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中心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发展是和谐的基础,“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并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班集体是一种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班集体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以班级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因此,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进一步实现班集体成员共同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呢?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我们要通过和谐校园建设,努力实现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教育事业就是党的事业,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领导者,塑造校园和谐的氛围与和谐关系,关键在党的作风建设上。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班集体是一种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班集体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以班级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因此,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进一步实现班集体成员共同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该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校园的构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学校党组织的第一要务,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科学发展观是用发展思路来促进校园的和谐。校园和谐包括人际关系和谐,教育体系(教育者、教育对  相似文献   

7.
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文明、更和谐、更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创建和谐校园,促进中小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要实现诸要素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师生关系和谐了,校园才能处处充满人文阳光。  相似文献   

9.
褚红素  霍中华 《奋斗》2009,(8):56-57
对于高校的学生党支部而言,“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不忽视学生的独立和个性问题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使广大学生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构建和谐寝室、和谐班级,从而促进校园中的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王华彪  陈继飞 《世纪桥》2007,(11):61-62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棱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高校应该通过孕育"和谐共振"的校园文化,打造"和谐共赢"的良性机制,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1.
陈春生  刘伟 《世纪桥》2011,(21):74-75
和谐校园建设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同时也对学校硬实力建设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它以学校内外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讲究民主办学,重视维权机制,人际关系和谐有序为主要特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编辑点评: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作者以转变干部思想作风为出发点,着力探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关系及其实践性,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野,为我们思考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一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它是以人为本、规范协调、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章法有序;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全体师生员工各尽所能和各得其所、各种教育要素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其基本特征包括:  相似文献   

14.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建设和谐校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高校党组织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现机制,深入推动和谐校园各要素发展,以党组织的和谐引领校园和谐,对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支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创设育人的校园文化、教育机制以及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建立和谐校园,最终实现教育功能的发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和谐社会主客体统一融合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校园的重点是建设和谐的学校党支部.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的科学发展有赖于和谐环境的建设。因此,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注重学校党支部的和谐;在学校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必须提高学校党员干部的和谐协调能力。学校党支部不仅要想和谐,而且要会和谐.要下和谐的功夫。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角色与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伟波  蔡君荣  钟文晶  曾胜昌 《求实》2006,(Z2):265-266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作了精辟描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和谐校园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支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创设育人的校园文化、教育机制以及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建立和谐校园,最终实现教育功能的发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和谐社会主客体统一融合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教育,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建设和谐校园,同样关键在党,重心在学校的各级党组织。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谐推进的重要性,通过严格制度、公开答辩、量化标准多种措施,创新党员发展新机制,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黄治东 《党史博采》2007,(11):14-15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教育,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建设和谐校园,同样关键在党,重心在学校的各级党组织.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谐推进的重要性,通过严格制度、公开答辩、量化标准多种措施,创新党员发展新机制,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