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指出:“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当前,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研究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改进,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建设、也是我们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范全军 《创造》2003,(4):42-42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直接反映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对新形势,要实现新目标,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仙智 《湖湘论坛》2002,15(4):35-3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壮大,并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现在,我们党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需要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作风。一、充分认识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 ,结合实践 ,分析了党的领导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探讨了党的领导方式的创新可利用的资源和途径。提出了为适应新形势创新党的领导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领导的真实实现程度与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呈正相关关系。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 80年历程中 ,在采用一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实现其自身领导作用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深刻教训。改革开放以来 ,党高度重视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科学化、规范化 ,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维林 《新东方》2002,11(6):85-87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在新世纪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正发生重大变化 ,从一个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 ,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党 ,成为一个实行对外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种转型不仅要求加强共产党的领导 ,而且要求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论文分析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变革的必然性 ,界定了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内容、区别及其联系 ,着重阐述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韩文君 《传承》2011,(8):4-5,39
领导思想是陈云党建思想中颇具特色的思想,时至今日,它对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陈云领导思想的形成过程,揭示陈云领导思想的实质;再从领导的准备、领导的实施等方面深入阐述陈云领导思想形成时期的主要内容和陈云领导思想局限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依法执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党作为执政党 ,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如何改善党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 ,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 ,党提出了很多思路 ,如要从严治党 ,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要提高党员素质 ,要加强对党的监督等等 ,这些思路无疑都是正确的 ,且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 ,我们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依然盛行 ,广大干部与群众颇有不满。究其原因 ,除少数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之外 ,还跟我国的政治体制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 ,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处于特殊地位 :各级党委在政权组织中处于核心位置 ,对各级人…  相似文献   

10.
陈云党建思想,是陈云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陈云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和规律的深刻把握。研究陈云党建思想需要对其涉及到的基本问题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本文以陈云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为中心,系统梳理陈云党建思想的主要方面,论述陈云党建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更是和社会法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执政、从革命到建设,都与中国的现代化分不开,它既是现代化的产物,也塑造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代化,就是要符合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使自身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不断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中党的领导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3.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我们党进行的一场深刻的自我改革和完善。要提高党政领导 干部对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认识;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要 勇于和善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方式的创新是江泽民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经济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是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方式的创新 ,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针 ,从单纯依赖行政权力领导转变到更多依靠党的感召力和威信的领导 ,从倡导党政分开转变到党政分开与党政分工相结合的领导模式 ,从权力过分集中转变到权力制约与监督相结合 ,从主要依靠政策转变到主要依靠党规党章和法制 ,从直接领导转变到更多发挥协调作用和间接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镜明  罗永宽 《政策》2003,(3):44-45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关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针对性思考,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解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个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的不断更新,一些同志在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产生了疑问,有的提出,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是政党,为什么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有的甚至认为不以执政为目的的政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内涵,他是党的作风建设发展最宝贵的思想财富,是指引我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标志。正是在这一思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全面地加强了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和推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党的政治建设?这是延安时期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和改革开放后作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的陈云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陈云形成了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系列理论观点,并对此进行系列实践探索.在新时代,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切...  相似文献   

19.
陈云在建国初期,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主持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财委)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期间,代理政务院总理。他遵照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主持政务院政务会议,批准成立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多有指导。陈云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思想,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充分发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职能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我国国家机关事务(机关后勤)管理是在党的机关事务(机关后勤)管理的基础上,随着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产生的。建国初期,国家机关事务工作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密切配合,对…  相似文献   

20.
必须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命题之,中国共产党要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中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社会转型条件下形成的弱势群众的现实利益;同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提升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反腐败工作,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