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华芳 《今日上海》2012,(6):47-47
群文活动是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石。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发掘更多、更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充实社区的各支艺术团队,近日,上海梅陇文化馆联手徐汇区凌云社区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了一场市民才艺大竞赛——“凌云舞台我来赛”,摆下“擂台”欢迎广大社区居民前来大展身手。  相似文献   

2.
华芳 《今日上海》2008,(6):24-24
上海梅陇文化馆一直以建设社区文化发展为己任,建馆十数年来硕果累累。暖春五月,为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与艺术欣赏水平,同时满足他们对参加传统文化艺术的渴求,在全国人民喜迎北京奥运会的“倒计时”之际,文化馆结合凌云街道群文特色品牌活动,传承沪语、沪剧艺术,邀请了沪剧名家王盘声及沪上多位著名沪剧演员来到社区,在梅文影剧院拉开了“梨园芬芳迎奥运”沪剧艺术讲座暨公益演出活动的帷幕,为众多凌云社区的沪剧爱好者送上了一台有关沪剧艺术的辅导讲座和专业演出。  相似文献   

3.
华芳 《今日上海》2008,(2):56-57
上海梅陇文化馆有位收藏界的名人——张道华。这个着迷于收藏几十年,醉心于“红楼”十年的老人,不仅曾于2003年9月成功地在梅陇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红楼梦》艺术收藏展,更是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红楼梦》艺术家庭收藏馆。而这个小小的民间藏馆,以其目前逾千个品种,万余件立体与平面藏品的规模吸引了各地收藏家、“红楼”爱好者、社区居民,以及沪上各大媒体前去参观,台湾东森电视台更是慕名而来拍摄《红楼梦》收藏专题片。  相似文献   

4.
肖淇 《今日上海》2013,(6):48-49
虽然,当下很多人将收藏作为投资的一种手段,重利多于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这样一群人倾尽所有,只简单的因为一个兴趣、一个爱好、一个不那么遥远的梦想……记者在数年前曾经采访过其中的一位,他就是上海梅陇文化馆集藏协会秘书长张道华。再次见面,老先生的“红楼情结”始终如一,并以不断丰富的藏品来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5.
华芳 《今日上海》2011,(7):47-47
2011年6月底的一天,位于上海西南角的华东理工大学大礼堂内人头涌动,舞台背景的大屏幕上,鲜红的党旗与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滚动出现,伴随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嘹亮歌声,“‘七一’颂歌——凌云社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暨主题歌会”拉开了序幕。据介绍,这次大会由凌云社区(街道)党工委、凌云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梅陇文化馆协办,来自凌云社区28个居委会以及辖区内1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近千人参加了主题歌会的演出。  相似文献   

6.
曹琪 《今日上海》2014,(1):48-49
灯谜,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益智文字游戏,素有“智力体操”和“健脑太极拳”的美誉。每逢农历新年,猜灯谜与放花灯、点爆竹一样,都是老百姓辞旧迎新之际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对凌云社区的居民来说,上海梅陇文化馆一年一度的‘猜灯谜’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好比是全国观众翘首以盼的‘春节联欢晚会’。而无论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知晓度,还是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猜灯谜’作为一项社区群文活动,的确承担得起这种赞誉。”徐汇区凌云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华芳 《今日上海》2008,(3):44-45
2008鼠年新春佳节,上海梅陇文化馆、凌云社区文化中心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举办了“和谐共享欢乐08”迎新春送春联系列活动,喜迎新春送祝福。  相似文献   

8.
华芳 《今日上海》2011,(11):55-55
半个世纪以前,在上海市南市区少年宫(现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里曾经有一支红缨枪艺术团曲艺队,活跃其中的都是颈系红领巾、喜爱曲艺的少先队员。他们和祖国一同成长,彼时的风华少年如今早已两鬓添霜,然而,共同的兴趣爱好却将这一份友情牢牢系紧,绵绵延续50年之久,让他们得以在上海西南的梅陇文化馆因“上海红缨枪艺术团曲艺队五十周年纪念演出”重新相聚。  相似文献   

9.
华芳 《今日上海》2008,(12):46-47
秋意渐浓之时,上海梅陇文化馆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画展,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前往观看,场面甚是热闹。这场画展的“主角”便是社区画家周形海,一位七十高龄的退休军医。而所展出的画作均以我国各种中草药为主题,通过国画的形式表现,并配以生动的题识。  相似文献   

10.
正在闵行区六届人大梅陇镇代表团,有两位姓梅的女代表,一位叫梅利群,另一位叫梅小莺。巧的是,两人年纪都已六十开外,虽然姓"梅",但都不是梅陇本地人,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迁居到梅陇的"上海人"。两人都是老资格的区、镇人大代表,在梅陇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她们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地地道道的梅陇人,对梅陇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有人曾就这样一个问题做过一次调查:你知道文化馆吗?文化馆是做什么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老年人说:“文化馆是文化教员,我在那里识过字,学过歌……”中年人说:“我上中小学的时候,在文化馆看过电影.猜过谜语,也看见过不少老人在文化馆里听戏、下棋……”青年人说:“文化馆是什么?噢,对了,文化馆是音像制品商店,是蓝宝石歌厅,是粤菜馆……”文化馆在老年人的脑海中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中年人的记忆里是老人、儿童娱乐的场所,在青年人的印象中就只有文化馆牌匾下那些醒目的商业设施了。这实在是文化馆的悲哀。  相似文献   

12.
除夕之夜,对于中国人,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说“梦想”,是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为除夕之夜而做,并希望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3.
“你在就业的时候是否遭到歧视”,要是有人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我想回答“经常遭受歧视”和“曾经遭受歧视”的人一定超过50%。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我国,每一个就业者也就是说每一个打工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享受”和制造着那样一种无所不在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县级以上的文化馆有多少?有6000多个。国家文化部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百馆论坛”在中央电视台研讨社区群众文艺。闵行区江川文化馆不简单,从全国6000多个县级文化馆中脱颖而出,被选中在“百馆论坛”上介绍如何“凝聚、开拓、服务”的办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上的人,都是百花园里的一朵小花,除了开出的花形、颜色与香味不一样,其实每一朵小花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凌云县是广西区内最大的产茶县,茶资源丰富,茶文化深厚。时值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凌云县要牢牢抓住国家鼓励、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有效整合茶文化资源,促进凌云“茶文化”的大繁荣。从“道”与“艺”两个层面对凌云茶文化及其蕴含的茶美学进行观照,为凌云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08,(10):I0002-I0003
10月23日至24日,由云南省文化馆、曲靖市民宗委、曲靖市文化局主办,曲靖市文化馆承办的“云南·曲靖——珠江源古镇”少数民族酒歌展演展示活动在珠江源古镇和曲靖市文化馆举行。  相似文献   

18.
陈粒 《创造》2008,(6):74-75
“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美的。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美是一种奢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应当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而言,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小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成分上都是随着后天自身的开发和创造而产生的。所以,如果我们在“人”字的基础上,再开发一下“资源”,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杨迅波 《人大建设》2008,(11):44-45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是长江以北翠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素有“北方竹乡”、“绿竹之乡”的美誉。洛宁县人民法院在竹乡人的“到凌云处仍虚心”的高风亮节熏陶之下,把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默默而坚实地护卫着这片钟灵毓秀的山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