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学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尼科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著称于世.其主要的理论架构包括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以及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分析性治疗强调了环境的作用、退行至依赖的治疗过程以及游戏治疗.然而,应当看到温尼科特研究中也有明显的缺陷,他的理论不成体系且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研究者质疑他在个体发展中对环境作用的过分强调,却看不到个体的责任表现于何处;父亲的地位在其理论中是无足轻重的;儿童性欲的问题也没有得到确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温尼科特的"过渡客体-过渡现象-潜在空间"理论是继弗洛伊德和克莱因之后对人类本质的又一种表述,在精神分析领域影响深远。后继者们分别从个体发展的理论延展、领域多样化的延展,以及理论的整合与解析三个方向发展这一理论。个体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青少年期以及成人期的正常与异常发展;多领域的延展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来自人类学实证研究的支持与批判;理论的整合与解析表现为多学科研究支撑的对于过渡现象功能与变迁的理论总结,以及奥格登对于"潜在空间"的现代解析。  相似文献   

3.
儿童社会化中的行为与发展研究范畴,大多局限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而忽略了对非社会性行为的研究。非社会性行为,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重要范畴。典型的非社会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内向性行为和逃避性行为。虽然它们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它们潜隐着问题障碍乃至反社会危机。为此,要充分认识儿童期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及时识别与诊断儿童早期行为发展,激活儿童内在的成长机制,尊重与信任儿童的自我建构性发展。要善于挖掘儿童潜能,帮助儿童增添成功体验,让他们发现并创造自己的有价值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个罪犯的成长及犯罪过程,折射了其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过程。反社会人格障碍有一定的认知和行为特点,环境对反社会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上说,反社会人格具有可改性。通过心理矫治和个别教育可以使反社会人格实现积极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也并非是要重塑人格而是促进罪犯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5.
克恩伯格用复杂而精确的语言描述了客体关系、情感和驱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整合观.该整合观认为,情感是行为的最初动力,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中具有交流功能;正性及负性的情感,经过整合,被分别塑造成力比多及攻击性驱力.与此同时,强烈的情感状态以投注于自体和客体表象的形式,对内化的客体关系起着组织作用,于是,情感从根本上影响着内部的客体关系世界的组织,并使内部客体关系逐渐结合成为三元心理结构.该整合观还认为,驱力、情感及客体关系之间,是以相互包含的方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欺负是攻击行为的一种,在中小学中较为常见。本文讨论了欺负的类型、产生的理论解释及相关因素等问题,希望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攻击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的任何行为.本能论观点认为,攻击行为源自先天,攻击性是人所固有的本能;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攻击行为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来自于后天的社会学习,主要通过强化和模仿两种机制而习得. 在消除与控制攻击行为问题上不存在既简单又安全的解决方法,但可以在宣泄、惩罚、树立榜样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阐述了几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边缘儿童是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中,游离于集体边缘、言行举止介于正常与异常边缘的儿童.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导致边缘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家庭生态的失衡是儿童边缘化的诱因,同伴欠缺加剧了儿童的边缘化倾向,教师忽视加深了儿童边缘化的程度.游戏是帮助边缘儿童表达问题的重要途径,游戏治疗具有改善边缘儿童现状的功能.通过创设满足儿童需要的新环境,改善与修复已有的生态环境,以"家长参与"、"同伴介入"、"教师关注"等干预方式,修复或改善边缘儿童的生态环境系统,使边缘儿童的问题得以缓解或消除,使边缘儿童因顺应生态系统的平衡而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同伴群体.  相似文献   

9.
儿童精神分析的出现被视为是精神分析"新范式的开始".儿童精神分析学的方法主要来自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与临床发现,迥异于学院心理学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二是治疗方法.儿童精神分析学最主要的方法包括重构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以及游戏疗法.纵观儿童精神分析学的主要方法,我们会发现它们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发展心理学则更多地是进行标准化研究和对发展过程的详细描绘,而儿童精神分析学者更多研究心理发展动力与潜意识的影响.二者在研究结果与研究内容方面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儿童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主题,如母婴关系、自我功能、自我发展、分离与剥夺、受挫与攻击性等逐渐纳入发展心理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行为问题儿童成因及教育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儿童纵向发展和现实行为表现的分析表明,早年生活经验尤其是家庭生活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对行为问题儿童的干预,家长工作是缓解和预防儿童产生行为问题的关键;适当的帮助和干预是改善行为问题儿童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积极的同伴关系及有效的教师指导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帮助行为问题儿童"回归主流"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卞建华 《法制与社会》2010,(14):267-268
关于环境犯罪的客体,学界众说纷纭。我们在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时应该从多维度出发。环境犯罪的实然客体是国家的环境管理秩序,应然客体是环境权。  相似文献   

12.
吴月 《政法学刊》2011,28(2):97-10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对其公共安全管理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日益显示出极具攻击性的一面。关于这一现象可以从现实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来阐释。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政治冲突的本质和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是制定美国公共安全政策的理论基石;而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从文化观念认同这一视角出发可以解释美国所选择的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流浪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目前各地流浪儿童的救助主要是临时性的食宿供给和返乡护送.而那些长期流浪街头的未成年人在获得临时救助和返送回乡后,由于导致他们流浪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善,因此,重复流浪率一直高居不下.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流浪儿童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他们的救助应改变目前临时救助的模式.把重构流浪儿童成长路径、实施保护性特殊教育作为救助的决定性环节.科学认识这种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再社会化内涵,构建适合流浪儿童再社会化需要的特殊教育机制,则是转换救助模式、帮助流浪儿童重建自我成长能力和回归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德是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儿童道德发展至关重要。美德有四个基本成分:优良品质、中庸之道、意志力和内在的善。美德的这四个基本成分是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儿童美德形成的途径主要为:通过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和移情体验形成儿童优良的品质,创设适当的环境矛盾教孩子学会采用中庸之道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通过意志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克服意志的弱点和形成自律的习惯,通过内在动机的激励帮助儿童形成为获得内在的善而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为儿童未来的道德生活莫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一种不断分裂与整合的过程.其整合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片面性、极端性从而逐渐地走向互相吸收、融合的历程,表现在它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其内部的各种模式之间以及它与外部诸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与其发展逻辑相一致,也循着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条路径.内部整合路径是指精神分析内部的各种模式之间的整合,即对驱力或本能、自我、客体关系与自体模式之间的不断整合,包括雅可布森的自我理论整合、克恩伯格的客体关系理论整合、科赫特的自体理论整合和米契尔的关系理论整合等.外部整合路径是指精神分析与外部邻近学科,如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医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整合,包括社会文化学派的文化理论整合、存在精神分析的人本主义理论整合、拉康的语言学理论整合和神经科学的科学化整合等.回眸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历程,无论是内部整合还是外部整合都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忠 《新法规月刊》2011,(5):116-123
内容摘要:权利客体是对权利的外部描述,是对权利安排在何种基础上的一种说明,权利客体的安排必须以实现权利追求的社会利益需求为根本目标。集体林权抵押之客体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容体,是对林权所进行的外部描述。从解释论的角度,对法律所规制的集体林权之客体进行了分析,家庭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不仅是现实和政策的需要,而且应该上升为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社会上发生了多起令人震惊的个人攻击无辜民众的行为,媒体多将其称为报复社会行为,也有人将其称为个体反社会性犯罪①、个人恐怖犯罪②,这里称其为报复社会型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是指个人为发泄不满情绪,而对不特定对象实施的凶杀、爆炸、纵火、投毒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SaaS(软件即服务)是随着科技发展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软件应用模式.它改变了传统单机型销售软件模式而将软件置于其服务器,并有偿地提供给用户“临时使用”软件,然而该方式无法被现行著作权内容所涵盖.设立出租权制度的现实经济基础和限定客体的缘由因科技发展而呈现出扩张趋势,也凸显了出租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困境.鉴于SaaS软件使用行为符合出租权核心四要件,扩张出租权制度不仅满足其学理性定义,也符合出租权的支配效力.对客体的正确解读以及制度经济学的佐证,有效地支持了扩张出租权在理论上的合理性,以及对促进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8,(2):132-146
无论是功利主义思想还是社会连带主义,均无法合理地说明紧急避险的正当性基础。功利主义漠视个人的主体价值,社会连带思想无法清楚切割道德义务与法义务,二者均无法整合在以保护个人自由为宗旨的刑法秩序中。攻击性紧急避险不应当定位在阻却违法性阶层,而应视具体情境审查是否具有成立宽恕(减免)罪责的可能,这与我国《刑法》第21条的规定并不矛盾。将攻击性紧急避险定位于罪责阶层的实益在于:受法益侵害的无辜第三人没有必须消极忍受被攻击的义务,而是可以对紧急避险者进行正当防卫;唆使或帮助他人实施紧急避险属于参与他人的不法行为,恶意唆使与帮助者具有可罚性;避险者必须对于由避险行为引起的被避险者的法益危险及时进行救助,否则要承担不作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是现代精神分析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大的转变,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童精神分析的转变.其基本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以及社会文化学派等各自对儿童内在心理世界的理解、对心理结构的理解、对心理发展动力的理解以及对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