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充满神奇而又美好的主题进一步凸显在世人的面前。上海,作为主办这届世博会的国际大都市,如何去建设和追寻美好的城市生活,无疑,全世界的眼光都注视着她。  相似文献   

2.
家住上海静安寺的林女士,因腰椎滑脱在某市级大医院骨科作了“钛白金”手术,谁知半年之后,她渐感左足疼痛,走50米都很吃力,这一症状渐渐演化为难以忍受的脊椎病。两年后,她只针刺了一两次,就可以轻松从诊所走到车站。出乎她意料的是,针刺六次后,她竟然又能进舞场翩翩起舞了。为她施以针灸治疗的就是上海名医仓春瑞。  相似文献   

3.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4.
刘佳 《民主与法制》2011,(30):62-65
刘佳:大家好!这里是《民主与法制·财经评论》。本期的“律界达人”栏目我们采访的是上海律师界一位著名女律师,她曾经是一位记者,后又当了律师,她是上海女律师联谊会的副会长。除此之外,她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歌唱,加入合口昌团上台演出。她唱出了律师圈,唱出了上海滩,唱出了国门,更唱出了一个律师的人生快乐。  相似文献   

5.
王彪 《台声》2010,(9):24-25
都说贵人出门雨先行。营员们抵达当天,上海便下起了蒙蒙细雨,这让已是华灯初上的世博园区又平添了几分柔美。来自台湾艺术大学的洪同学是位摄影爱好者,面对着世博园灯火阑珊的夜景,她手中的相机一刻也没有停歇,她希望把这里所有的美景都带回去,给台湾的朋友看,让他们也能一睹上海世博的美丽。  相似文献   

6.
向:江青不喜欢常住北京,喜欢到处走一走。阎:是的,江青每年都要在外地住上半年,甚至七八个月。一般是每年国庆节后就到广州去了,住一段,再到杭州、上海,五六月才回北京;住不久,又去北戴河。反正,她像候鸟一样,几乎年年如此。  相似文献   

7.
小非 《人大建设》2008,(11):34-36
“倒卖”一张火车票被拘留5日 胡峰家住郑州市中原区,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今年1月,妹妹到上海找他玩儿。当她准备乘火车返回郑州时,胡峰才发现,妹妹从网上订购的那张返程火车票没有座位。心疼妹妹的胡峰又为她买了一张有座位的火车票。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09,(10):70-71
邓季惺曾是第二、三、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第六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07年,她出生在四川省奉县,14岁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她受到恽代英、张闻天、萧楚女等老师进步思想的影响,与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校内外争民主的活动。毕业后她又到上海、北京读书,学习法律,后到南京司法部任职。  相似文献   

9.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1):45-46
她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解放初期,她被誉为纺织女工的排头兵。1951年“郝建秀工作法”在上海推广时,她是学习得最早最认真的人。经她耐心细致的传、帮、带,她的小组里个个都达到了“纺织能手”的水平,成为上海市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模范小组。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上海英雄交响曲》记载了众多的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10.
夏莉娜 《辽宁人大》2007,(11):29-29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推行内战、独裁、卖国的反动政策。当白色恐怖笼罩上海的时候,雷洁琼和她的丈夫严景耀又一起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12月30日,马叙伦、王绍鏊、林汉达、周建人、徐伯听、赵朴初、严景耀和雷洁琼等26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相似文献   

11.
一路上有你     
妻要出差,很远很远的,一去几个月。出差是她自愿的,平时没有机会,这次难得.去就去吧!可自从决定去外地,她像着了魔.每天不停地收拾.冬天的被褥、衣服,一件件洗过、放好,屋子收拾一遍又一遍.地刷了又刷.玻璃擦了又擦,把家里每一个角角落落都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把她走后几个月的事都做了安排。  相似文献   

12.
《北京观察》2009,(11):70-71
邓季惺曾是第二、三、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第六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07年,她出生在四川省奉县,14岁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她受到恽代英、张闻天、萧楚女等老师进步思想的影响.与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校内外争民主的活动。毕业后她又到上海、北京读书,学习法律,后到南京司法部任职。这时她常同李德全、曹孟君、谭惕吾等妇女活动家一起,从事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3.
尤拉 《今日上海》2010,(4):54-56
时尚界从来就是一个轮回,太外婆级别的老古董拿到今日来看,也许就是时尚先锋的“潮品”。这100年来,上海女人的旗袍下摆长长短短在比赛。虽然几经改良,但旗袍的确是上海女人的又一层皮肤,难以脱卸,无法割舍。  相似文献   

14.
王瑛不是名人,但对于上海很多癌症患者来说,王瑛是实打实的明星。王瑛曾是上海浦南医院普外科的护士长,10年前患上晚期肺癌,医生说她只有3个月的生命。然而她想要和老天赌一把,做化疗做到脑水肿也不放弃,在将近百次的化疗放疗做完后,她赢了!看到身边无数癌友渐渐消沉后。  相似文献   

15.
英格丽 《现代领导》2004,(10):44-44
安妮是一个出生在英国的孟加拉血统女郎。她从伦敦大学MBA毕业后,就顺利地在一家日本银行做了经理助理..三个月后,她失去了工作。很快,她又找到了新的工作,三个月的考察期一到,她又失去了工作.在两年之内,她被解雇了  相似文献   

16.
留住生命     
3月9日凌晨5时,上海长途电信局南京东路营业室大厅进来一名神志恍愧的少女,称要打黑龙江的长途电话。她异样的神色引起了正在值勤的保安公司驻点保安员张依明和龚新华的泣表。在打电话中她始终泪流满面,而呆滞的眼神似乎预示着不祥之兆。打完电话后二位保安员便劝她稍稍休息,此时少女忍不住失声痛哭。经劝解才断断续续道出其中缘由,原来她在家乡遭到凌辱产生了轻生念头,从家中带了2700元来到上海,准备在上海结束年轻的生命,并将身上剩余的钱寄回了家里。在电话中她是与亲人最后诀别。二人听后意识到事态严重,当即接她刚才打的电话…  相似文献   

17.
视线     
上海弄堂走出华尔街首位盲人分析师张雯是上海的一位盲人,因为深度近视曾被高考拒之门外,大学毕业后又因为公司效益不佳而下岗;如今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从上海小弄堂走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进入德克萨斯大学攻读MBA课程,是该校这个课程的第一位盲人学生。去年暑假,她在IBM的一  相似文献   

18.
无奈的“逃离派” “其实我很喜欢上海。”去年夏天,喜欢上海的小英(化名)回到了她美丽的家乡——山东威海。留下的理由大多相似,离去的原因却各不相同。2011年,小英刚从上外新闻专业本科毕业,她靠着自己投递简历,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找了份翻译的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身边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相处了5年的男友是同乡也是初中同学,彼此有共同话题,又有感情基础。男友在上海有了稳定的工作,未来也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木茉芙 《人民公安》2006,(18):59-59
认识她时我刚毕业.在一家单位实习。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平常极了。平常到没什么感觉.惟知她是一个临时工、一个话务员而已。但她的美就像一些干枯的茶丝,是泡久了品咂后才懂得的甘醇。  相似文献   

20.
“你这样对我,我一定要让你好看!”秀眉对着庄臣,咬牙切齿地说。放话的时候还真痛快。秀眉是一个相当有行动力的人,她开始执行她的报复计划。庄臣离家后,她也跟着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不过,出去之前,她可忙得很。那天晚上,庄臣回到家,发现他所有衬衫都被秀眉剪烂了,在客厅里像废弃物四处散落。他又气又急,打电话给秀眉,秀眉接了,在另一头不搭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