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然更需要有一种精神。9月28日,在东北三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在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时强调,雷锋是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一种精神被称作永恒,说明它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雷锋精神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敬业求实,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厚  相似文献   

2.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雷锋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体现,因其文化功能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具有大众性,因其大众认同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具有实践性,因其现实转化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雷锋精神具有时代性,因其回应时代呼唤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的一首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49年来驻守在平凉六盘山下的武警8674部队一连一直唱着这首歌,用雷锋精神建连育人,用雷锋精神激励爱岗敬业,用雷锋精神引领新风正气,被誉为“六盘山下一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雷锋和这个名字所蕴涵的精神感动。激励了一代代人,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精神象征和价值坐标,而富有时代价值。作为时代的精神坐标,雷锋是人类社会向上之心、向美之心、向善之心的体现和象征。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递接力棒,继承并弘扬着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年代.雷锋精神激励着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雷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60年代亲手树立起来的典型.从60年代到90年代,雷锋的名字已经同党的形象、人民军队的形象和社会主义的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我们伟大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时代造就了雷锋,雷锋精神又给予我们的时代和我国人民以积极、深刻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人们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雷锋精神不但不会由于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褪色,反而将更加显示出其时代价值,因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在于它同社会主义制度是紧密相连的,它虽然产生于60年代,却反映了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6.
弘扬雷锋精神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实践。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中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在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行动方式。雷锋精神与公益慈善活动的志愿精神在价值和功能上具有相关性。本文在明确界定"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论证雷锋精神的哲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对弘扬雷锋精神的内在需求以及对郭明义爱心团队典型事迹的案例分析,阐释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以共产主义思想因素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净化与升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共产主义思想的结合与统一。27年来,经过亿万中华儿女共同实践的充实、丰富和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步入新时代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民族精神。作为崭新的精神风范,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概括与总结,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格化,它反映着社会大多数成员尤其是先进分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它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汇集成一股源远流长,不可  相似文献   

8.
<正>雷锋精神是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在沈阳市有这样一所学校,用雷锋精神涵养教师初心,用雷锋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追寻雷锋足迹,践行雷锋誓言,弘扬雷锋精神”是它的校训,它就是沈阳市第二十中学三好分校(原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多年来,该校引领广大师生争做雷锋精神的擎旗者、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先后获得“沈阳市学雷锋示范校”“辽宁省雷锋号”“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等称号。  相似文献   

9.
四分之一多个世纪过去了,在历尽坎坷而前行的中华民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又响起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雷锋精神是永存的!大地在呼唤着雷锋精神的“复归”。今天,当人们以无限喜悦的心情看到和听到神州大地一派不可阻挡的学雷锋热潮兴起的时候,不禁会问:雷锋精神在“扼杀”之后为什么又得到“复归”?为什么它的“复归”就立即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欢呼和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从直接的原因讲,这是雷锋精神自身的特定内在规定性所决定和导致的。雷锋精神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优秀传统的精神特质,它是“舍已为人”、“先天下之忧而忧、  相似文献   

10.
正"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世界在变化,变化的速度让人始料未及。但在这些变化下,有一种精神始终常驻,始终指引着人们的初心,引领着一个时代最本质的走向,它就是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也是经历了诸多风霜雪雨永不褪色的旗帜。正是传承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巴蜀  相似文献   

11.
作为雷锋的故乡,多年来,雷锋镇人民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英雄的遗志,学习雷锋,崇尚雷锋,争做雷锋,雷锋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植根于文化名镇建设之中。 弘扬雷锋精神,用文化来引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作为雷锋的故乡,多年来,雷锋镇人民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英雄的遗志,学习雷锋,崇尚雷锋,争做雷锋,雷锋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植根于文化名镇建设之中。 弘扬雷锋精神,用文化来引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弘扬光大的主体精神,主体精神达到的境界有多高,是衡量该时代人们的人格精神及道德自觉的尺度。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灵,它是以雷锋为代表的全体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中国人应努力具有的高尚精神品格;它表现了一种在一个经历了数千年文明发展并富有深层文化传统的民族里产生而又带有时代特征的崇高精神境界。认真学习和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克服过去一段时期要么片面地理解要么随意地扭曲  相似文献   

14.
36年前的今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纷纷为雷锋题词,一场波澜壮阔的学习雷锋的热潮迅速在全国兴起。雷锋成为60年代全国人民心目中崇拜的共产主义战士。尽管雷锋形象以及学习雷锋的活动不时受到某种贬损和非难,然而雷锋精神不但没有沉沦,反而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千千万万活雷锋的充实、丰富和发扬广大,它越来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所弘扬,雷锋精神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时代精神,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扬雷锋精神,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的十大时代内涵: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体现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成果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具体实践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遵循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共性展示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雷锋精神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是致力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是全国宣传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阵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雷锋生前所在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时的讲话精神,今年4月,抚顺市创建了"雷锋精神教育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7.
公方彬 《党建》2012,(6):35-36
▲不能简单地把雷锋精神等同于雷锋。根本而言,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这两大主体在精神领域探索成果的结晶。▲雷锋精神中富含高尚因子,强烈关照人类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拥有强大的穿越历史的能力。▲雷锋做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够做的,其精神品质关照到每一个社会大众,因而雷锋精神具有广泛认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是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角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雷锋精神的现实根基,科学的理论、各级党组织、英模的实践活动构成了雷锋精神永恒的活力。与此同时,雷锋精神本身也体现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格典范、改革开放时期的道德引领、新征程所彰显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有这样一个派出所,它以“雷锋”为名,用雷锋精神铺就护民、便民、爱民的底色。“接过雷锋的枪,为民守四方。”在4.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雷锋派出所36名民警扎根群众,秉公真诚,以小我奉献大爱,用心用情守护着3.5万户居民、7.1万人的平安。传承精神的火炬传承,是最好的守护;坚守,是最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是真善美的价值实践表达,是时代气质的集中反映和高度体现。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基石。弘扬雷锋精神对现时代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政治价值认同、文化精神皈依、市场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为民,表征着我党的政治本色,"敢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成为敢不敢扶起社会正义与良心的价值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