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80年代末以来,印度尼西亚经济取得了较为稳定、快速的发展。以1993年价格计算,1988至1991年,经济年均增长9.0%,1991至1994年年均增长7.3%。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工业的发展。1988至1991年制造业年均增长11.1%,1991至1994年年均增长10.7%。与此同时,制造工业品取代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1995年其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从1981年的10.6%上升至64.6%。但是,自1993年以来,印尼制造工业品的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986至1992年年增长率曾达30%,1993年降至19%,1994年再降至8%,1995年回升至10%。印尼制造工业品出口主要靠纺织、成衣、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出口连年下降或增长放慢,导致了整个制造业部门的出口增长率的下降。这一趋势的出现固然有国际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但是印尼制造工业本身的竞争力相对下降是个重要原因。本文拟着重分析阻碍印尼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国内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1989年经济状况据越南报刊报道,1989年,该国经济在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起色,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进步,持续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这一年,越南部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并不理想,与上年相比,有的甚至有所下降。1988年的工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5%,而1989年的工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仅分别增长3%和3.5%。  相似文献   

3.
自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以来,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滞胀性的特点,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失业人数猛烈增加,经济犯罪接连不断,各种丑恶现象到处蔓延。 早在1990年,原苏联国民生产就开始由低速增长转为负增长。1991年国民生产继续下降,1992年俄联邦国民生产进一步出现全面下降的局面。1994年则是俄罗斯工农业生产下降最严重的一年,比1933年下降16%。 据俄罗斯科学院预测,1995年俄罗斯的国民总产值将继续下降,一般认为,俄罗斯经济形势在今后两年内难以改观。  相似文献   

4.
旅乌见闻     
1998年底,我结束了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的进修学习。一年的学习生活使我亲身体验到了经济转轨中乌人民的辛酸苦辣,亲眼目睹了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 难言的拖欠之苦 乌克兰独立以来,一直受到经济危机的困扰,生产连年下降,拖欠工资、退休金和助学金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受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半年略有起色的经济重新又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拖欠现象更加严重。据悉,乌有115万人不能及时拿到工资,个别企业拖欠达一两年之久。截至1998年底乌拖欠工资和退休金总额达85亿格里夫纳(约25亿美元)。很多人因不能按时拿到工资而无法养家糊口,只得苦苦寻找第二职业,以补贴家用。退休者更惨,一般人每月只有50多格里夫纳的退休金,还经常被拖欠,而且政府又决定自1998年夏季起暂不发放退休金,取而代之的是发放食物(如发放面包、牛奶等),这一决定遭到退休者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进入90年代,其经济形势仍无明显好转迹象。199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6%,人均产值下降8%,工业生产下降8.9%。1991年虽略有好转,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人均年产值下降1%。恶性通货膨胀有所减缓,从1990年的1795%降至1991年的460%,但仍高于其他拉美国家。失业率1990年为10.3%,1991年上升至11.7%,全国失业人数已达300万。1992年,农业生产获得了增长,工业仍处于萧条状态,月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0%以上。由于1992年4月和7月巴西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了重新安排和部分减免债务的协议,债务危机有所缓和,但外债总额仍维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因此,90年代巴西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巴西经济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6.
据缅甸政府公布,1995/1996年度(1995年4月1日至1996年3月31日)缅甸经济在上年度取得增长6.8%的好成绩之后,其经济增长率又达到了9.8%的可喜成绩。 按1985/1986年度不变价格计算,1995/1996年度缅甸国内净生产总值与服务业产值计划指标为667.16亿缅元,实际完成685.28亿缅元,完成原计划指标的102.7%,比上年度增长9.8%。本年度缅甸国民经济各部门完成各自经济计划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苏伊士运河的船只通行量一直大幅减少,1994年比1993年减少了约1000船次,降到16370船次,达到1976年来的最低水平。1995年又降到15051船次,比上年减少了8.1%;其中油轮为2473船次,比上年减少9.4%。而在苏伊士运河运行量的减少中,对其打击最大的是其油轮通行量一直锐减。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原油已从1991年的约8000多万吨下降到1995年的4130万吨,1995年的原油运量比上年减少了30.4%。造成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油轮大幅减少的原因有: (一)运河附近的输油管线运走了输往地中海港口的大量中东原油。其中对苏伊士运河威胁最大的是新近扩建的埃及苏美德输油管,它穿越埃及,从苏伊士湾通往亚历山大港。日输油能力已由170万桶提高到现在的250万桶,其两个终端站的储油能力也已得到大力加强。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考虑将其穿越红海延长至沙特阿拉伯,再沿沙特海岸延长到红海沿岸沙特的延  相似文献   

8.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国别报告》1993/94年9月一期和1993年第4季度一期两期详细介绍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经济情况,其主要内容如下: 爱沙尼亚 (一)生产好转,失业率下降。 爱沙尼亚经济1990年开始衰退,国内生产总值1991年下降11.9%,1992年又下降23.3%,1993年开始回升,9月比8月增长17.3%。进口货物中,用于工业再投资的资本货物比重增大,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增长的第二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近年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1988年经济全面复苏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11.1%,尔后连年下滑,1989年降至9.2%,1990年降为8.3%,1991年为6.7%,1992年降至5.8%。经过几年的连续减速之后,1993年在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带动下,其经济增长率比预期的7.5%—8%还高,达9.9%,创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第二高增长率,迎来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第二春。新加坡1993年各产业表现良好,除建筑行业外,其他如对外贸易、制造业、商业、运输与服务业、金融与专业服务等增长率都较上年提高。1993年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取得16%的增长,高达2570亿元(新加坡元,下同),其中出口总值为1190亿元,增幅达16%,属于国内产品出口的总额增幅为14%,转口贸易部分的增幅为19%,计441亿元。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香港和日本仍然是新加坡的五大主要出口市场。其中美国继续保持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去年占新加坡国产品出口总值的20%,计243亿美元.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转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新加坡商业的增长率去年达到8.5%,较1992年的4.5%足足高四个百分点。国内贸易的增长率从前年的3.9%提高到去年的5.4%,而旅馆和餐馆业的增长率则从6%降低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后半期是泰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1987年至1990年经济以平均11.1%的速度增长。1991年和1992年因受海湾战争和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但仍分别达到7.9%和7.5%。泰国经济登上一个新台阶,成为“亚洲四小龙”以外的又一经济“新星”,受到世界瞩目。一、经济成就显著 1、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据统计,泰国人均收入已从1986年的20377铢(799美元)提高到1991年的41000铢(1607美元)。外汇储备1986年为38亿美元,1992年7月已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继续处于停滞状态。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最新报告《1990年拉美经济概况》估计,1990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这一年拉美经济形势比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1.1%)更严峻。巴西和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5%和3%(1989年分别增长3.6%和下降7%)。另一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明显下降:智利从1989年的10%降为2 %,哥斯达黎加从5.6%降为3.8%,危地马拉从4%降为2.8%,洪都拉斯从2.9%降为1.2%。拉美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令人满意;委内瑞拉原定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4%,现在估计至多增长2%;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3%,估计只能达到2.1%左右;厄瓜多尔的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1~2%;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的老挝:抓住机遇,力居中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老挝开始实施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91—1995年).同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五大”明确提出“建设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农林经济结构”.充分调动国内资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关系,制定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外商向电力、能源、矿业等大中型项目投资.这一时期,老挝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0—1995年期间,老挝经济年均增长率达6.4%,1995年为7.1%.从1991年到1995年,老挝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7%,工业发展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1995年的工业总产值达1728亿基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00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300美元.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60%下降到1996年的56.5%,工业产值从16.1%上升到18.9%,服务业从23.7%上升到24.6%.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乌克兰危机由其国内和国际两个囿域下的多重因素综合作用酿成。其中其国内的历史恩怨、东西分裂、政治腐败、经济不振等根源为内因,周边强权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出于自身地缘战略利益强力干预等因素为外因。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分别从乌克兰历史、地理(地缘)、民族、文化、国内政治与经济等国内囿域下的六个维度探讨了乌克兰危机的内部根源,并分析了其对世界和中国的可能影响以及中国在应对该影响时应该坚持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从此,关贸总协定这个临时生效长达40多年的多边贸易协议将经过一年的过渡期之后退出历史舞台。40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对于稳定国际贸易秩序,降低关税壁垒,促进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特别在关税削减方面,成绩尤其突出,世界平均海关税率稳定下降,发达国家已从40年代的50%多下降到目前的不到5%,发展中国家也已降到14%左右。关贸总协定中缔约方数目大幅度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大国博弈及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的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的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的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的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形势下,印尼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据世界银行估计,1992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5.2%,而印尼本国专家估计则为5.6%左右,虽低于1991年的6.7%,但整个经济形势看好: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9%,为7年来最低;外汇储备1992年底为116亿美元,比上年多17亿美元,可比较从容地应付近5个月的进口费用;贸易额约600多亿美元,比1991年的546亿美元增长近10%,并略有顺差;1992年工业增长10%以上,工业产品出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部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总值的85%。在出口的工业产品中,纺织品出口增长最快,达50亿美元,大部分输往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自独立后的25年来,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是常态表现。20132015年的政局动荡和俄乌冲突,更使乌克兰的社会经济状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危机:投资环境极度恶化;财政亏空、欠发工资使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社会紧张对立局势蔓延。摆脱困境的出路首选要放弃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型经济;要深入和完善私有化体制改革;要扩大财政收入渠道和防止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市场化改革,减少腐败和行政干扰。要恢复全民信心和树立全球威望创造良好的金融和投资环境,团结东西部地区民族一道摆脱困境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1991年 8月 31日 ,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后 ,乌政府始终把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深化经济改革作为其工作重点。同年 9月 5日 ,乌兹别克斯坦国防部正式成立 ,并于翌年 1月 14日决定接管其境内的原苏军部队 ,进而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本国军队。 1992年 2月和 1995年 8月 ,乌兹别克斯坦分别颁布了第一部《国防法》和《武装力量学说》。 1997年又出台了《国家安全构想》 ,其宗旨是遵守无核原则 ,并倡议建立中亚无核区。2 0 0 0年 2月 ,乌总统所属国家安全会议批准了新的《国防学说》(该学说与《国家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俄白关系发展备受瞩目。2013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在军事、传媒、经济方面调整了对白政策,而白俄罗斯也力图摆脱乌克兰危机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树立独立的国际形象,实施多样化的"平衡外交"政策。白俄罗斯拒绝了俄罗斯在其国内建立空军基地的提议;采取了多样化的经济政策,推动出口多元化,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外交领域,对乌克兰危机力图采取协调及中立立场。白俄罗斯"平衡外交"的尝试将继续实施,但由于俄白两国深厚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系,两国将在一体化进程方面继续推进,俄白双边关系会继续在"适度接近"与"有限疏远"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20.
一、危机后的经济发展趋势   1996年泰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1)出口贸易增长率出现了 1 9%的负增长 ;(2 )经济增长率从 1995年的 8 9%下降到 5 9% ;(3)财政收支盈余额和国际经常收支盈余额缩小 ;(4)不良债权增大 ,金融市场趋向不稳定 ;(5 )下半年泰铢开始出现贬值。1997年 7月泰国爆发货币、金融危机。 1997年下半年泰铢大幅度贬值 ,股市价格暴跌 ,1997年泰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 2 5年以来的负增长 (- 1 8% )。自 1997年下半年起到 1998年上半年泰国政府采取了整顿金融体制和紧缩财政金融的政策 ,以稳定货币、金融市场。泰国政府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