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同发 《黄埔》2009,(5):46-48
妈祖信仰从大陆崛起,到护佑移民入台垦殖、抚平平埔族伤痛,以至今天依然长盛不衰,足可以视为台湾民间信仰发展的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神祗。  相似文献   

2.
张勇 《两岸关系》2006,(10):24-26
拜妈祖、保生大帝,敬孔子、关公……源自祖国大陆的各种民间信仰,如今在宝岛台湾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并沉淀为他们无法割舍的民族和文化基因。记者近日就台湾民俗文化等选题入台专题采访,一路走访十多家庙宇,处处皆能感受到岛内民间信仰所蕴藏的深厚两岸情缘。共同民间信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莆田作为妈祖的故里,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莆田湄洲妈祖饮食起源于妈祖信仰,经过千年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妈祖饮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部分,彰显了妈祖文化信仰的魅力与风彩。妈祖饮食文化既是民俗生活的视窗,也是外化的民族精神。妈祖饮食文化烘托妈祖文化,传递民间社会的乡情语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融入到妈祖文化中去,祈求妈祖的恩泽和灵光带给普天下永  相似文献   

4.
妈祖是中国的第一女海神,又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现象。千百年来,妈祖信仰从沿海向内陆扩展,之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最终伴随海外贸易又影响了世界,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之一。在妈祖身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妈祖信仰的产生、本质及其传播源流,对理解妈祖信仰、妈祖文化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妈祖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12):62-63
“潮汕文化在台湾传播与发展”论坛在汕头举行;潮乐声声系两岸 台北中华业余潮乐团到东山县进行艺术交流;台湾妈祖信众莅汕寻根进香 开创汕台两地妈祖信仰文化交流首航之旅;台湾知名人士陈德伦一行访问桂林;临澧县台办邀请“鼓王”慰问台胞台属;  相似文献   

6.
文化     
《台声》2017,(16)
<正>1台民调:79.1%民众认同妈祖、关公是台湾"神明"根据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7月26日公布的民调,台湾人的亲朋好友中,有7成以上有拜妈祖、关公等神明,认同妈祖、关公属于台湾"神明"的有79.1%,显示唐山渡海而来的妈祖、关公等神明信仰已融入台湾社会。这种民间信仰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比例最高的是云林、嘉义、台  相似文献   

7.
周文辉  刘永玉 《台声》2000,(9):35-37
作为妈祖故乡及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福建莆田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妈祖信众前来朝拜。10年间 ,前来妈祖故乡的台胞已由最初每年上千人发展到目前每年超过10万人次。妈祖故乡逐渐成为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连日来 ,台湾大甲镇澜宫谒祖进香团来莆田谒祖进香 ,又掀起了一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热潮 ,引起了两岸民众广泛关注。台湾大甲镇澜宫自1987年冲破台湾当局重重阻挠 ,由日本到湄洲祖庙进香后 ,每年都有妈祖信众到祖庙进香。1989年 ,该宫与祖庙缔结至亲庙。此次参加谒祖进香活动的台湾妈祖信众 ,大多是第一次来莆田…  相似文献   

8.
江中龙 《两岸关系》2006,(10):45-47
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的妈祖,自从宋元时期被传入台湾岛内以来,一直深受台湾民众的爱戴,并有着大量的信众。妈祖信仰已成为台湾民众社会心理的一大组成部分,并深深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对妈祖的虔诚信仰,也正反映了台湾民众强烈的寻根意识、忧患意识和统一愿望。  相似文献   

9.
台湾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生活语言、歌谣、节日习俗、信仰、家庭礼节、祖先崇拜、饮食习惯等方面形成了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它有不少“台湾人之所以成为台湾人的东西”,带有浓郁的乡土性。如果对这些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既有台湾本土的东西,又有不少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东西”,具有鲜明的历史承传性和民族性。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从闽南、粤东数次大规模向台湾移民,加之台湾光复初期又从大陆各地迁移大量人口,把中国大陆特别是闽南、粤东的风俗习惯、文化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融合,而形成了台湾…  相似文献   

10.
妈祖信仰自南宋(1127~1279年)开始在台湾岛上传播以后,闽台人民便有了共同的信仰——妈祖。几百年来,这种共同的信仰一直作为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并在历史上产生过多方面、多层次的作用,其中突出表现在推动了闽台两地文化的交流。 从现有的史料看,台湾的妈祖信仰,其渊源来自于湄洲岛妈祖祖庙,并且是与汉人的东渡垦殖息息相关的。在妈祖信仰传入台湾的初期,这种信仰曾产生过两种作用:其一是作为渡台航船的保护神,其二是作为当地垦民的生活保护神,及至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台湾全省已拥有222座供奉妈祖的庙宇,以后更是进一步发展。足见妈  相似文献   

11.
修菁 《两岸关系》2023,(5):61-62
<正>近期,两岸交流吹起阵阵“暖风”。随着新冠疫情趋缓,今年以来,两岸同胞围绕民间信仰的线下交流持续热络。不少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自己信仰神灵的祖庙拜谒进香。以2023年3月为例,福建漳州开漳圣王祖庙总祠陈元光故居燕翼宫管委会联合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等在漳州云霄、台湾桃园两地共同举办开漳圣王诞辰1366周年庆典暨“开漳圣王民间信仰在两岸”研讨会,吸引了近百位岛内宫庙代表、专家学者、宗亲代表出席;福建南安市凤山寺管委会联合台南玉圣宫等举办纪念光泽尊王诞辰110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150余名台胞参加;与此同时,台湾妈祖联谊会、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等岛内信俗联谊会也携宫庙机构代表来大陆拜祭信俗祖神。  相似文献   

12.
台湾开发史的学术研讨杨瑞荣前不久,由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与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和主办的“海峡两岸‘台湾开发史学术研究会’”在武夷山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70名专家和学者从政治史、经济史、移民史、宗教和民间信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台湾早期开发的历史和发展。两...  相似文献   

13.
台海局势在政治层面,目前虽说仍是霜寒依旧,但不可否认一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社会“暖象”亦在频频萌动。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与官方直接或间接的互动,一股进香朝圣、寻根谒祖、奉祀天妃的热潮滚滚而来。妈祖信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被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伦理、宗教等诸多学科所解读,已然成为一种超时空、跨地域的民间信仰。蔚为大观的妈祖文化也已上升为人类传承文明,发展进步的世界性课题。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方人士,对信仰妈祖、研究妈祖、议论妈祖这一维系两岸中华民族情结的重要载体投入关注,并使其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4,(4):60-60
<正>妈祖,是台湾的民间信仰之一。每年妈祖生日绕境,热闹非凡,且总会下雨,带来的雨水,是浇灌土地的生机。为何"大甲妈祖会"开始于几个城市间绕境?任贤齐监制的纪录片《妈祖乃台湾》,以类似电视综艺节目的方式记录2013年农历三月,为期9天8夜(任贤齐说了数回8天9夜,看来是弄混了日与夜的计算法)"大甲镇澜宫"行之多年的妈祖绕境活动。这部由任贤齐与游绍翔联合执导的纪录片,在任贤齐活泼的身影声调中,随妈祖神轿、抬轿者、旗队、随行信  相似文献   

15.
宋元以来,在中国东南沿海开始流传着妈祖的传说;明代以后,在台湾海峡两岸建筑了许多妈祖寺庙;今天,海峡东岸的妈祖寺庙仍然香火旺盛.本文试就妈祖信仰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台湾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妈祖信仰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7,(3)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海南岛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促进了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传播和盛行,其关系主要体现为:一是宋元以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海南的海上贸易繁荣,同时,这些地区大量移民进入海南岛,以及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盛举,促进妈祖信仰在海南的传播和流行;二是来自闽、粤等地的移民和商人,积极倡建和参与修复重建妈祖庙宇;三是在空间分布上,海南妈祖信仰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津渡等,甚至在中国南海诸岛也多有分布。同时,海南妈祖信仰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至海外。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7)
<正>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以"妈祖林默娘"为主题,举办"Hello,Miss Lin跨界女神数位绕境"展,遭台湾大学名誉教授黄光国批评"消费"妈祖,缺乏宗教的虔诚。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副秘书长张铁志今天指出,该展示以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表达传统文化,也有宗教的虔诚在里面,"欢迎黄教授来看展"。黄光国8月18日在教改论坛召开的记者会中指出,妈祖在台湾民间信仰中,是庇佑先民跨过黑海沟的神明,拥有  相似文献   

18.
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趋势和迷信泛滥,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关于台湾民间宗教和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问题岛内有种种不同看法。有的强调其正面功能,认为传统民间信仰固然有原始“泛灵崇拜”成份,但民间对各种神灵的崇拜,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论对民间生活规范产生的潜移默化之功,或是从祭拜中  相似文献   

19.
妈祖信仰是14—19世纪东亚国际秩序中最重要的精神推力。其始于10世纪,随着14世纪下半期中国—琉球正式交往的开始和不断兴盛,妈祖信仰得以传入琉球并与本土宗教信仰发生深度融合,广为流传。一方面,中国海洋贸易的兴盛、东亚华夷秩序的发展、越海册封琉球的方式等深刻的历史背景为妈祖信仰传播提供了官方支持,而另一方面,琉球本土的祝女体系则迎合了妈祖的女性身份及功能,为其在琉球传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妈祖信仰传入琉球可分为官方、民间两个层次,主要通过中国册封使团、琉球朝贡使团、闽人侨居琉球、飘风难民在琉球避难等四种途径。这一认定不仅是对中国史籍研究的结果,也得到日本文献史料的印证。妈祖信仰见证了中琉交往的历史,也成为今天搭建中日友好交往之桥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妈祖在两岸关系中的历次突破,令人感叹她的神奇和文化的力量。多年以来,台湾妈祖宫庙多次向台民意机构、执政团队表达民意,吁请首先开放台湾妈祖信众直航湄洲进香。应该说,两岸三通能最终实现,妈祖功不可没。两岸民间交流在其中也彰显了巨大的能量,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