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哲学解释学与法律解释学——《真理与方法》对法学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金钊 《现代法学》2001,(1):132-139
通过对《真理与方法》等解释学著作的学习 ,本文初步论述了法学的三个问题 :第一 ,法律解释学不是科学理论 ;第二 ,法律解释的创造性及其意义 ;第三 ,理解中的偏见与法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经历了从方法转向本体的发展理路,在这一转向中,作为解释学核心概念的理解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人的生存意义的创生方式。解释学的重心转换影响着法律解释理论的发展走向,传统法律解释理论将解释作为追寻立法者意图的方法消解了司法者的历史性,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使这一企图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但也由此强化了法律解释的创造性而解构法治的确定性;现代的法律解释理论将解释学的方法论纳入其本体论框架之中,实现了本体论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建设意义。因此,解释学的重心转换使法律解释处于方法与本体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使教育的理论获得新的本质和使命,它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宣告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真理的可能性。教育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的体现,而是人类意志和自由想象的赋予,在解释学的框架下,教育获得一种主观性本质。教育的理论是人对世界的理解,而不仅是对世界的一种"反映"。教育的理论提供了对教育的解释,同时教育的解释又创造了教育的理论。人不断地建构着教育,而不是被教育所建构。教育的理论既是人的想象的结果,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人如何想象教育,教育就如何显现自身;人如何解释教育,教育就如何认同自我。教育的理论在解释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与形态。  相似文献   

4.
新的时期,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呼唤研究方法的多元并进和研究范式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研究者应将法解释学融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一方面通过对法条的语词、逻辑和结构开展大量解释学研究,拉近诉讼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控制公权力滥用解释权,检验和规范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另一方面,在吸收其他部门法既有法解释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解释对象、解释方法和解释原则等方面构建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基本体系.在推进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修法与法律解释的关系,注重解释学对法律修改的智力支持以及对修法的反制影响;同时,还应加强法解释学在如何应对立法不足、填补立法漏洞以及促推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法律解释(学)的理据、概念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赟 《法律科学》2010,(4):32-39
法律解释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种种质疑(如它可能导致法治的消解),而法律解释学界迄今似乎并未有力地回应这些质疑。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法律解释学本身还没能清楚地解决如下一些问题:它的理论依据似乎游移于传统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它对“解释”的解释并不清晰,因为当前的法律解释学似乎没能意识到解释其实同时是方法、存在并且还具有哲学研究的属性;它一定程度上无视法律解释学与法律解释之间的互渗、纠缠,这种无视反过来又模糊了它对自身的定位;等等。可以说,只有当法律解释学厘清了上述问题,才可能较好地回应当前的诸种质疑,进而证立其自身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陈金钊 《法学论坛》2000,15(1):85-94
本文从法律解释学研究的对象、特征、历史发展以及作用四个方面,对法律解释学进行了总体性描述,认为法律解释学研究的重点是审判规范,同时也包括解释者与成文法的关系、成文法与社会的关系.从历史上看,法律解释学对法学发展成为独立学科起了重要作用,但它是一个以阐明法律的意义世界为目的的独立发展的孤独学科.  相似文献   

7.
徐岱 《法学研究》2009,(3):23-38
刑法解释学属于广义刑法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学科,并具有自身独立的学科品格。其独立的学科品格包括三个内在的学科独立基本要素和三个外在的学科独立条件。前者是指刑法解释权、刑法解释行为和刑法解释结论;后者包括:狭义刑法学无法涵盖刑法解释学,即刑法解释学不等同于狭义刑法学;广义刑法学本身已昭示了刑法解释学自身的独立性;刑法解释学的产生和发展遵循着法学学科独立的一般性规律。倡导刑法解释学的学科独立品格,其价值在于:推进刑法学的学科应用功能;纠偏刑法学研究者热衷于铸造恢宏的概念化法学架构而忽视刑法应用实效研究的倾向;彰显刑法解释学价值判断的实践属性。  相似文献   

8.
符号、解释学与中国古典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受西方解释学理论的影响 ,中国也掀起了研究中国古典解释的热潮 ,学者们将其命名为中国古典解释学研究。但有关中国古典法律的解释还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运用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古典法律解释问题做了初步性研究 ,阐明了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研究的可能性径路。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间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它是西方现代以来对传统主体性哲学进行反思和超越而构筑的哲学研究新范式。传统法律解释理论是以主体性为分析进路、以正确理解法律文本为核心、以研究具体解释方法为内容的法律理论。然而,随着法律实践的发展,以主体性为分析进路的传统法律解释理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因而,引入以主体间性为分析进路的现代法律诠释学理论就十分必要。它进一步发展了法律解释学,对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法律解释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晖 《法学论坛》2016,(1):31-43
解释学法学和法律解释学是在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这两个不同的基础性概念和事实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作为两种不同的学问,两者无论在研究对象、学科分类、社会(学科)功能以及解释特征上都是明显不同的.区分两者的基本意义,就是要分清在法学研究中对精神性法律实践和物质性法律实践的等量关注,并以此为基础,区分法哲学和法律哲学这两种并不相同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并具有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四所高校之一.[1]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初步摸索了一套适合培养国际法专业人才的教学方案,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材规划和教学方法,以及围绕教学展开的科研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朗戴尔法学教育理论和教学法是美国法学院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备受推崇。然而在理论上,它具有明显的缺陷;在实践中,则造成了学生与法律实践相脱节的后果。它认为法律学科的全部资料都储存在出版物之中。封闭性、复古性、考据性成为构建朗戴尔方法的基石,形成了一个建立在书本资料上的伪科学体系。法学院应当完全抛弃朗戴尔教学法,直接面对社会问题,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学徒制度,以律师事务所模式为法学教育的核心,以执业者为教师,以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为教学内容,刻不容缓地推行法学教育实验。  相似文献   

13.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学上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为布卢姆构造其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供了借鉴。根据人的认知目标是从识记相对简单的知识到非常抽象的思维这样一个渐进过程,布卢姆把教育的认知目标分为六大主类(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以及其它亚类。这种理论被证明“对研究和教学两方面都是相当有用的”。但由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不是认识过程的先后层次,不是行为发展的过程,没有揭示出能力形成的内在机制,也缺乏学习理论的指导,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我们应对布卢姆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立足本国实际,构建本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makes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legal education in Nigeria, focusing on the standard of hiring for the teaching of law as a career in the country. Legal academics are hired based upon an accreditation standard that requires a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determined through a call to the Nigerian Bar.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making a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a criterion for academic appointment – apart from other achievements demonstrated through higher law degrees – inhibits innov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needs to change. This change is premised on three reasons: the growth of interdisciplinary legal scholarship; the trend in the legal marketplac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law faculty and a department of religion. And it concludes with some proposals to think about for a more scholarly approach towards the teaching of law within Nigerian academia.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form the essential dichotomy between legal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 and the transnational aspirations of legal academics, for thos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w teaching and study, as well as those concerned with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一个基本依据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教的目的只有转换成为学的目的才能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主体参与规范是教学社会性的重要体现。教师要精心设计使任何教学形式都服务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教的内容只是学的的内容的一个依据,而非全部。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既是对教材伯掌握,又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同时还是发展性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aim of enabl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work together in multinational groups in order to gain new perspectives on a specific topic being studied and so benefit from special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not available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funds international Intensive Programmes under the ambit of Erasmus mobility. An Intensive Programme culminates in a short programme of study, lasting from 10 continuous full days to six weeks, which brings together at one of the partner institutions students and teaching staff from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at least three countries who have spent the preceding semester studying the topic under consideration at their home institu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Erasmus Intensive Programmes and their value for law students by sharing the experience of 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s engagement in such a programme with four partner institutions from across the EU. The programme constitutes an option module for final year LLB students and LLM students on a relevant LLM programme.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arameters within which such programmes operate, their aims and objective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aims and objectives are made out. It is suggested that such programmes may fulfil a particularly useful function in enabling students on qualifying law degrees in the UK to enhance their employability by participating in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ject without the need to extend their degree length.  相似文献   

17.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传统的刑事诉讼法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存在冲突,教学方法落后,且侧重于考核知识的记忆,直接影响了我校创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辨能力,必须构建刑事诉讼法学参与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儒、墨、道教学传统比较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博大精深的中国教学传统,因其主流与非主流之别,显性与隐性之 异,具有了其化自身兼容并包,多元共生的必然性,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家之学,其教育内容选择不同于儒学,且以重视创新与逻辑理性思维为特征,并非儒墨显学的道家潜隐之学,其教学传统持自然观而相异于儒墨社会观,其自然观所隐蕴的生命哲学,导此了其独特的教学目的论和方法功能说,以此与当代诸多新教学思想渊源相通,当世界范围内的多元化冲突和谐与共生共荣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中国的主流教学传统已不足以负载现代教学的全部意义,有理由认为,中国非主流教学传统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理论中,必将与主流教学传统多元共生,成为某种必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分析心理学在许多方面方都受到了实在论的困扰,而解释学的方法却克服了这个困难。如荣格虽不是一个实在论者,但他仍不能超越他那个时代世界观的影响,认为自己理论的主要概念是不依赖人类解释过程的实体。因此,分析心理学一直未能摆脱实在论本身的问题,而这些又恰恰制约了分析心理学临床应用。解释学从分析心理学获得启发,如果分析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若干要素的相融合,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性别、神话和欲望的实质。同时通过对深度心理学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大幅度地推进我们关于人的成长和人类解释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司法考试是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的资格考试,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法学院校,司法考试已经成为影响本科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有"应试教育"的趋势,课堂教学慢慢演变成"司法考试培训班",这背离了法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宗旨。法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宗旨是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应当在后本科阶段进行。因此,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司法考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