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克思将资本的本质科学地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并将资本科学地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从而深刻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商品的最本质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转移价值,自身不会增值,V+M是劳动力使用过程中抽象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马克思又将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科学地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前者形成的新价值V,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形成的剩余价值,即增值价值,马克思在普遍意义上将它称为剩余价值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本里,资本家既是剥削者,也是劳动者。资本家的劳动是监督劳动和管理劳动,也创造剩余价值。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环境中,一般将资本家称为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对待资本、资本者,为资本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成长环境,使之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析人才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人才资本姚先桥1、人才资本论的概念资本一词,《辞海》解释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一般来说,生产资料和货币等均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这类资本通过与具体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相结合,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即利润。如土地批租、货币贷款等,都能创造剩余价值。人才资本是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必须与时俱进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的需要 ,不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 ,社会主义的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的剩余劳动具有本质的区别 ,必须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时候 ,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最伟大的发现 ,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由于这两大发现 ,社会主义才从几百年乌托邦的空想变成了科学和现实。而剩余价值理论 ,又是以科学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6.
热点透视     
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指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企图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不要社会主义和公有制、忽视工人阶级作用等三种错误倾向,值得注意。 第一种倾向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的学者就似是而非地宣传价值是由生产要素创造的,不是由劳动创造的,由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这种说法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否正确理解,需引起注意。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在批判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庸俗经济学认为既然分配表现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那么自然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刨造价值,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润和地租只是对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现代生产要素包含劳动、  相似文献   

7.
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一新的情况,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两个范畴一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是适用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资本、剩余价值有其特殊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因此,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时,要加速实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管理,以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8.
劳动创造什么价值?劳动创造财富价值、商品价值.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劳动怎样创造价值?有效劳动生产使用价值,一般劳动形成交换价值.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把总体劳动、整体劳动、系统劳动统称为社会共同劳动.是共同劳动创造财富价值、商品价值与剩余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各有其义,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9.
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观点,必然要否定作为非劳动因素存在的资产不创造价值。那么,资产不创造价值,是否应分配到价值?从一元论的逻辑一致性来推论,资产理当不应参与价值分配。大量的现实生活事实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否定资产收益或否定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格,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分配形式,便是不合理的、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0.
张劲松  王飞 《求实》2012,(11):35-38
资本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和作为社会关系的两维属性,它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支配与剥削的经济权力。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被赋予了私有制的社会属性和人性基础,资本的本性表现为对劳动产品的无偿占有和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逐。资本要素的运用造成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耗用,而资本关系的盛行则导致了生态危机、人的生存异化和社会冲突。社会主义既要充分运用资本要素来发展生产力和积累财富,同时又要通过所有制、分配制度等来制约资本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研究地租理论时发现,广大的农产品的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是以价值量为基础,然后认为农产品的价格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他研究地租理论首先从供给的角度出发,碰到理论逻辑矛盾后转向需求的角度。从供求双方的角度研究自然水资源价值的决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本质的核心要素,在人的存在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劳动者是经济和社会的主体,不是“生产要素”或“资源”。现代劳动形式比马克思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劳动价值论也要相应地发展。我们要概括现代劳动者的经济意识,从揭示现代商品经济矛盾中,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正面临着种种质疑、难题和挑战。这些难题主要有:是否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如何解释自然资源的价值源泉和有偿使用?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如何解释价值生产中多要素投入与单要素产出的矛盾?如何解释古文物和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源泉?如何计算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合现解释,劳动价值论才能得以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科技劳动可以创造出巨量价值,因而有人提出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这是对科学技术劳动的特点不甚了解的表现。科学研究和技术操作是两种不同的劳动方式,这两种劳动方式是由于人有继承前人抽象思维的结果并有把抽象还原为现实具体的两个特性产生的。这两种劳动方式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可以分别计量。  相似文献   

15.
生态重建必然伴随着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人对自然物价值的认识程度。只有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环境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追求劳动效率与休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劳动效率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由追求绝对剩余价值向追求相对剩余价值转变,马克思指出这种转变给劳动者所带来的后果是劳动强度的增加与劳动的异化。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要求休闲效率也相应提高,追求休闲效率在加剧时间稀缺性的同时导致休闲异化,表现为自由时间之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在全面准确地领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极其严密的条件下进行本质化定义的.它暗含的条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厚理,这恰恰说明“劳动”是动静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劳动”的动静结合的分析,构建“结合劳动”在价值形成中合力作用的框架.可以在坚持价值一元论的前提下.回答现实中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在100多年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由于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劳动价值理论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创造价值的劳动内涵发生变化,外延不断扩大,复杂劳动更加复杂。据此新变化、新特点,本文概括抽象出“持续劳动”这一新的劳动范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效率价值和效果价值,而从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实施现状来看,其价值实现却受到许多限制。为此,需要从劳动争议调解范围的类型化、调解人员的专业化、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调解组织的协调性、调解协议的效力性等五方面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进行理论构建,从而使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石.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具有价值,同时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但创造价值的仍然是人类的活劳动,劳动价值论仍然适用.同时我们应认识到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在价值的计算基准、劳动结构、劳动方式、劳动产品的形式等方面都具有新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