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多年前,我读《徐悲鸿的一生》这本传记,一下子就被徐悲鸿的“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等名言深深地吸引住了,而且对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一些近代知名画家也有了一些了解,更为欣喜和自我陶醉的是,自己也开始喜欢品读媒体上的一些书画作品并结交了一批书画界朋友。  相似文献   

2.
提起绘画大师徐悲鸿,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笔下的骏马,豪迈奔放,忍辱负重。徐悲鸿以其善画骏马而驰名中外,但周恩来总理是徐悲鸿的知音一事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3.
于泳 《春秋》2009,(2):52-53
徐悲鸿(1895--1953年)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画的奔马驰誉世界,几近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然而,他曾来到临沂写生的往事。却知者甚少。徐悲鸿先生弟子皮之先老师曾在《春秋》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徐悲鸿先生山东行》的文章,揭开了这尘封的历史一页。读罢全文,不由心生疑问:徐悲鸿在临沂写生,究竟画了什么呢?让我们回眸当年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14,(8):54-54
《鸡羊图》由徐悲鸿1936年9月作于广西。画面上题有“敦吾仁兄惠教悲鸿”。画作的受赠人易敦吾早年任梧州医院院长,与徐悲鸿过从甚密。因易敦吾生肖属羊,其妻陈竹筠生肖属鸡,故徐悲鸿以“鸡羊相伴”为题专门作画相赠。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     
徐悲鸿与国歌 刘爱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它与徐悲鸿有什么关系?原来,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提议者是著名画家徐悲鸿。1949年,徐悲鸿参加了制定国徽、国旗和国歌的工作。国徽、国旗先后顺利地通过了,国歌的设计投稿者数以千计,却没有一篇尽如人意。而此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召开了,挑选工作不能再延迟。为此,毛泽东亲自召集了20多人的讨论会希望共同商议确定。徐悲鸿去参加国歌讨论会以前曾对爱人廖静文说:“我准备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那怎么可以呢?”廖静…  相似文献   

6.
凌之 《两岸关系》2010,(8):58-60
“一代宗师”徐悲鸿从太湖之滨走向世界,终其一生足迹遍及万里河山,却无缘踏上宝岛台湾。然而为什么徐悲鸿与台湾又有千丝万绪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辽宁人大》2008,(3):40-41
徐悲鸿假画案 【案件回放】1996年4月24日、5月10日,消费者河山先后两次在北京乐万达商行购买了两幅标称为徐悲鸿所作的国画,价格分别为700元和2200元。河山认为这两幅画不是徐悲鸿的真迹,于同年5月13日以欺诈为由将该商行诉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院审理认为,原告作为消费者有知晓商品真实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江南剑 《两岸关系》2005,(12):53-55
在中国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诞生11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无锡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政府、无锡广播电视集团、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联合摄制,南京华艺音像公司承制的8集电视纪录片《徐悲鸿》,用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人物采访再现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传奇人生。片中充分表现徐悲鸿被海峡两岸画坛尊为始祖的缘由,以及台湾民众为何尊称徐悲鸿为“现代美术之父”。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说:“该片实事求是地记录了徐悲鸿一生的大事。”为了纪念徐悲鸿大师,本刊特约该片主创人员撰写了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1):23-24
徐庆平教授——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之子,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也是徐悲鸿大师子女中唯一一个继承父业的,并且同父亲一样擅长画马。  相似文献   

10.
楠生 《两岸关系》2010,(9):69-70
敢写徐悲鸿的,大抵分为三类人:亲属、学生、学者。突然有了另一类的人,既非血缘,又无承传,居然也斗胆碰这位大师级的人物。傅宁军先生写的《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就让读者有些意外惊喜,因为拉开时间的距离,给纯客观的视角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尚莲霞 《求索》2014,(9):183-186
徐悲鸿执掌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生相继留校任教或被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院聘任为师资力量.这些徐悲鸿的弟子们继承和发展了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并推动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徐悲鸿通过“广收旁听生”、选派学生出国深造以及聘任优秀毕业生等三方面举措逐步实现了储备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圣奘与徐悲鸿是北大同学。1919年徐悲鸿被北洋政府派往法国巴黎高级美术专科学校留学深造。1921年张圣奘被北洋政府派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文学。 1923年的一天,张圣奘在伦敦和徐悲鸿邂逅,两人悲喜交集,那一份浓浓乡情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徐悲鸿告诉张圣奘,他此次是从法国来英国写生的,学校给每一个学生半年时间写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代宗师"徐悲鸿从太湖之滨走向世界,终其一生足迹遍及万里河山,却无缘踏上宝岛台湾.然而为什么徐悲鸿与台湾又有千丝万绪的"不解之缘"?徐悲鸿似乎是一个特例.即使数十年海峡隔绝的坚冰岁月,徐悲鸿的名字仍然是超越两岸政治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鲁钟鸣 《政策》2004,(3):34-34
近日读了一些贪官的“落马史”,发现他们“落马”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喜欢比,尤期喜欢往上比,往歪处比。结果是越比心理越失衡,越比心胸越狭窄,最后走向犯罪。虽然一时满足了心理平衡,却落得个身陷高墙后悔迟。 剖析这些贪官攀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比升迁速度。这样的人只要一有机会就拼命地跑官、要官、买官。一旦得逞,就在新的岗位上搜刮民财以“挽回损失”。如果是升官无  相似文献   

15.
沙耆先生今何在徐秉令40年代享誉欧洲画坛的宿将,一度被认为已经死了,但他却活着……在海内外美术圈内,沙香的名字还时时令圈内人士提及,有人以为他已悄然长逝,甚至连他早年师从的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在她著述的《徐悲鸿一生》一书中,竟也偶然若失地写下了这样...  相似文献   

16.
提起绘画大师徐悲鸿,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笔下的骏马,豪迈奔放,忍辱负重。徐悲鸿以其善画骏马而驰名中外,但周恩来总理是徐悲鸿的知音一事就鲜为人知了。1956年,一位外国艺术鉴赏家访华,他请周总理为自己珍藏的一  相似文献   

17.
徐悲鸿砺志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一户贫寒人家。父亲徐达章为培养孩子成才,一家节衣缩食送悲鸿到上海读书。后来父亲去世,徐悲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回到家乡,在城内外三个学校之间奔波,苦撑苦熬教了两年书。为另谋生计,徐悲鸿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有时一天靠两个半饭团充饥,有时不得不把马褂送进当铺,生活很苦。正在走投无路时,哈同花园招聘美工,徐悲鸿画了一张画去应征,结果被录用。艰辛坎坷的人生,多灾多难的祖国,激发了徐悲鸿顽强拼搏的雄心,他刻苦学习,考进了复旦大学攻读法文,以便日后赴法深造美术。  相似文献   

18.
鹿耀世 《传承》2010,(28):43-45
2010年是徐悲鸿先生诞生115周年。作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伟大先驱,徐悲鸿深湛的教育思想,真诚的人格魅力,珍贵的传世名作,闪光的艺术足迹,引起了人们无尽的缅怀、追忆……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农忙时靠种田维持生计,农闲时为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更是民政部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实现新要求的成事之基,取胜之道。 县乡民政部门处在基层,是民政部门政策法规的直接落实者,是直接和百姓打交道的“第一人”,民政干部的素质优劣,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整体民政队伍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民政部门办事效率的高低,影响民政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力度和效果。笔者认为在基层民政部门开展“三个代表”的学教活动应把握好三个关系: 首先,要把握“虚”和“实”的关系。在一些基层单位,很多人不大喜欢学习理论,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20.
总经理     
《创造》2006,(4):38-39
李勇爱书最根本的源头是他有一位痴迷读书的父亲.李勇小学时代手捧父亲的直排版、繁体文大部头跨入了书海世界。可能他没有参加过多少次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但是他曾经多次上山采摘核桃.卖给药商换成图书。《徐悲鸿的一生》就是他这么换回来的。连续看了两遍,看出了徐悲鸿刻苦求学的精神,看出一种伟大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