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上百年期间,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思潮传入起点说、俄国十月革命说、五四运动说、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说、党的成立起点说、中共二大说。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后,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比较同意“五四运动说”。  相似文献   

2.
为了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组织团结工人开展一系列的"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其纪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立足点,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传播主体,营造了宽松适宜的环境;负面影响则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部分理论的错误理解和错误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深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封建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工农群众及其自身地位的认识。而这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力军,所以加快了知识分子向革命者转变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占有突出位置,特别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是劳动群众争取解放的武器;社会主义学说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就不能胜利等论述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理论体系,正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全国掀起了宣传新事物、新思想的热潮。在湖南,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通过创办刊物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此开展各种活动试图改造中国;用通俗的语言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通俗化。湘籍先进知识分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不断推进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教育和改造,有力提升了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知识分子的头脑,遵循了思想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梳理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引导的宝贵经验,对于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发挥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中国知识分子履行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前提条件,而且拥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现实理由和理论背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心历史地转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明确自己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切实履行“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历史使命,为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归功于20世纪初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共同努力。先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创办报刊、翻译著作、撰写文章、举办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深入城乡发表演说等各种方式,向工人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启蒙工作,马克思主义才被中国工人农民知晓并接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传播。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和引领下,工人阶级通过参与工人夜校、创建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等方式,一方面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另一方面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第二次传播。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积极接受先进知识分子的启蒙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开展席卷全国的反封建农民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过程中,各阶层都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由抽象的理论到具体的思想、由深奥的学问到通俗的原理、由少数知识分子掌握到广大群众理解的伟大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无限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它在中国的传播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够被国人所接受。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构想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理想模式相贯通;强调的"阶级斗争"与中国勇于斗争的民族传统相契合;提出的唯物史观与中国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相一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拨开了笼罩在中国上空的阴霾,进步的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到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以解决中国革命之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传统大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被认同的文化源动力;中国社会革命实践经多次失败后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工人阶级成长壮大,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认真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还是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妇女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与“女权主义”一样,是从国外传入的.因此,它理所当然的有一个初步传入、广泛传播、正式在中国确立的过程.从传入到确立,大体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历时近二十余年.第一阶段大体在维新变法前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包括关于妇女、婚姻家庭的观点和主张传入中国.1902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不仅提到了“男女皆平等独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拨开了笼罩在中国上空的阴霾,进步的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到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以解决中国革命之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文化选择的结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不仅是一个历史课题,也是时代的使命。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阶段.翻译作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必要条件和初始环节,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准备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译入中国的翻译主体、目的、内容、过程和特点等可以看出,翻译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特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化有其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包括实现机制和历史逻辑:其实现机制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加以展开;其历史逻辑是以对苏俄模式的两次仿效与突破为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为现实成果和绩效.  相似文献   

17.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主要有三个来源: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近代知识分子和留学生。他们热情拥护“十月革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投身工农运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程美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领导力量的成熟中国共产党诞生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人们对之了解极为微薄的时...  相似文献   

19.
乡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农民是乡村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乡村社会就一直进行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新时期,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新的特点,根据乡村实际,从内容、形式、依靠力量、实践依托等方面探索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载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始终重视并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和传播,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活动中,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和传播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