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彬 《探索》2007,(4):148-151
区域之间竞争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产业和大型企业群之间展开的竞争, 本文以增长极的视角,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翔实地探讨促进重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发展思路,使重庆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政策更有实效性,让产业集群成为加速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推动直辖市建设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视野下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内涵不仅是"军转民",还应包括"民转军",即将民用技术、市场竞争机制引进武器装备研制和国防科研生产中.民用企业参与军品竞争、民用技术引入军品生产中,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防科技实力,也为民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重庆的国防科技工业无论在总量、产业领域、科技含量诸方面,均在全国居于突出地位.目前全市1/3的工业总产值在军民结合企业.1/3的工业总产值在军民结合相关企业;在军转民产业上,地方企业承接军工的"溢出"和"扩散",成绩显著.因此,探究重庆军民结合发展历程及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重庆民生导向科学发展之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价值引领,以执政为民为逻辑起点,以开放改革为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为鲜明特色,以"城乡统筹"、"内陆开放"、"五个重庆"为具体抓手的科学发展之路。在践行科学发展中,重庆以具体战略措施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统筹进程、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众文化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庆民生导向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四大成效,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远景与现实发展进程的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性要求与以民生建设为突破口的战略和策略的统一、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包容性增长"发展道路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理论及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敬 《当代党员》2021,(5):29-29
重庆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围绕相关问题,日前,CQDK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李敬。CQDK全媒体:您认为重庆应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李敬:第一,推动创新发展。我们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好西部(重庆)科学城,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更大作为。此外,我们的R&D(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也要加大,要向科技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重庆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走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围绕相关问题,日前,CQDK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CQDK全媒体:您认为重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孙凌宇:实施产业提档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是重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邓斌  彭卫民  黄小华 《探索》2012,(1):179-181
"重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民生导向求发展、共同富裕兴中华,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庆版本"。对"重庆模式",应"既不拔高,也不贬低,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7.
杨柏 《当代贵州》2009,(3):37-37
在丈量重庆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时,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送给重庆纵尺、横尺与国尺"三把尺子".  相似文献   

8.
论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庆新政与重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新政与重庆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五大矛盾.实质上,重庆模式,就是具有重庆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而不是不可持续的片面发展模式,就是行之有效的"两手抓,两手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上坡、道德滑坡的发展模式,就是社会主叉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而不是"市场经济"排斥"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就是越发展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越稳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尊严指数越高而不是越发展党和国家"为人作嫁"的危险性越高、人民群众的痛苦指数和卑贱指数越高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主城都市区西部,蜿蜒的中梁山和缙云山,滔滔的长江和嘉陵江,共同勾画出一片广阔的土地。在这里,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补齐重庆创新短板,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应运而生。以科学为名,以科学铸魂。"十四五"开局之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如火如荼,在重庆这片热土上,一座"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0.
周光明 《探索》2007,(2):160-163
有效的信息传播,对个人、企业、城市、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本文指出,现有重庆形象标志“人人重庆”尚未构成有效的信息传播,力荐“火凤凰”作为重庆的形象标志。并认为,如此定能促进重庆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刚刚闭幕的重庆"两会"描绘了重庆"十四五"规划蓝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重庆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了广泛共识、汇聚了磅礴力量,吹响了重庆逐梦新时代、谋划新发展的号角。  相似文献   

12.
7000万台、3000亿元、连续7年居全球第一、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作为传统工业老城,与沿海开放城市相比,曾经的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光芒显得有些黯淡。如今,重庆加速前进,笔记本电脑产业(以下简称"笔电产业")链、供应链已相对齐全。截至目前,重庆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639家,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重庆工业增长"第一动力"。这般重庆速度,印证着笔电产业的活力与蜕变,蕴藏着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科学城,加快建设"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关键之年,重庆高新区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确保科学城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黄佳渝 《当代党员》2008,(11):58-60
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外地企业到重庆投资。不怕手续麻烦,却特别担心潜规则。最怕“不花钱不办事。花了钱乱办事”。担心重庆讲人情、讲关系,担心不认识人,会受排挤。薄熙来说。重庆不仅要给外来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更要营造一个法治的公平的环境,让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想到重庆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6,(10):71-71
重庆行政问责制“问倒”89名官员;重庆着力打造鼓励金融业发展政策高地;重庆邮政体制改革破局;战胜百年大早重庆市委市政府感谢全市人民;重庆出台措施鼓励民营资本昂首挺进文化产业;重庆全市总动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重庆企业开展百日立功竞赛活动;乡里互助 民政部首肯重庆“稻草模式”;为直辖10周年献礼重庆全面整治市容环境  相似文献   

16.
熊明摄  刘丹摄 《当代党员》2012,(4):F0002-F0002
全国“两会”闭幕不久。我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盛会——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就在重庆举行,此次盛会云撬了全球云计算行业第一流的企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重庆正抢抓云计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竞争压力加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给企业员工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厦门市集美区有非公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6家,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特别是"华为过劳死"、"富士康连环跳"等一系列员工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集美区启动非公企业"关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重庆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实施《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开放的通道、平台、产业、政策"四大体系",推动更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发展,更好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夯实对外开放基础支撑。充分发挥重庆开放发展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一是进一步拓展开放通道。  相似文献   

19.
重庆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为军工配套的化工企业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对重庆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内迁的橡胶、塑料、油漆、制药等化工企业使重庆化学工业的门类进一步齐全,并增强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实力。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国家宏观布局方针,三线建设中的重庆化工企业,整体上沿江分散分布与小区间内集中分布相结合,初步形成重庆化学工业的分布格局,即:市区沿江地带的多品种综合性化工区和长寿——洛碛化工区。三线建设中的这批化学工业不仅完善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布局,而且为此后重庆化学工业沿长江不断拓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政 《理论与当代》2010,(12):50-53
<正>一、国家战略助推重庆加速崛起2007年初,胡锦涛同志对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即:三大定位——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个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