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上弥漫着一股道德失落的氛围,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渐微,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偏离。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整个社会范围内都出现道德底线失落的现象?本文就以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道德底线失落的原因,挖掘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杂文家许家祥先生从当今中国“最缺底线”说起,提出人和社会“都要有道德底线”之论,颇慰我心;再往下说就不爽了,他的一些论点亦不再令我信服。
  譬如,“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道德危机,国家最大的灾难是道德灾难”。似这般高腔倡道德,将道德的能量推向“大”之“最”级,合适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道德底线有逐渐下移的趋势。也就是说,对屡屡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人们的默认值和容忍度正在节节后退,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检讨和反省。所谓“底线”,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就道德而言,突破了它的底线,便意味着将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审判。  相似文献   

4.
创新的底线     
快乐大叔 《党课》2008,(9):100-101
男人有底线,女人有底线,道德有底线……创新其实也有底线。创新是相对于因循守旧而言的,但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未必是“守旧”,更未必是“糟粕”,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总要有一个底线才好。  相似文献   

5.
赵蓓蓓 《学习导报》2011,(18):44-44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只能成为道德的底线规则和法律规则的要求.法律规则在治国的意义上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治国应当以法治为主,但必须有道德的支持和辅助.能够对法治起支持和辅助作用的主要是底线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西尧 《奋斗》2006,(4):58-59
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曾提出底线伦理的理论.他认为,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底线伦理亟待重申: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因为那是做人的起码准绳!  相似文献   

8.
李佳圣 《学习月刊》2011,(22):22-24
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一名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被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货柜车碾过。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为何有人如此冷漠见死不救,是社会的冷漠,还是缺乏施救的勇气?每当道德底线被碰触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22):50-50
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听到、想到和说到“底线”这个词。例如,升学招生考试的录取线,居民生活不能低于的贫困线,道德所不能突破的底线,法律所不允许践踏的底线,  相似文献   

10.
轩遄 《新湘评论》2009,(5):64-64
有这样一道智力题:有什么线,看不见,摸不着,却客观存在,但不能轻易碰触?答案:底线。何谓“底线”?原来它是运动场地两头的端线,与场地两侧的边线一起标示球场范围。底线在比赛攻守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攻方球发底线以使对方不及回防,并因之取胜;若发球出线,就属违例而丧失发球权判对方得分。防守方只要守住底线,就能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诚信,对个人而言,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对企业而言,则是发展壮大的基础;对社会而言,则是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始终认为,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2.
黄静  彭剑  李后强 《红旗文稿》2013,(17):28-2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道德失范日益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新阶段的道德失范,往往冲破社会道德底线,加剧道德行为与社会规范的错位,表现出对道德共识及基本规则的违背,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意愿的贫乏和道德质量的下滑。  相似文献   

13.
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贯彻好群众路线,我认为需要在“把住上下两条线”“调动上下两方面积极性”“搞好上下两方联动”上下功夫、见实效。把住“生命线”和“底线”两条线生命线就是理想信念、听党指挥、价值观,没有这条线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底线就是道德底线、纪律底线,如果底线守不住,就连做人都做不好。  相似文献   

14.
"范跑跑"事件一出,争论如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范美忠是否挑战了道德底线。那些为范辩护的人,无非是说他的行为出于人性本能,实无可厚非;而指责范美忠的,是说他突破了道德底线,该千夫所指。窃以为,之所以争议不断,关键在于争论的双方不是在使用同一个"道  相似文献   

15.
<正>知耻,是尊严的体现,而不做无耻之事,是为人的基本底线。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只要是文明人,就不能没有"底线思维",即内心里的某种禁忌、恐惧、顾虑、踌躇等等边界意识。底线思维使人在进行考量、选择时,对特定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在心理上、感情上、利害上设定界限。有两条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是一种"禁止",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日报》日前刊登文章说,“底线伦理”,即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  相似文献   

17.
<正>对党员干部来说,纪律、规矩、底线都是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准则。党的纪律是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保证全党行动一致而要求党员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定,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其中党章是总规矩、党纪是硬约束、国法是铁规则。底线是确保思想和行为不发生质变的红线,党员干部的底线包括政治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等。党员干部守纪律、守规矩、守底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8.
正底线,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听到、想到和说到,如: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等等。它是一条不可逾越的临界线,一旦越过了,性质就变了。底线是规则得以存在的前提,可以称之为禁忌,犹如高楼大厦得以安稳的前提是地基,规则可以适时调整和改动,但禁忌却是恒定的,如同房间内的隔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风险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如果处理不好,每一个风险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事实上,企业在应对风险时,对多数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只是被动的,难以主动地作出明确判断和采取正确措施,如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行业风险、金融风险等。可以说,在各种风险中,企业最能够主动避免的,惟有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可谓企业的风险底线。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许在一般人看来,道德是软约束,不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硬伤”,谈不上风险。其实不然,道德关系着企业的形象,影响着…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取得成效,依赖多种因素。新时期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剖析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复杂局面,针对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公民道德建设和荣辱观教育为底线,着眼于职业道德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而增强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