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是指警察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击和控制犯罪,减少或避免警察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而进行的体能、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是一项科学系统的训练过程,只有全面地、科学地训练,才能提高实战能力,以致保证民警自身安全和顺利执行职务,适应严峻的公安警务实战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紧急避险被规定为是一种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职责的人。但是现阶段我们不能绝对地否定特定责任人员紧急避险的权利。同时为了避免特定责任人员借紧急避险来规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应对特定责任人员的紧急避险权利作出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警察职务防卫权的主体、内容及目的等要素作为分析逻辑,解析了警察职务防卫权主体的适格性、内容的法定性以及目的设定与手段对应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等正当化要素,提出了警察职务防卫权行使及理论建构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案件的多发,不仅使正常的警务执法活动受到干扰,更危及到法律的尊严。现有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障体系,特别是其法律保障亟待加强。构建系统、明晰的警察职权保障的法律体系,完善警察职务防卫权的立法,对侵犯警察执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制裁力度,是加强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警民冲突事件和警察执法伤亡案件逐年增多。对警察进行职位分类并实施有效管理,是避免警察执法伤亡和警民冲突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警察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加强警察职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警察权益是指警察在警务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作为公民享有的利益的总称。警察权益分为执法权益和公民权利,执法权益包括伤亡抚恤权、特殊保险权和司法特别保护权;公民权利则涵盖生命健康权、休息休假权和获得劳动报酬权。在借鉴国外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从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加大对"袭警"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等方面对我国警察权益保障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公安民警作为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可预见的与不可预见的风险。警察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职业,执法面临的风险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开展执法就有危险,较高的执法风险意识和执法风险应对能力是警察开展执法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先从自身执法风险评估做起,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民警伤亡的发生,降低警察职业风险,确保警察执法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警察执法行动中,因自我防卫意识欠缺,避险手段和能力不足,时常导致警察伤亡事件。公安民警要转变观念,增强防卫意识,加强实战技能的训练,提高自我防卫的水平,掌握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以保障执法行动中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袭警罪的保护法益包括人民警察的公务和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以该双核心的复合法益为指导,实质解释袭警罪的构成要件并限缩其司法适用。“暴力袭警”限于危及人民警察人身安全的暴力,应达到通常情况下能够造成人民警察轻微伤以上后果的程度,以“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为前提条件,同时,“暴力袭警”必须产生导致警察职务不能或者明显难以执行的具体危险,而“暴力袭击”违法执行职务或者职务行为存在重大瑕疵的人民警察的,则不构成袭警罪。  相似文献   

10.
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等方面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警察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警察的人身安全问题是一个形象问题。如何减少和避免警察伤亡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该条款排除特定责任人员在面对危险时为本人利益而采取避险行为的合法性,导致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缺失,有损正当人权保障,同时造成刑法规定体系内的混乱。事实上,对特定责任人基于本人利益的紧急避险行为不应做出完全限制,变动本条款不会导致特定责任人怠于行使职责,从而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2.
基层一线警察在接处警时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场情况,经常因现场现实危险和潜在的危险而遭遇到不法侵害,从而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这种结果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还有许多主观因素.结合当前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抓基层,打基层,苦练基本功"的三基工作形势,基层一线警察在执法现场中面对现场现实危险和潜在的危险时.如何进行形势评估,如何发现危险迹象,如何沟通配合,灵活运用"战术三宝",增强自我保护,避免和减少袭警事件的发生,既有效处置警情,又很好地保护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3.
各国警察执法保障对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抗法、暴力袭警行为不仅对人民警察的人格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造成直接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对公安机关、国家执法权威的藐视和亵渎。如何减少或避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伤亡,已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警界上下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借鉴国外警察执法保障相关立法经验和分析我国警察执法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我国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对策: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警察执法法津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人民警察维权机构,提高警察的自我防护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警察与犯罪分子对抗程度日益加剧,由于执勤民警自身的战术意识淡薄、技能不精以及麻痹大意等原因所引起的不必要伤亡大量出现。鉴于此,通过增强“两意识”,即安全意识和危险评估意识,掌握“两能力”,即战术运用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民警的伤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层警械武器存在着枪支杀伤力大、警械的制服性、约束性效果有限等问题。民警在执法中往往只有两种选择,即要么不使用杀伤性武器,要么使用杀伤性武器,没有回旋余地,以至于警察在使用武力强制手段时犹豫不决,不敢开枪,对警察的自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使用泰瑟枪既可以避免伤害嫌疑人又可以使嫌疑人快速丧失抵抗能力,能够减少基层民警伤亡和避免伤及无辜群众,更好地处置非对抗性群体性事件,减少因警察不当开枪造成的负面舆论。因此,我国警察应该借鉴国外警方的做法,给基层警察配备泰瑟枪,为保障我国公安基层民警执法安全,减少伤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论警察防卫意识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这种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时 ,势必会与违法犯罪分子间形成自然的对抗 ,从而导致部分警察遭致暴力袭击而伤亡。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警察的伤亡 ,就必须加强警察防卫意识的培养。先期估计 ,从险料敌 ,熟悉并掌握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法律规定 ,重视并加强临战控制 ,加强立法 ,进一步完善查缉活动的法律规定三个方面来提高警察的防卫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是警察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击和控制犯罪嫌疑人,减少或避免警察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而进行的体能、技术和战术的训练。训练方法主要有身体素质训练法、辅助器材训练法、持续重复训练法、变换条件训练法、心理素质训练法、以战促训训练法。  相似文献   

18.
谈警察安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类违法犯罪的不断变化和升级,警察的伤亡也在加大。为此,在警察教育中开设和强化警察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原则予以严格遵守,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和伤残。  相似文献   

19.
警察自杀是一个容易引起社会民众关注的敏感话题.沉重的工作压力是导致警察自杀的外因;职业生涯重创、婚恋矛盾激化、战友伤亡影响、身体病痛折磨等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是导致警察自杀的重要诱因;性格缺陷、认知偏差、情绪障碍等主体因素是导致警察自杀最关键、最直接的原因;社会支持系统脆弱或对支持的低利用度是警察自杀不能忽视的因素.健全社会支持系统,为警察提供强有力的情感、归属、自尊和实务支持,是预防警察自杀的心理基础;建立预警系统,及时识别警察自杀的信号,是化解警察自杀危机的重要前提;挖掘积极元素,唤醒警察自身强大的内心力量,是避免警察自杀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警察执法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危及他人或者自身生命安全的极端情形,导致警察迫不得已开枪射击犯罪嫌疑人,造成了犯罪嫌疑人重伤乃至死亡的重大后果,这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质疑。其质疑的原因主要是由事件发生后警察开枪行为的调查程序缺乏正当性,进而质疑警察开枪行为的正当性。本文通过对实践中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判断警察开枪正当性的调查程序是否具有正当性的理论依据与判断标准;阐述我国关于警察开枪正当性调查程序的法律规定及其不足,并借鉴域外类似的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警察执法开枪调查程序的建议,使之更能够体现出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