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宪法文本研究的自觉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2007年的中国宪法学研究,在专业化和学科品格的确立上继续向前迈进.其重要表现在于具体学术命题中的宪法文本意识的增强和法解释学方法的自觉运用,同时也表现为宪法学对自身的学科定位、核心命题和研究进路的反躬自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进展,使中国学界逐渐摆脱了前苏联教科书体系的束缚以及对其的依赖。虽然这推进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新理解与把握,但是由于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哲学的层面去研究马克思的文本,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对马克思文本进行解读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可以说,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的缺失是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存在的核心问题。这一研究缺陷解决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的哲学与经济学的学科分类方式,从综合性和总体性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哲学方法进行发生学的考察以揭示和提炼出其基本的理论范式,进而以此为基础思考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刑法学研究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正式施行十一年了,在这期间,我国刑法学的研究成就卓然.如何使刑法学的研究工作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是刑法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期特邀部分刑法学专家就刑法学研究的新构想各陈高见,现予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李云新  刘然 《公共行政评论》2016,(4):147-170,209
社会创新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解决的有效机制,逐渐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创新活动不断涌现,然而国内研究依赖国外现有理论的复制与消化,难以满足社会创新的发展需要。论文整理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全部的69个获奖项目,采用多案例文本分析法对中国社会创新的时域分布、主体、领域、内容、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性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在理论层面上对社会创新的主体参与、动因机制、绩效评估、模式扩散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探讨,全面考察了中国社会创新的特征、动因与绩效。当前的社会治理格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创新的发展,需要重新思考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各方定位,探索多主体参与下的协同治理成为未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中的文本与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本———语境”的关系来看待法治 ,可以发现法治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文本意义的展开 ,而这种意义的展开是一种语境的依赖。通过分析语境与文本解读的关系 ,法治的核心问题将会得到近距离的审视。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12月,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地方人大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课题组从立法必要性、地方特色、法制统一、权力配置、技术规范五个方面,对重庆市当时有效的160件地方性法规文本进行量化评估,平均得分83.09,得90分以上的法规有9件,70分以下的4件,60分以下为零。五项质量要素中,地方特色所得比例最高,技术规范次之,立法必要性居第三,权力配置为第四,法制统一排在末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重庆市地方性法规文本所反映的地方特色比较鲜明,讲究立法技术,但在突出地方特色和注重地方立法创新中还须更加注意法制统一,科学地处理好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严格防止部门权力的立法扩张。  相似文献   

12.
对教育学教材的文本性质与书写方式的思考,是进行教材建设的理论前提。在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学教材追求知识的精确与理论的完备,忽视教材的人文性与生命性;强调教材教育知识的权威性,而忽视教育知识的对话性与生成性。其书写遵循的是知识的逻辑而不是生命意义的逻辑,强调的是文本的正确性,而忽视文本的反思性与创造性。教育学作为一门以人文事实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不确定性与实践的开放性决定了,追求确定的教育知识是徒劳的,将教材作为不可质疑的权威也是错误的。由此,我们需要反思教材的文本性质,重构教材文本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3.
田义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17-121,127
历史与逻辑统一,出自哲学领域,有其错误与弊端.该命题出于预定式思维方式,实违背辩证法精神.历史与逻辑统一,与历史、文学史研究的特性不合,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伪命题.应放弃此类理论幻想,追求文学研究的多样与灵活.  相似文献   

14.
反思百年文学史研究,要注重实实在在的工作,不要把新的观念变成固有不变的模式。需要符合文学发展实际的文学史观,需要有思想的文学史。要注重作品的艺术分析,又要注意研究整个文学活动,不要把文学史写成作品史。要把握作家作品所反映的文学思潮,把握其独有的个性和特点,以此来反映史的脉络,不能只是按作家生卒年前后排序,以占有篇幅多少表明某一作家的成就高低大小。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作为五四文学大潮的支流之一,既体现了女性追求民族、阶级等社会解放的政治要求,又传达了对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的反抗与批判。五四女作家的双重文本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流露出独特的女性色彩。她们的成就和局限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舒洪水 《法学》2020,(7):113-129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数据正以海量速度增长,尤其是非结构化的文字数据最为惊人。利用自动化文本挖掘技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获得有价值的预测或趋势信息,已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议题。法院判决书是典型的非结构化数据,本研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毒品判决书为文本挖掘对象,利用TF-IDF、N-Gram、关联性分析及CRISP-DM等技术方法,对388份判决书进行自动化分类及数据化转换,并利用统计线性回归方法,实时分析法院判决数据,建构出量刑预测模型。经评估后发现,本研究所提出的判决分类及量刑预测模型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本研究所提出的判决书文本挖掘流程与自动化模型架构,未来可以为司法大数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鉴定管理的法律文本颁布实施后,因其条文粗疏、功能缺损,导致与法律文本相关的续造性解释丛生,并出现了执行中的紧张局面,立法机关欲借助于答复竭力维护其文本的效力与权威,但这些答复与解释对法律文本的变奏严重影响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形成。重整法律文本的基本立场,制定司法鉴定法,已成为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引述西方文学与法律的映射关系,概述法律与文学这一边缘领域的研究意义与探讨的可能性,并适以举例,在中国本土化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作为本土化的法律资源,及其两者历史发展中的相互运作性。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罗马法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发现的罗马法之规范性法律文本的注释、研究,以及针对罗马法展开的教育与教学。而得以保留下来的罗马法文献逐渐演化成为中世纪罗马法复兴时期法律教育与教学的主要的权威文本,注释法学主要是注释法学家以罗马法文献为基础展开的解释、研究与教学。注释法学家使用的方法又是从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学习与借鉴的方法,特别是同“旧逻辑” 密切相关。罗马法文献内容与经院哲学方法又是中世纪的学术组织进行法律教育的重要的基础与工 具。中世纪注释法学是由文献、方法与教育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彼此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因此, 法律教 义学之所以保有其活力或者韧性在于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所在。 体参审的视角下,很难证成陪审员相对于法官的裁决优势。现代认知科学和法律实证研究,反而指向 了陪审员的裁决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司法的理念与技术之间产生了悖论。但是司法程序中的陪审员 从来不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身份,而是一个制度建构的角色。陪审团制度以及成功的陪审制移植实 践,都通过一些技术性要素,塑造了集体评议和团体决策意义上的事实认定者,区别于法官的合议制 模式。陪审员的裁决优势正是源于这种制度建构。中国的陪审制改革应当在现有立法框架下,重构评 议程序和操作性规则,将人民陪审员塑造为优秀的事实认定者。  相似文献   

20.
陈运生 《北方法学》2015,9(1):40-46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