盛起来。复兴儒家文化真的能够有效制止腐败滋生、贿赂风行吗?不!儒家文化刚好就是腐败的根源。儒家文化的丑陋被人赤裸裸的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不由得让人感到一阵透心的凉意。尹伊君在《腐败与儒家文化》(《检察日报》1996年7月1日与7月15日)一文中论证说:中国历史上的官僚政体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等级制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三大主要特征,儒家文化为这种官僚政治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撑点。讲等级、建序列,提倡尊卑上下、长幼有序,是历代儒家学说的共同点。“可以说,儒家文化是官僚政治的内核,而官僚政治是儒家文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认清中国封建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基础和‘内隐’”。中国的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受到高度崇拜,因为拥有了政治权力也就拥有了一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鼓励人们读书(读四书五经),而读书则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嘛,做了官才会真正有“颜如玉”“黄金屋”,读书当不了官,万般无奈你只好去当“孔乙己”,当然若有恒心可能还会有一个“范进中举”的奇迹。以研究中国科技史而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感叹曰:“每个朝代,即便是有钱的商人的子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官气正而民风清”。由此可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行得咋样,做得如何,是国人赖以学习的一面镜子。荀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荣辱观应是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更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起码道德修养。知荣辱方能成人,知荣辱才能为官。官员守  相似文献   

9.
有句古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好,像登山,要步步用力,坚持不懈;变坏却比较容易,一失足就会弄得不可收拾。——用这个意思来比喻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思想修养,是不是有点道理?过去人们说“从善”很困难,而“从恶”却比较容易,往往是由“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的。荀子用这个观点同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学中,荀子的心、知理论最为系统。通过对荀子“心有征知”、学止于成“圣”、“解蔽”、“治心之道”等重要思想的阐释,本文认为,荀子心、知学说是一种依止于人格教养的智慧论,表达了儒学作为人学的一贯精神,与西方哲学立足于认知立场的认识论和知识论运异。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讲话,对明确是非、分清善恶、界定美丑,引领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认识和看法。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就非常憎恨丧失国格、人格的耻辱行为。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历朝历代,对以何为荣虽有不同的见解,但自古以来,大都主张以爱国家、重正气、讲诚信为荣。胡锦涛同志强调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最精辟的概括。这“八荣八耻”不仅提炼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而且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同时也为人民警察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率先提出了礼法思想,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模式。荀子的礼法正义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维齐非齐”的正义观,“群居和一”的价值观,“法圣人”的理想法。荀子礼法正义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荀子是儒家学派重要的思想家,通过阐释荀子“化性起伪”的礼义之要途、“守静持学”的礼义之功夫、“重义思利”的礼义之核心,探究如何培养出“至善”“不苟”“以义制利”的君子对于注解荀子哲学乃至整个儒学都具有理论价值。君子“全而粹”即内外兼修,即对道德品格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关注对于当代青年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相声相声,逗乐就行”。认为只要能把观众逗笑就是“高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虽然相声是以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并善长讽刺的一门通俗文艺。但,它应同其它喜剧艺术一样,只有做到“于嘻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李渔《闲情偶寄》),方能称得上是佳品。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的关怀和重视下,广大曲艺工作者有了较旧社会无可比  相似文献   

15.
调研要务实     
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各单位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6.
“天人相分”与人的尊严——荀子“天论”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天论”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他的整个思想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亦可认为.不探究荀子之“天论”则无以究明荀子之思想。本文盖无意全面描述“天论”的整个理论主张,而只是将视角聚焦于:在荀子“天人相分”观念之条列下,当“天”不再是人所依恃和委身的最高主宰时,当认识到人的世界与天的秩序之间并没有所谓的自然和谐之后,正是人藉由其“智”与“能”担负着董理天地、财官万物,使人间和谐,万物各得其宜的任务和责任,而正是对这种神圣任务的承担,乃显出人的尊严的获致。  相似文献   

17.
妇女的解放,妇女的发展,究竟和儒家文化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儒家文化作为数干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本质和历史作用是消极的,是束缚妇女解放的。因为统治儒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维护父权家长制社会秩序的思想武器,是服务于封建宗法制、等级制的上层建筑。它的基本精神是同妇女解放的要求相矛盾的。孔子虽然不是提倡压迫妇女的典型代表,但是,他也说过一些看不起妇女的话,这也不必“为圣者讳”。例如他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篇》)这说明,他是把女子…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他以“学以成人”为理论的出发点,驳斥了百家的“天干预或主宰人类生活”、“人天生性善”、“受到欺侮不屈辱”、“先王的礼乐无用”等观点,提出了“天和人类生活各有自身发展特点”、“任由人的本性发展会产生罪恶”、“人只能以不断的学习来脱离小人状态达到圣人境界”、“用礼乐结合来治国”等论断。他强调“学以成人”,即把人塑造成一个社会中的有用、有德和有美的君子,因此,成就人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德育基础上最终带来实用的美育的过程。荀子的美育思想包括三个部分:以全面的学习和实践为美育途径,以…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国家具有不同文明、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特点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东西方国家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管理风格与特色。 1.东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东方的管理思想在古代表现得比较充分,主要以中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则都是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发展起来的。在古代,中国产生了一系列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以及告子的“无善无不善说”以及“人性可塑说”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人性加以激励和教化的种种举张,继而产生了管子的功利主义激励观和孙子、孙膑的奖励  相似文献   

20.
道德人生     
荀子说过,人伦道德乃为人之本,“为人,人也;舍之,禽兽也”。唐朝思想家李翔说: “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由此看来,为德与否,或有德与否,实关乎为人与否,或有否人性的根本问题。人类从来就把有德性的生活或生活的道德当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内涵,从而创造了自身绵延不息的美德生活传统。 古人云: “百行以德为首。”雨果有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