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资料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中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它对于民事案件的审判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又存在着易被伪造、篡改的缺陷。视听资料的取得必须合法,合法收集到的视听资料要与案件有关联性,对视听资料的使用要严格依法审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境证据辨     
环境证据是围绕作案行为和依托案件环境形成的证据材料,它不等于间接证据和情况证据。行为证据具有情态意向性,环境证据具有情境相关性。它们相辅相成,动静之间相互转化。环境证据表现在人证、物证、书证、视听资料中都有各自的特点。侦查活动可从环境证据中寻找案件线索和涉嫌证据,它们应随司法需要拓展,用以推定案件事实和锁定犯罪嫌疑人,组成两类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大连会议纪要》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毒品案件证据特征的总结,结合实际分析研究了毒品案件侦查中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和视听资料等实物证据的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案件现场没有监控录像的情况偶有发生,查询并调取肇事时段往来车辆行车记录仪上的监控录像,有时可直接还原案发经过。研究行车记录仪的功能作用,交通事故案件中行车记录仪视听资料的固定和证据保全,分析行车记录仪视听资料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能有效提高交通事故案件中行车记录仪视听资料的利用率,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大连会议纪要》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毒品案件证据特征的总结,结合实际案例对毒品案件侦查中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和视听资料等实物证据的收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视听资料在刑事案件侦查、民事案件诉讼、纪检监察案件调查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它是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而出现的新的诉讼证据形式,当作为诉讼证据使用时,对它的来源、真实性以及内容的分析和鉴别,是刑事科学技术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视听资料检验在民事案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种类──视听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视听资料(Audovisuals),也称音像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等形式反映的声音和形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现代科技手段获取的信息资料等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通常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微型胶卷、唱片、传真资料、雷达扫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以获取视听资料的手段为标准,视听资料可以分为下列三种:①录音、录像资料。是指通过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录像机和录像磁带记录和储存的与案件有关的声音、形象,然后使音、像重现的一种证据资料。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  相似文献   

8.
在毒品案件的缉查中 ,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通过侦查渠道获取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运用刑事技术手段 ,收集同案件有关的各类物证、书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其他间接证据 ,并使之相互印证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 ,切实做到案件实事清楚 ,证据确凿充分 ,为毒品查缉工作发挥刑事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情境证据论     
案件情境是人和环境两大系统的交会点。无论是人证还是物证,取证环境一定是情境性的。情境证据是在证明案件事实中伴随取证环境而具有当事人情绪情感体验的证据。物证、书证类情境证据的证明力往往呈间接性;人证类情境证据可能与案件事实直接关联。情态是行为证据,属于人证;而情境则突破了人证、物证的界限,兼有二者的特性。情境证据具有形象直观、信息丰富、情况复杂、主观和客观相互渗透的基本特征。情境证据的保全,最好用视听资料。证据材料的情境化有赖于现场重建。情境证据是两栖于人证和物证之间而偏重环境证据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刑事数字影像证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数字影像因为易于添加、删改和替换 ,其真实性一直受到怀疑 ,其证据适用问题也不断受到争论。作为法庭科学中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刑事数字影像满足证据的三个基本属性 ,具有证据资格 ;它主要是以影像信息来反映事实并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 ,在证据类属上应当归为视听资料 ;加密技术与规范措施是保证数字影像真实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工作中普遍存在证据收集意识不强的问题。对此,应根据不同种类的案件加强对证据的收集,强化现场勘查意识,加大调查访问力度,及时收集视听材料,以便准确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2.
加强警务驾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强化民警驾驶技能的重要举措。依靠"训练系统"的科技手段,收集视、听、做等方面的信息,以模块化教学模块,建立独特的控制机制,有效选择运用警务驾驶信息化的多种方法,并凭借警务驾驶信息化应用的优势,使警务驾驶技能训练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与出路——秘密侦查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密侦查手段在侦查实践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然而其本身并未得到刑诉法的明确确认,因此通过这些手段所获取的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就成为当前司法实践的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只有从刑诉法上明确秘密侦查手段的合法性,进而解决其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才是摆脱实践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4.
公安题材是一类持续活跃在荧屏上的电视剧题材。《便衣警察》热播至今也已长达二十年,它不是一部只有智力和打斗游戏的公安警匪剧,而是有着深刻的人文命题的高水平作品。人文精神的体现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尽管《便衣警察》的故事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社会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但是《便衣警察》依旧感人,这是因为电视剧张扬的是正面的、积极的精神力量,实际上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人们普遍认同、并努力宣扬和追求的人性化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赵媛媛 《工会论坛》2014,(1):124-127
随着电影题材与体裁的扩展,动画逐渐成为构成影片形式与结构的重要元素,在实拍电影中各种形式的动画元素层出不穷。但如何在电影情节中引入动画元素,如何用动画的情节表达电影的核心思想,完成多元形式同一主题的表达是研究此类电影的关键。从心理意象角度构建视听联觉、图形同构、创意变形三维本体模型,以电影《迷墙》为例探讨动画影像造型、色彩的表达方式,分析动画变形下的隐喻效应,可以为探索现代电影与动画的有效整合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警察职业幸福感是民警物质、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所获得的一种持续快乐体验,受警察个体主观认知水平及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警察文化具有隐形激励功能,有助于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育现代警察精神,规范职业行为,优化组织文化氛围,提升警察职业活动的幸福感。通过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制度保障多个层面潜移默化的作用,切实提高民警个体对警察文化的认同度,是进一步完善警察文化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然而,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却日益凸显。精神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随着社会的实践活动产生并发展。精神生活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有其独特的内涵,具有超越性、历史性和多样性、社会性、阶级性等特点,有其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了解和把握精神生活的特点及运动规律对于我们解决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建设人的健康精神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附带监听所获资料究竟能否在法庭上作为证据使用,即其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尚未定论。以监听的基本原则衡量各附带监听类型所获资料之证据能力,同时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进行价值权衡,同一对象可监听罪名的附带监听与不同对象可监听罪名的附带监听所获资料具有证据能力,但事后必须补签附带监听许可令状,同一对象不可监听罪名的附带监听与不同对象不可监听的附带监听所获资料不具有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面临困境,非法证据的派生证据排除在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中始终未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目的:不得以侵害被追诉人的基本权利为手段取证。以此为中心判断派生证据的先天瑕疵是否为实质性瑕疵,再进行利益衡量确定是否排除非法证据的派生证据。构建庭前会议与庭审中心“阶层式”证据审查制度,将对非法证据的排除起到推进作用。非法言词证据的派生证据应绝对排除,非法实物证据的派生证据采取绝对排除与相对排除并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