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原心定罪"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剖析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
观念是一定社会法律现象、法律制度、法律运行模式的理性概括。中国近代的法观念是在中国传统法观念与外来法文化的冲突、扬弃中形成的。治外法权的丧失、太平天国运动对封建法观念的摧毁、清统治者对封建法观念的破坏、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历史土壤。其内容主要是礼法分野、诸法并重、肯定个体的权利、司法独立等。中国近代法观念的转变为清末法律改革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对民族救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化余经林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长期指导和支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司法活动,而且对后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法制也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就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特点及...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类研究中国封建法律形式可以看出,稳定的法律形式在封建社会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为封建法制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变通的法律形式则起着拾遗补缺的辅助作用。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法律形式的重心转移到以变通的法律形式为主,法律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与权威,并且日益受到皇权的随意干涉,这是封建法制从完善走向衰败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是靠儒家的礼教维系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就将儒家的纲常伦理发展到了极端:实质上,则是借助天的权威来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只要下不犯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制度就可长久地维持下去。所以,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更是处处渗透着儒家思想,甚至“以礼入刑”、礼法合一成了刑事立法的原则。封建的法和礼相糅合,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的重要特色。封建的吏治、科举制度,是封建法制的重要内容。蒲松龄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文明于"西方中世纪之神判法的观点,已被世人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就此原因,从思想层面入手可将其归纳为二大因素:一则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像西方一样以宗教神权而立国;二则中国封建社会奉行"儒法合治"的法律传统。但是,为何中国封建法律和刑罚被曲解百年之久且至今仍未完全消融呢?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有二,一为外因,即西方人强加于中国封建刑罚上之"印迹",掩盖了史实的真相;二为内因,即古今部份国人思史、正史失之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政治法律制度对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千余年之久,堪称世 界之最。其中奥妙之一,就是专制皇帝运用种种行政手 段创造了一个权力经济模式,封死了通向资本主义的 门户。最近,张中秋先生在他的新著《法律与经济—传 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以下简称张著)中,对传统的 权力经济模式从法律角度作了解剖,胜意迭出。印象最 深者,则是他对权力经济模式症结(亦可曰死结)的分 析。  相似文献   

10.
张希坡 《法学家》2001,(4):37-46
前言 被世界推崇为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自战国至清朝延续两千多年,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中国社会制度逐渐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固有的以封建法律制度为特征的中华法系,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急剧变化,也随之逐步停滞或解体.……  相似文献   

11.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州,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和反动性日益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启蒙思想家争取自由、平等、人权斗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刑法科学也随之产生了.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在资产阶级的刑法理论中得到充分反映.英国的洛克提出:“谁握有国家的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以即定的,向全国人民公布周知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来实行统治;”一七八九年法国的《人权宣言》,把自由、平等、人权的原则,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下来.《人权宣言》第八条规定:“不依据犯罪行为而制定、颁布并付诸实施的法  相似文献   

12.
唐律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阶段的产物,唐代的立法者继承了历代封建社会法典编纂上的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这一传统,以儒家正统法律思想为指导,承袭了自汉代以来礼律融合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唐律。唐律是我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它集中了中国法律传统的许多精华。唐律的影响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立法者及有关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内忧外患中逐渐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势力及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下,遭到了窒息性的抑制。1913年10月一至915年9月.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张春,在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任上,主持制定了二十多部经济法律.为在夹缝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法律模式。张春运用法律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是当时黑暗天空中的一刹闪光,是旧中国以建立自由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次改革开放的局部尝试。张春在当时可能的条件下用立法的实际行动,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了旧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现象,律师制度不是与国家法律同时出现的,它是在国家和法律出现以后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适应一定国家的法律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外国,律师制度源于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发展完善于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和律师制度产生于外国。中国有数干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繁多,但一直未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律师。这一方面是由中国古代政治上的人权专制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的,但在这一基础之上产生的延续数干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在狱政管理上采取贱民执法的方式,狱卒既是身份低贱、待遇低下的群体,同时又是监狱重地最基层的管理者,他们的法律地位与实际生存状态极具反差。这一历史现象的形成具有多种原因,封建监狱的性质、募役制的实行是其产生的背景,更重要的则是儒家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体系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个亚体系组成。资本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市场规制法律体系形成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前苏联、东欧没能建立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2年后,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在产生顺序、解决问题、功能作用、调整性质、调整原则及调整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漫长的封建社会虽然也曾给中国带来过数次的辉煌,使中国得以成为文明古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也给中国留下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不曾有过的沉重负担,这个沉重负担或者说是因袭的重担(鲁迅语),就是经过漫长时间的封建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挥之不去的旧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史学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持土地国有制之说的以侯外庐先生为代表。他说:“中国中古封建是以皇族地主的土地垄断制为主要内容。而土地私有权的法律观念是没有的。这里所谓的法律观念是指着所有权在法律上的规定,至于在法律之外的事实如由于特权而得的占有权,是另外一件一件事”(《中国封建社会史论》第11页)。对于侯先生的以上结论,主张中国中古社会为土地私有制的学者们提出了反驳意见,他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私  相似文献   

19.
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的唐朝,已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不但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封建法制也达到了十分完备的程度。唐朝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而以律为主。本文拟就其中的《唐律》对唐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问题,试作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近代社会不同于西方近代社会。第一,西方近代的历史,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孕育于中世纪封建社会母体内,然后分娩、成长、壮大的历史,是社会发展史上的正常状态;而中国近代的历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虽然早就出现于明末,但由于封建国家机器的扼制和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