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人工发病试验证实碳酸氢钠与次硝酸铋配合应用对商品猪胃溃疡病有显著预防效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对自然状态下商品猪胃溃疡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防制试验。 材料及方法 1985年3月20日在四川省忠县肉联厂选取体重大小一致,不分品种、性别,19日由食品站中转至厂的屠宰猪50头,随机分取药物预防猪组和空白对照猪组,各25头。试验猪除按常规方法饲喂外,在饲料中添加每头每次碳酸氢钠5克,次硝酸铋6克,每日2次,对照组猪不添加药物,常规饲喂、贮养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各屠宰13头,贮养至6天,屠宰剩余的24头。于屠宰后逐头检测猪胃,沿胃小弯切开,用水冲洗干净后,观察记录胃(食管区)溃疡病变(疤痕、溃疡、糜烂和角化)发生情况,若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的病变,记录时,以疤痕、溃疡、糜烂、角化等主要病变为序,并伴随记录一种主要病变以外的其他病变,同时记录胃食管区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溃疡病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胃外翻充盈观察法、全胃切开观察法和方格测试面积法对猪、犬和兔胃黏膜分区和黏膜皱褶分布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猪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比较大,幽门腺区比较小;犬和兔的胃底腺很大,幽门腺区比较小,贲门腺区很小。猪和兔胃底腺区的颜色比较深,幽门腺区的颜色比较浅;犬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的颜色差别不大。猪、犬和兔贲门腺区和幽门腺区的黏膜皱褶相似;猪的贲门腺区和胃底腺区的黏膜皱褶差别不大;猪和兔胃底腺区的黏膜皱褶相似;犬的胃底腺区发达,黏膜呈脑沟脑回状。猪、犬和兔胃小弯附近区域的黏膜与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的黏膜有移行关系,可视为移行区。胃黏膜分区及黏膜皱褶分布的研究为动物胃的生理学和病理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13188例商品猪胃溃疡病的调查,观察到部分病例为特殊类型的溃疡病变,与一般溃疡病变在形态及发病部位上有所不同。本文对猪特殊类型溃疡病的观察报道如后。 (一)材料和方法 随生产流程,对貌似健康猪屠宰后,逐头沿胃小弯切开,检测。观察记录胃食管区及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胃窦括约肌、幽门管部等部位的溃疡、炎症等病变。选取部份典型病变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酒精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  相似文献   

4.
猪胃不同于人和其他多数单胃动物的胃,在其贲门周围有一个不分泌粘液的食管区。该部位发生的溃疡(包括不全角化、糜烂、溃疡、瘢痕化以及水肿和粘膜表层脱落),按病程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临床上可见到体温不高、呕吐(甚至吐血)、煤焦油样粪便、食欲不振或废绝。  相似文献   

5.
猪胃溃疡是胃贲门部无腺区粘膜角化、糜烂、溃疡、瘢痕化或穿孔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在各养猪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我国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地也有报道。近年来黑龙江省的中西部地区 ,特别是大庆、安达、肇东等地发生较多 ,给养猪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于 1997~ 1998年 ,在肇东某猪场先后发现因胃溃疡而死亡的病猪共 130例 ,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病情有明显好转 ,自 1999年以来 ,迄今未见有新的病例发生。1 发病情况1.1 年龄差异该场从 1997年 2月至 1998年 12月 ,累计产仔猪 170 0 0头 ,35日龄断奶 ,6 0日龄转入育…  相似文献   

6.
犬常见消化道疾病及其腹部触诊技术周庆国(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南海528231)在犬的疾病中,消化道疾病占很大比例,常见的有胃炎或胃溃疡、胃扩张、胃内异物、肠炎、肠梗阻、肠套叠和便秘等,这些疾病无论在病因、病性还是在治疗方法上均有较大的不同,中图...  相似文献   

7.
四川某猪场暴发保育猪与育肥猪水样腹泻,病理剖解可见胃黏膜大面积脱落、胃溃疡等症状,采集病死猪扁桃体与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病毒检测;以肠内容物做寄生虫卵检测;选取其中一代表病例做细菌分离,经小鼠致死试验、仔猪回归试验确定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无寄生虫感染;从十二指肠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疑似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命名为SCDC-1。用SCDC-1株人工感染健康仔猪成功复制出水样腹泻、胃溃疡病例。对SCDC-1株进行16SrDNA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8株肠杆菌科和4株巴氏杆菌科菌株的16S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SCDC-1株与大肠杆菌16S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9.5%~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仅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试验结果证实,引起此次保育猪与育肥猪胃溃疡的主要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来自甘肃、陕西、宁夏、河南、湖北、湖南和海南7个省(区)的1470份猪血清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和分型鉴定.结果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0%,其范围为0-60%;分型鉴定表明,各省(区)的血清型不尽相同,主要为1、3、7型.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对牛肉汤(CMI)、猪胃粘膜消化汤(PGI)、双峰驼胃消化汤(BGI)和马丁肉汤(MB)等培养基的氨基酸作过分析与报道,在此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双峰驼胃粘膜消化汤的氨基酸含量比牛肉汤、猪胃汤以及由其各半组成的马丁肉汤分别高出2倍、3倍和5倍,尤其是驼胃壁  相似文献   

10.
迄今,美国、日本、匈牙利等30个国家报告有猪胃溃疡病发生。关于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美国、比利时、法国、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有报告,但结果不尽一致。国内尚未见类似的报道。为摸清发病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4~1926年,对商品猪胃溃疡病的发生与季节等客观因素如气温、降雨量、气压、湿度等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方法 在忠县屠宰猪场每月5~15日,随机检测貌似健康的商品猪,猪屠宰后,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2.
家兔常见胃肠疾病的治疗潘梅珠(福建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福州350004)(-)胃炎和胃溃疡1.临床表现:兔贪食本性改变表现为厌食或少食。腹痛发作表现为躯干倦曲,四肢屈曲于腹部,时常有蹬脚动作或发出尖叫声,全身表现精神不振,眼半闭或睁开,行动迟缓。胃解剖...  相似文献   

13.
将Wistar大鼠束缚浸水应激 3h ,用光镜、电镜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变化 ,并检测胃黏膜溃疡指数。结果 ,应激组大鼠胃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 ,上皮细胞坏死 ,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及渗出 ;胃黏膜表面微绒毛呈现明显水肿 ,胞膜消失 ,胞核肿大 ,核变形 ,核仁溶解 ,毛细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应激宁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比应激组大鼠轻 ,对照组大鼠的胃组织未发现病变。统计结果表明 ,胃溃疡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试验证明 ,在应激状态下 ,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激宁对应激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溃疡是猪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胃部疾患。通常包括胃粘膜上皮的溃疡、糜烂及角化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大多数病例在临床上无明显症候,呈一种隐性的病理过程。故临床发病率的统计很难反映真实的发病情况。但在屠宰或死后剖检则往往可以较多地发现这一疾病。世界各地均有本病发生,且随着集约养猪业的发展及浓厚饲料快速育肥的推广,本病的发生有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方法扩增了猪ERK6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采用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方法在猪不同部位骨骼肌中分析了ERK6基因转录本的个数、大小及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所克隆的猪ERK6基因片段长1 113 bp,含有1个1 10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367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已报道的人ERK6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猪ERK6基因在肌肉组织中只有一个转录本,大小约1.5 kb。此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最高,心、子宫次之,卵巢最低;而在脂肪、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和胰腺中未见表达。结果表明,猪ERK6基因与已报道的小鼠和人ERK6基因一样,主要在骨骼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6.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又称仔猪血痢、出血性痢疾、黑痢、粘液出血性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ae)引起的一种特殊传染病。1921年首先发生于美国(Whiting、Doyle、Spary报告),后因引种等原因向世界各国蔓延,目前已在世界各养猪区广泛发生或流行,被列为新的三大疫病之一。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及架子猪,成年猪及种母猪也可感染,以严重的胃肠道粘膜出血性下痢为特征,便中混有大量粘液和血  相似文献   

17.
用光栅光谱仪对健康双峰驼胃的腺体区和非腺体区粘膜层中K、Na、Ca、Mg、Fe、Zn、Cu、P等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腺体区与非腺体区在元素含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皱胃贲门腺粘膜中的多数元素含量都和瘤胃3个腺囊区接近;皱胃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的相应元素含量较接近,而皱胃贲门腺区的元素含量较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低.  相似文献   

18.
对双峰驼消化道组织标本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道和胃的有腺部固有膜淋巴组织中含有丰富的浆细胞,并且在肠道的分布多于胃;在肠道回肠分布最密集,其次是空肠后段和盲肠.从食管至回肠浆细胞分布逐渐增多,从盲肠至直肠逐渐减少;肠道和胃的有腺部浆细胞明显多于食管和胃的非腺体区,后者仅有极少量散在的浆细胞分布;胃的3个腺囊区腺体部和贲门腺区的浆细胞分布相似,并多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浆细胞在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以及整个消化管粘膜下层分布很少;光镜下的浆细胞为多形态,以卵圆形细胞多见;电镜下的浆细胞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胞浆内充满大小、形态不一的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另一种胞浆内充满扁囊状粗面内质网,以前者多见.观察结果证实,双峰驼肠道粘膜和胃粘膜具有产生抗体的形态学基础,尤其回肠、空肠后段和盲肠是消化管粘膜产生抗体的重要免疫效应部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 ,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 ,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 ,呈短而直的单管状 ,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 ,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 ,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 ,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 ,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轭物为主 ,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 ,腺囊容积也最小 ,但腺囊数目最多 ,囊底黏膜褶丰富 ,黏膜层厚 ,腺体密集 ,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小区 ,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 ,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 ,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 5 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猪血痢的治疗猪血痢又称猪痢疾、猪黑痢、粘液出血性下痢、坏死性肠炎。本病为猪的肠道传染病,但主要危害2~3月龄的仔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年猪。猪血痢的病原是痢疾密螺旋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常污染饲料、饮水、环境和用具等。临床症状患病猪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