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蔡元培眼中,书法是一门艺术,他的书法是其学术修养、人格品行、美学思想的折射,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浩夫 《今日广西》2007,(14):49-50
初见卢森,谁都不相信,也不会把他跟“艺术”或者“艺术家”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但经过交流和沟通后,却令人不得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不仅能挥笔泼墨写出俊逸、奔放的书法作品,对书法理论也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3.
王绪远,上海人,出身书法世家,保利置业集团艺术设计顾问。他有着传统书法扎实的功底,从事规划设计建筑、环境艺术等方面的经历,又让他放开了视野。他的汉书系列作品极具创新性、时代情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4.
宗磊 《两岸关系》2014,(5):70-71
<正>陈振元,自幼临习书法至今将近60年。他对多种书体都有高深造诣,其中对欧体楷书最为精湛。中年以后,更是兼容百家,把欧体的险绝、魏碑的稳健和自体的清秀特长融为一体,练就出一种普受大众赞赏、独具艺术个性的功夫字,在书法界独树一帜。作为书法教科研工作者,陈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书法理论基础,在书法创作和书法教育方面硕果累累,两次获得教育部一等奖荣誉。他创作题材广泛,更以书写大字楷书为一绝,是一位充满艺术生命力的现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书法实践,我感到书法虽然也是写字,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一种文化,即审美意义上的创造。判断一个书法家创作是否成熟的标志,不全看他是否仿古人仿得像,而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换言之,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即能够通过笔墨、线条、字法、  相似文献   

6.
肖巩 《今日上海》2008,(3):54-55
近年来,张勤贤的书法、篆刻越来越被人关注,乃是他硕果累累、实力彰显所致。他的作品频频亮相于全国书法大展,并屡屡获大奖。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对其印评价说:“是擅治小印的能手,所作篆刻稳健,章法停匀,用力尤见功力……刀笔和谐且不孱不薄,可圈可点。”张勤贤习书法,隶书受教于张森,行书则师从钱茂生,著名书法家高式熊赞其曰:“涉猎既广,视野亦阔,去芜存菁,领悟日深,致力于强化个性,自成面目。”张勤贤自己对取得的艺术成就则十分冷静:“艺海无涯,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相似文献   

7.
刘克稳 《新东方》2012,(1):56-60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详细论述了他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哲学思考。从艺术的现实性出发,他彻底批判和剖析了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艺术观,反对将艺术作一种对象性的审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艺术观,艺术的本质乃是真理的发生,一切艺术本质上就是诗。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海德格尔的最终结论却是:艺术是一个难解的谜。他也无意于揭开这个谜。笔者认为,要揭开这个谜,必须从思想之内在力量和现实的处境来加以着手。  相似文献   

8.
朱其 《创造》2012,(4):98-100
云南虽地处边疆,但历史上也出现了一批全国一流的书画大家,护国元勋周钟岳就是一位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坛声名卓著的历史人物,由于精擅书法与于右任并称为民国政坛两大书家。他的作品入选《民国书法名家墨迹》和《民国历史人物书法选》、《中国20世纪百家人物墨迹》等,在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书法是写字方法,是一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古人也说过,书法当随时代,各种书体应运而生,书法名家大家,与时俱进,各领风骚,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璀璨群星,列于河汉。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中国书法艺术又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我以为,书法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之宝,宇宙之瑰宝。书法博大精深,应该叫宇宙书法。众所周知,大凡民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易宋江 《湖湘论坛》2009,22(3):105-106
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位一流的作家,也是一位博大精深的思想独特的文论家。过去,人们在研究托尔斯泰时,多从再现与反映论的角度去分析托尔斯泰理论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而事实上,托尔斯泰极其推崇情感表现,尤其是在对艺术本质的认识上,他从艺术的功用这一角度来界定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是情感的交流与传达,因而他特别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艺术的感染力。从这一角度上看,托尔斯泰也是一位十足的浪漫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1.
书法漫谈     
书法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的一门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不仅为海内外同胞所喜闻乐见,也受到国际友人的欣赏赞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有人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等星。也有人说:李叔同就是一座博物馆。李叔同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汪良 《北京观察》2013,(8):60-63
通观汪良先生的书法作品,可以用"动静变化,带燥方润"来形容。他在艺术上不随俗,以书为画,用枯笔焦墨流动的线条增加书法的厚度和力量感的同时,又放大飞白笔法的功效,从而达到了"带燥方润,将浓逐枯"的艺术效果。汪良先生书法艺术的生命意味是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历代书道大家那里悟到的,他在研习书法时,将古人书法中"气""韵""神""骨""筋""肉""血"巧妙地注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结,  相似文献   

14.
知名画家吕登洪是沪上吴昌硕画派第四代传人。他的书域作品,以书法入画,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挥洒自如,一花一木无不生机勃勃,充分展示了既有吴派精髓。又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采。吴昌硕嫡孙、著名画家吴长邺看了他的书画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吕登洪好啊,他好在一枝笔,好在书法.完全是中国人的东西。”著名硒家曹用平也赞不绝口:“他是吴门传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书法家甘霖自幼习书,五十多年潜行民间,博览众家之长,走的正是不断探索中国传统书法与时代命脉相通的一种现代书径:既有传统又有创新,既有规矩又有突破,既有功底又有外延,既有内涵又有激情的现代书艺。他的书法艺术一出社会便成为当今书坛亮点,溶入了近现代书法历史长河,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位有艺术张力和人格特性的当代书法名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莫小红 《前沿》2008,(8):194-196
阿多诺以“否定辩证法”为哲学基础,提出了“艺术是对社会的否定认识”这一命题。艺术一方面保持自主性,与社会离间,另一方面又将自身变成了一种“反艺术”,其目的都是为了批判现实,求赎人性。但是,艺术同时具有自律性和社会性,它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社会,所以阿多诺的批判理论只可能停留在意识的层面上,他的求赎也只是一种审美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7.
田田 《今日海南》2009,(11):32-32
书法被公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属于一门高雅艺术。处于五指山腹地的翡翠山城五指山市,民族文化占有绝对优势,而主流文化则相对处于弱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下,改革开放之后的相当长时期,该市的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1998年12月18日该市书协成立,书法事业才算是真正起步。书协成立之后,  相似文献   

18.
认识刘野     
我是在北京的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上认识刘野的,那是1994年。当时他刚从柏林艺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在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留学生学成回国了。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和坚定。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探访一个艺术家时偶然在其家中看见一本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的目录.上面有一幅油画作品与其他参柏的作品在趣味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在画室里带天使翅膀的裸体小男孩.清新并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下意识地去看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刘野”这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9.
汪良先生曾自诩“不肯随俗之字,以书为画之笔”。我与他相识二十多年,也曾是房间相邻的同事,对他的艺术追求心存感动。他以“小桥”为号,清晰表达了他对清代郑板桥书画精神的崇敬追随之意,这也是同行所熟知、所乐道的。汪良先生自幼随父亲习字,初描红,后学楷。十五年前,独钟情郑板桥先生书法。至今已临池四十余年。板桥先生乃扬州八怪之一,其书画为时人所重、后人宝之。板桥书法随心所欲,变化多端,六分半书画意淋漓。其革新精神尤为汪良先生激赏,故勤奋临摹。年深日久,化入胸中,发之于笔端,成自家面貌。古人云:“书,如也。”如其学养,如其胸…  相似文献   

20.
毛亚旻 《前进论坛》2008,(12):53-54
在青海省文艺界说起杨海东,了解他的朋友都称他是京剧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他有许多的头衔,国家一级演员、“四个一”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戏剧艺术剧院艺术顾问等等,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