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票据法律制度是商法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课程设置与研究计划中,均有一席之地.勿庸置疑,"票据"这一概念的界定是该法律部门的基础和立足点,直接决定了票据法研究的方向、范围和重点.然而,长期以来,"票据"这一概念的定义恰恰是一个困扰学者们的著名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十八大报告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发展至今,这一理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对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阐述来探究我国协商民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犯罪构成理论是我国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构成这一概念是个理论概念。刑法理论运用这一概念,依照刑法的规定,概括和说明犯罪是怎样构成的,必须具备的要件和各种要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犯罪构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田夫 《北方法学》2014,(6):5-18
从知识生产机制的整体视角来看,中国法理学教材还没有走出苏式法理学的框架。苏式法理学教材的"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基于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基本原理,认为法理学是部门法学的指导性学科,并由此决定了"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包含正面向度和反面向度两个方面,正面向度指的是法理学针对部门法学生产"指导"型知识,反面向度指的是部门法学帮助法理学生产"指导"型知识,法律关系理论和法律行为理论分别典型地对应着这两个方面。然而,对上述理论的检讨表明,"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是无效的;进一步地,该机制在基本原理层面及其理论基础层面也是错误的,因而应当被抛弃。  相似文献   

5.
在笔者与他人合著的《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民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这一概念,并作了初步探讨。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提出理论基础的根据是什么,它与各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是什么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是需要予以讨论和阐明的。理论基础这一概念,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是有根据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是从西方传来中国的,从公元1世纪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西方市民社会已经发展了将近2100年,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已形成完善的市民社会,而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国情,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才初露端倪。本文从中国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角度,分析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看了王珉、陈盛清同志在"新建设"月刊第五号发表的"关于法在历史发展中的继承性问题"这一论文后,我认为有些问题(也是讨论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还有探讨的必要.这里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怎样正确理解"继承性"这一概念?正确地理解"继承性"这一概念,是讨论法律有无继承性的前提.否则,便会愈讨论愈糊涂.可是,王、陈二同志对于"继承性"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认为不能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李亚 《法制与社会》2010,(24):174-175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费老在其中提出了"乡土本色"和"差序格局"等著名的概念。本文认为费老仍然站在结构功能论视角上,将问题归因于社会结构的格局上。文中在整理和归纳费老所指的社会结构格局的基础上沿着费老治学的精神,提出了构建"同乡联合"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车亮亮 《北方法学》2017,11(6):104-111
目前,学界有关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道德论"和"非道德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且均未对引发道德风险的制度问题,尤其是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道德风险确实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但它的确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应当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而法伦理学作为专门研究法律和伦理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学科,可以用来分析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为其有效治理提供可行的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建构不仅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过人的实践胆识,同时也彰显出了极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社会主义观既是基于"问题意识"的现实考量,又是基于"理性精神"的理论重构.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沟通"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功用效果"为判据的实用理性向度,三是以"崇实尚行"为意旨的实践理性向度.交往理性向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意识形态层面的紧张对峙到文化交往层面价值求同的转变,实用理性向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结构形态到功能形态的转变,而实践理性向度则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重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意识与理论使命感从依附文本、盲从他者到独立自主、大胆创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一个重要且有争议的问题。一直以来关于什么是行政法的理论基础的内涵与标准众说纷纭,“控权论”、“平衡论”、“服务论”都在极力标榜自己就是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但行政法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统一的理论基础,只有一般意义的理论。我们并不否认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意义,甚至对整体性的中国行政法具有重要影响。业已存在的诸多理论必将继续指导中国行政法的进步与发展,但需要重新界定作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钊作俊  王燕玲 《法律科学》2008,26(2):115-123
作为共犯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承继共同正犯既具有共同正犯的一般特征,又与一般的共同正犯不无差异。基于学术立场和共犯观念的不同,刑法界对承继共同正犯的理解自然不同,进而导致在一些个案的处理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影响了案件定罪与责任的妥当性。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承继共同正犯的概念及其特征、类别及其学说对立进行了初步研讨,以期对中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些微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断发掘具有口语性质的研究资料,是汉语史研究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有些国外汉语资料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韩国汉语教材<你呢贵姓(学清)>,就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国外汉语文献.该书具有浓烈的口语色彩,基本反映了当时口语的实际状况.这部文献还具有明显的北方方言色彩,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直接来源的研究,而且对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都有独特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亚斌 《金陵法律评论》2006,(1):115-120,137
“文化霸权”成为1990年代以来人们谈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关系时所使用的关键词之一,开创了在中国文论语境下的“理论旅行”。它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话语领域的西方霸权、民族情结的强烈诉求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高扬等四个方面展开其话语实践。在其话语实践中,重新陷入了“文革话语”的历史圈套,遮蔽了我国文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对西方进行想象化的本质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异化塑形,彰显出本土权力的运作机制。我国文论应该在世界文论体系的观照下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为世界文论的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促进文论知识科学有序增长。  相似文献   

15.
Certain works in the most recent Polish constitutional law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there is acceptance of the principle or the concept of autonomous interpretation of a constitution (autonomy of interpretation of constitutional terms). The Constitutional Tribunal also makes reference to this in numerous rulings. Paradoxically, however, that concept is not very popular in legal theory. It might seem that Polish legal theoreticians and philosophers do not appreciate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of a constitution devised through practice with the support of constitutional law doctrine. It might, however, mean that opinions on autonomous interpretation of Polish Constitution are nothing more than rhetorical arguments formulated ad hoc not a coherent concept or a theory. This text is an attempt to analyse this concept and its potential in discussions surrounding application of the Polish Co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6.
证明标准研究中的模糊视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真实论与客观真实论的学术争议,使法学研究长期忽视的认识论受到关注。法律真实论从一开始就没有呈现出清晰的面貌,但它渲染的某些观点对司法者追求案件真相的内在动力产生了消解作用,这种消解作用主要是由它在能否发现客观真实和应否发现客观真实两大问题上提出的与客观真实论的不同见解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实行行为的概念,作为主张要成立犯罪,首先必须存在该当于特定构成要件之行为的理论,一直以来支配着日本的犯罪论.实行行为,除了作为结果犯中的因果关系的起点行为,被定位于构成要件要素之外,在未遂犯论以及正犯、共犯论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实行行为概念受到质疑,甚至有学说倡导实行行为不要说,主张构建不包括实行行为概念的犯罪论.该学说批判,此前的实行行为概念将实行行为本身化为“黑匣子”,是在并未明示实质性价值判断的情形下直接推导出结论,并且,在此概念之下,对于因果关系论、未遂犯论、正犯与共犯论的问题浑然一体地进行研究,有碍于解决这些问题所必需进行的分析性探讨.本文通过回应该批判观点所提出的问题,再次验证实行行为概念的存在意义,进而主张该概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举证责任概念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我国举证责任的立法状况,着重探讨了《证据规定》中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问题,认为必须摒弃法律要件分类说,转而采用英美举证责任分层学说,才能使我们真正迈出证明科学的第一步,才能在审判实践中避免出现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19.
普法、法盲与法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中国已经从“变法型”法治阶段进入“普法型”法治阶段 ,中国法治的基本问题已经从“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问题变为“送法下乡”的问题 ,普法及法治不是民众与国家权力之间简单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它必须走群众路线 ,必须尊重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及能动作用。为此 ,必须反对脱离中国国情的法治模式和法治精英主义 ,同时需要一种全新的法理学。  相似文献   

20.
叶自强 《证据科学》2010,18(6):645-661
举证责任概念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我国举证责任的立法状况,着重探讨了《证据规定》中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问题,认为必须摒弃法律要件分类说,转而采用英美举证责任分层学说,才能使我们真正迈出证明科学的第一步,才能在审判实践中避免出现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