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续上期)毛泽东明确答复:“你们试验嘛!搞坏了检讨就是了。如果搞好了,能增产10亿斤粮食,那就是一件大事。”他兴奋地说“通天”了2月16日,曾希圣把张立治、赵岭峻、陆德生、周曰礼4人召集在一起,决定由他们先去搞一个包产责任制的试点。张立治等人把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社论、文章找出来,送给曾希圣过目。他一一看过后说:“这些文章、社论,可以作为我们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参考,使我们多考虑一些问题,减少一些矛盾和困难。”他掷地有声地说:“你们不要担心,一切责任由我一个人承担。”张立治等人于2月下旬组成工作组,选择合肥…  相似文献   

2.
周亚平 《湘潮》2006,(5):1-1
20世纪60年代初,曾希圣曾同时担任安徽、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在极“左”风盛行之时,他毅然辞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职务,大胆闯禁区,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国以“责任田”的形式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1961年1月8日,曾希圣正召集山东省几个副省长在开会。突然,秘书进  相似文献   

3.
提起新中国成立后安徽首任省委书记曾希圣的名字,上了年纪的安徽人无人不晓。曾希圣的真实形象也随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渐渐远去而慢慢变得清晰。笔者曾参加过《曾希圣传》编写班子的工作,从搜集文献和口碑资料中发现曾希圣在用人方面,确有出奇之智、微妙之术,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故事。 安徽省全境解放以后,干部来自四面八方。曾希圣在使用干部时,不偏爱他的  相似文献   

4.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希圣曾有一些充满传奇色彩的非凡经历,其中特别出色的是他开创并多年从事的破译敌人密码电报的工作。这使他获取大量准确的军事情报,为我军了解敌情、正确地指挥作战,提供了极有价值依据。他曾被叶剑英誉为能识得“天书”的人。  相似文献   

5.
宿县一位老农自食其力的启示在曾希圣下决心在全省实行“责任田”的过程中,宿县一位名叫刘庆兰的老农上山开荒,自食其力的事迹使他深受感动,成了他痛下决心的一个有力根据。在曾希圣离开山东,回到安徽在蚌埠召开的那次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上,在淮北宿县农村蹲点搞调研的副省长张  相似文献   

6.
提起中国农村改革,人们都知道是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大胆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太知道也担任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早在 1961年就胆大包天地在江淮大地上搞了名叫“责任田”的包产到户责任制。  曾希圣,这位曾经引起安徽人以至全国不少人争论不休的领导者的真实形象,随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渐渐远去却变得清晰了…… 建国初期,他刚刚主持安徽工作,被人戏称为“乞丐头子”。“一五”期间,安徽农民年均收入超过全国…  相似文献   

7.
1、曾希圣在责任田问题上已经栽了大跟斗,但邓子恢并没有从前车之鉴里吸取教训。围绕责任田和包产到户,中共中央高层领导展开了一场争论。其实类似这样的争论,在中央高层领导里并没有停止过。1962年1月11日至2月7R,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这是中共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参加人数7ifs人,史称“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做了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总结。他分析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人祸”,所谓“人祸”是指工作中的失误。刘少奇在书面…  相似文献   

8.
“曾希圣‘左’后纠‘左’”如何评价曾希圣其人?作为一个安徽籍的人,我的家人、亲友、儿时同学和众多的乡亲,在“大跃进”的“五风”中受尽了苦难,其中一些人在那场灾难中饿病而死,有的全家死光。每次回乡,亲友家人说起“1960年”的灾难,就要骂当时的错误政策,骂“五风”,最后  相似文献   

9.
曾希圣是邓小平和卓琳的红娘, 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说 的“经人介绍,卓琳认识了一个人,名 字叫邓小平”。这个“介绍人”就是曾希 圣。 由此可见,邓小平和曾希圣的私 交非同一般。 曾希圣对邓小平一向非常尊重, 邓小平对曾希圣也很赏识。1960年2月 19日至25日,邓小平和彭真、刘澜涛、 杨尚昆等4位中央领导人一起,到安徽 视察工作,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一直陪同。 邓小平等这次到安徽视察,曾希 圣向…  相似文献   

10.
李君刚 《奋斗》2009,(7):60-60
读报.一则报道让人感动:一离休干部在生命垂危之时,深知病入膏肓,便再三谢绝组织上安排的抢救措施。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既然病危无救.就不必再浪费宝贵的药物和国家赘财了。”当组织上出钱组织抢救之后,他要爱人从家里拿出5000元存款支付医药费。他说:“国家正在搞建设,有很多困难,我是个共产党员,应该为国家分忧。”他临终前,告诉亲属和组织,在他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丧事一切从俭。有人说:“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呢?”他说:“我特殊,我是个共产党员,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个棺材。他认为棺材和死人是连在一起的。他想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难?想到这,他那由当官带来的喜悦没有了。这天,他看到了一个算命的。于是,他就叫那人给算一下。他刚把那个梦说完,那个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反问道:“梦见棺材怎么是一个好梦呢?”那个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那…  相似文献   

12.
张锡祺教授曾于1951年应曾希圣之邀出任安徽医学院院长,“文革”时,被诬为“国际间谍”,进入造反派编的“曾希圣罪行录”之中,使已辞世6年的张先生还遭受凌辱。可先生是我的恩师,是我最尊敬的人。从1953年10月到1960年5月,整整8年,我有幸师从张先生。张先生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告诉我,他是道德文章,两皆高洁的人。  相似文献   

13.
组织部门要想真正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必须在选人上避免“五失”,在用人上要遵循“五个坚持”。避免“五失”是:识人上的失全。有的人文章写得好,大家称他为“秀才”,流行的看法是“秀才”等于“帅才”;有的人能说会道,很多人又把口才同人才划上了等号;有的人理...  相似文献   

14.
杨沛霆是著名的管理专家,现任《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1994年,本刊记者曾采访过杨沛霆,他提出:要把“企业办社会”转变成“社会办企业”,树立“大企业观”,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随着1998年的到来,本刊记者又一次访问他。记者:前一段时期,关于国有企业的话题,集中在两点上,一是管理,有的人认为国有企业效益低,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低;二是产权,有的人认为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本原因是产权不清,出路是深化改革,而管理代替不了改革。你是研究管理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意见的?杨沛霆:我认为,产权是一个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南新庄试点点起“责任田”的星星之火全省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曾希圣等从蚌埠回到合肥,马上着手准备即将开始的“大动作”。曾希圣让身边工作人员把合作化以来有关实行责任制的资料,包括对“包产到户”的批判材料尽可能地都搜集来仔细阅读,决心在全省实行一种可以有效的防止大呼隆、大锅饭、瞎指挥,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责任制。2月14日,曾希圣在省委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可否考虑试行“按劳动底分包耕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的办法。这种办法的核心,一是社员承包,二是联产计酬,其实质就是过去一些地方实行过、遭反复批判过的包产到户。会上…  相似文献   

16.
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中的根源意识,既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又不是生成论意义上的,他所谓“天人本至”的“本”,只是“统一”和“包含”,他又将之化约为“物质”和“气”,认为是客观世界中的“最基本”存在。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包括:非本体主义的“本”和线形过程,人同自然的双重关系,“合群”的“社群哲学”。  相似文献   

17.
见到王宇之前,就听到一些对他的评价:“个性分明,是个让人一见就会喜欢上的人。”“这小子了得,属实干家型的魅力领导。”  相似文献   

18.
飞鹰 《党课》2010,(8):77-77
2010年“两会”召开前,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有句话:“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最终目标和方向,要为之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  相似文献   

20.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做人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官场的无奈,也有他超脱尘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后世不少人奉为座右铭。其实,他在“难得糊涂”下同时还书有数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因此,清代学者钱泳认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极聪明人语也”。他又说:“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难得糊涂,须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便生荆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糊涂,是个贬义词,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种事物内容混杂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