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离开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等诸方面情况。老工业基地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优势,根据现有资源和它的利用期限,调整产业结构。同时,要把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资源结  相似文献   

2.
杨樱 《理论与当代》2006,(10):50-52
文化与旅游素来密不可分。旅游资源的两大基本类别——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具有同样的文化性。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文化的范畴。而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融入文化的因素,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旅游的这种本质属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须与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以文化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因旅游而文化,因文化而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理念。如何正确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  相似文献   

3.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源头所在。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会面临一些新的现实文化资源,这就势必产生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的碰撞问题。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的关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既要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的丰厚资源,加强对人文历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又要重视现实文化的培育和创新,使历史文化的精华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陈新立 《学习月刊》2014,(24):32-34
山区环境史研究,必须把山区视作一个独立的自然与社会综合体进行考察。综合利用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山区自然环境特性及区域社会特点,来分析山区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增长、社会变迁等与环境演变的互动历程,从而揭示以垂直地带性为核心的山地自然与人文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是指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南昌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南昌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但是与旅游业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旅游地体系不完善,硬件和服务跟不上等五个方面。开发和利用南昌的旅游资源,应当综合考虑南昌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地理位置、开发程度等因素,建议从南昌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名城资源、完善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线路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层次开发。  相似文献   

6.
信息资源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也与物质、能源等其它经济资源一样,必须兼顾效率与代际公平,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是有效率的。本文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提出将市场机制引入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在陆域资源已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今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全球沿海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海洋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分析浙江省海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出浙江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范跃红  佳剑 《党建》2010,(1):49-50
在浙江,地处杭州湾北岸的平湖市地理位置优越,滩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有着"金平湖"之称。为了开发利用好这块"黄金宝地",2001年7月,浙江省嘉兴市设立了嘉兴港区管委会,统一领导嘉兴港务局、乍浦经济开发区和乍浦镇。  相似文献   

9.
况建军 《党史文苑》2011,(12):60-61,64
本文论述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现实效应,对鹰潭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开发利用鹰潭市红色旅游资源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文网络资源的开发现状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成为重要的信息通道,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扩张使得用户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只是大量重复的表层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1.中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中文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数量相对匮乏。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发布信息的自由,任何人都可以生产网络信息,加之目前没有特定机构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各种虚假信息遍布网上,网上信息的发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为信息的传播和检索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中文网络信息资源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孕育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并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一特色突出表现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两个基点,即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客观现实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求实性与创新性是邓小平理论的支撑点;科学性与人文性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在品质;主体能动性与客观现实性,既体现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论特色,又是前两者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2.
浑善达克农牧交错区以往生态恢复与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缺憾:一是科学研究具有不平衡性,重局部(边缘),轻整体(腹地);重自然,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二是实践操作有失偏颇,重个体,轻合作;重工程操作,轻技术管理;重种树种草,轻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是组织实施尚存缺憾,重速度,轻效益;政府对牧户生产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难以实现。四是发展与环保陷入“两难”。  相似文献   

13.
国家把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促进农畜产品转化增值和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内蒙古具有地区优势的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意义重大。加快农牧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把发展特色农牧业、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作为开发利用的增长点,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牧业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建设,实现加工业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联接与优化配置;围绕市场需求和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以绿色品牌和特色资源为依托,对农畜产品新…  相似文献   

14.
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铸就了我党、我军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耀眼的长征文化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重温长征历史可以让我们不断得到灵魂升华和精神洗礼。我们要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传承好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长征途经各省区应该创新合作模式,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长征资源,共同建设"长征文化带",打造长征文化名片。一是深入研究长征历史,揭示长征历史全貌,挖掘长征文化内涵。二是合理开发利用长征资源,用历史教育人、启示人。特别是要开发好长征红色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三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在长征历史研究、长征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的互联互通等方面真诚合作,交流互鉴,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功利价值体现在它的经济效应和政治效应上,人文价值在于科学技术蕴含着真善美的意义。过分看重科学技术的功利价值,而忽视其人文价值是科技异化的根源。要促进科技的和谐发展,必须保持功利与道德理性的张力和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黄志峰 《理论导报》2014,(4):33-33,48
正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转型的方向和必由之路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才是必由之路。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动态平衡,把握发展速度、协调度,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手段,找到社会发展与良性生态之间的结合点,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停止发展的有效的"度",力求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自然开发利用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必须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为此,要转变教师角色,强化人文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材的文本作用,完善评价制度,方能逐步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空前加快的时代,充分开发利用党史档案资源是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对开发利用党史档案资源,提升资政育人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发利用党史档案资源提出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为:人文文化具有现代科技意识,而科技文化充满人文关怀。现代科技文化的时代特征是:以人为本的自由平等探索精神;理性实证与多元和谐统一的科学态度;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的新科技价值观;沟通协作、宽容失败的科技人文环境。构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文章从企业、科研、教育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挖掘资源优势 打造文化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安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建市以来,六安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六安特色文化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六安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准确定位,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六安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优势,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开发利用六安特色文化资源,必须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在影响力定位上,皋陶法制文化属于国际文化品牌。作为法制鼻祖,皋陶在中国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