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世纪政府管理改革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到来给各国政府管理改革带来了新的课题。新世纪是信息通讯技术高度发达,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及政策制定的机会和期望不断增强的朝代;新世纪将是政府机构改革和组织变革需要不断按照企业精神和再造模式广泛推进的时代;新世纪将是政府官员需要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革心洗面,脱胎换骨,从而要求行政教育培训目标和模式进行相庆变革的时代。这些新的课题正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学的关注和兴趣,如何积极主动地迎接新世纪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即将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双向赋能中,人工智能表现出极其强大的能力,不仅使人类既有使能技术智能化,而且提出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存在论问题。从人机对立或技术悲观主义者的立场来看,人工智能取代人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新异化的时代,是一个物体系绝对胜利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类智能或将退位的时代。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是人基于对智能的理解、对物质的调动、对规律的认知和对系统的设计所创造出来的物体系,其延续了自动化时代取代技术对人活动领域性排除,也展开了人类技术发展史亘古常新的存在论焦虑。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技术取代叙事,只有深入其缘起,才能正视存在论排除的焦虑;只有把握技术运行的社会原则,才能避免技术取代的泛滥;只有探索人机共存的存在逻辑,才有可能真正认知智能的本质并获得自由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是就业形态演进的主要动因。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到正在迈入的数字经济时代,在技术驱动下社会主要就业形态实现了“灵活-固定-灵活”的螺旋式变化。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使得协调沟通成本降低,灵活就业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将长期、稳定存在。下一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要立足我国灵活用工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优化制度供给,在深刻认识灵活就业形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灵活就业市场信用监管规则体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深化社会保险领域改革,健全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相关培训政策体系,提升灵活就业者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5.
伊安·巴伯认为宗教可以在个人、社会、人性论等维度对技术时代的伦理学作出特别的贡献。他指出西方宗教传统非常注重食物、健康、有意义的工作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为当代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社会公正、参与自由和经济发展等重要的社会价值,体现了技术时代社会秩序的主要特征;《圣经》传统中的人性论对于当代技术发展具有特殊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政治的现代化,新型技术官僚开始代替传统知识分子,正在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技术官僚所具有的专业背景及其在科学领域中所具有的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然而专家治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进入的技术专家,要成为现代公共活动的合格主体,在行政导向上,应确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性诉求,实现对经济人工具理性的超越;在行政过程中,自内而外,以公共理性、公共意志、公共节操三重纬度建构一种规范性力量,使技术官僚都能按照公共人范式去行动,以正当的公共行政提高专家治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7.
马俊 《行政论坛》2022,(4):141-146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研究发现,智能技术所具有的数据理性、赋权治理和隐性规训等特质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智能技术权力化引起社会权力结构重塑;二是数字化治理引起社会治理的理念、路径和方式等发生变革。智能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在促使社会治理变革的同时,也呈现出社会权力分化、“数字官僚主义”和集体共识困境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存在健康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技术专家往往无视它的潜在风险而追求自己的技术目标。专家的意见应该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要参与技术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9.
贾海华 《学理论》2012,(13):89-90
人类享受着技术为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然而技术发展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相应的困惑。首先分析了技术风险的概念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特点,然后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技术风险扩散的原因,最后提出全球化时代规避技术风险的主要途径,以有效防范或减少技术风险,使技术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3)
移动学习资源的载体是移动终端,资源的优劣直接反应在学习者参加学习的黏性程度,技术扩散也注定会冲破学习资源制作定式的藩篱。网民人数众多是开展移动学习的受众保障;教育信息化技术扩散是前提;移动学习资源创新是关键等。当前需要省思在移动学习资源创新建设方面的错误意识,积极探索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从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于韬 《团结》2013,(1):70-72
儒雅的举止、风趣的言谈,这就是民革上海市长宁区委七支部党员俞良钢给人的印象。这位担任着民航上海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院长助理的整形美容专家,是目前亚洲唯一获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技术认证的鼻整形专利整形专家,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整形美容专家,在业界有着“改脸俞”的美称!  相似文献   

12.
吴书林 《学理论》2011,(15):28-30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对"技术",尤其是对技术的本质,这一对社会起重要作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故从技术的存在论视野和技术的异化与座架两个角度来比较二人的技术本质观,能够促进对二者技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华 《理论导刊》2023,(11):124-131
智能技术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在智能时代“危”与“机”并存。考察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及历程可以发现,发展智能技术在渐趋“受宠”中被崇拜,而课程思政在不断“失宠”中式微。当前,智能技术的勃发之势日益凸显,课程思政的偏见之为悄然发力,二者正展开深层博弈。由此,应从智能技术自身的工具性、作用的实效性以及结果的可解释性研判智能技术之“技”的内在尺度,从技术运用的内在一致性、伦理规范性以及价值发展性分析智能技术之“术”的外在尺度,探究智能技术影响课程思政的运行机理,并基于“技”与“术”的同频共振对课程思政中的智能技术进行纠偏。同时,要立足课程思政的事实、价值以及方法问题,进行课程思政之“思政”的本体追问,聚焦课程运作全过程中智能技术的角色与功能,求解课程思政之“课程”的发展与创新,在课程思政育人旨趣的再次强调中促成智能时代的课程自觉,从而在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中,促成智能时代的生命感召以及课程思政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智慧治理时代。智慧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正在推进的智慧治理面临治理效率低下、数据信息安全等困境和风险。对智慧治理面临新任务新期待的理论认识不足、主动适应不够,以及过度依赖智能技术对智慧治理的定位不准是导致困境和风险的重要原因。解决智慧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实现从智能技术赋能到技术融合的转变,理念融合、过程融合及目标融合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伟进  单卫东  祝刚 《各界》2007,(4):37-38
通过对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的4个时代的研究,探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过程组织与方法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科技决策一直是个专家统治的领域,不具备专门知识的公众,被认为无法了解科学的技术复杂性而被排除在政策参与过程之外。然而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效应直接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科技民主”的理念打破了“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界限,认为,专家的意见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应当具有参与科技决策的权力;公众参与技术评价方法被认为是针对现代社会中不确定、不平等问题的一种新的互动式解决途径;公众参与技术评价与决策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众参与式技术评价被看作是在对现代技术风险管理过程中重新构建信任的一种方式。对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特征、方法与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1)
在现代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技术在高速发展,面对这种境况,思考技术成为一种必然的事情。本文从阐述现代社会遭遇技术的必然性的角度切入,同时讨论了"技术决定论"是否合理,进而阐述马克思的理论在面对这个技术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所具有的合理性以及所给予我们的教诲。  相似文献   

18.
近年国内的工程技术哲学研究在总体趋势与研究进路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技术哲学转向的考察;二是对技术本质主义问题的探究;三是对语境论与技术哲学结合的思考;四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实践向度的关注;五是对技术思想史的探微;六是对工程的演化与本体论追问以及工程的人文反思。进而,呈现出努力拓展解读视域,既试图回归工程、技术本质的本体论或存在论阐释,也注重其经验的描述、文化和审美的人文反思以及伦理规范的向度,并彰显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究进路。  相似文献   

19.
数据挖掘技术是多学科融合的技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所熟知,其实质是一种方法,其中也涉及计算机软件。因此,数据挖掘技术作为方法和与计算机相关的发明,其专利适格性备受争议。本文试图从专利客体的立法本意出发,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是否应被纳入专利法保护范围。结论是数据挖掘技术不同于抽象概念和基本算法,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应用了技术手段解决了技术问题,并达到了技术效果,是应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相似文献   

20.
政治转向是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势。一方面,它是对现实中技术治理不断推进的理论反思;另一方面,它是技术哲学理论演进的必然结果。当代技术哲学的政治转向包含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层内涵,具有拒绝技术中立化、强调技术与政治互构、支持技术民主的基本特征,以技术权力、技术政治和技术民主为核心问题,包含批判主义、建构主义和解释学三条主要研究进路。既有的政治转向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的国情,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审度的政治转向来推动当代中国技术哲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