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9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是一部重要的经济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证券市场存在的必要性;二是确立了有利...  相似文献   

3.
非强制招标项目的招标投标不适用《招标投标法》几乎成了司法实践中的主流意见,这一重大误解导致了不少错判。本文认为非强制招标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也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二条规定的调整对象,其可以不选择招标方式采购,但一旦招标就适用该法.但自愿招标和强制招标各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许多强制性规定及行政法律责任等特别规则适用于法定强制招标而不适用自愿招标,但自愿招标活动须遵守招标投标过程中体现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的一般规则,否则将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4.
论《物权法》草案中的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为征收和征用的适用情形、法律后果不同,所以物权法草案中宜将两者作分立规定.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可采取概念加列举的方式,以兼顾法律的弹性和可操作性.征收拆迁的补偿标准可准用中介机构的市场评估价格,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调整.关于建设用地的续期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物权法可仅做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适用条件、程序由单行法规定.对于设定了承包经营权的耕地,土地承包经营者可以将该耕地抵押.这样不仅符合法理,也是现实的需要;其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配套制度设计予以控制.对特许物权,可在物权法中列出名称,由特别法规定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黄松有 《法学家》2006,(1):143-148
作者认为,物权法应对"物权优先于债权"做出原则规定,而对"公共利益"不宜做出概括性界定,赃物等权利归属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添附、法定居住权和意定居住权都应在物权法中加以规定,在债务履行期满前不得订定流质或流押合同,抵押权的追及力应在物权法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6.
孙宪忠 《法人》2005,(2):96-99
物权法立法中,有一些涉及意识形态或者大的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特别的勇气(这一点正是目前法学界和立法部门最缺乏的),也需要全社会的共识.一物权法中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对公司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的思考石少侠一、关于公司的类型。对于我国的公司立法究竟应当确认哪些公司类型,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主张实行“一种责任制度───有限责任,两种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主张采用“两种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和无限责...  相似文献   

8.
行政强制法立法若干争议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行政强制法(草案)》(三审稿)中存在的三项主要争议从实践层面进行了系统探讨。作者认为,行政强制设定权应配置给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但在条文表述上应修改得更加严谨;行政强制实施体制原则上应实现裁执分离,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后,应申请人民法院审查并裁定,但一律由行政机关负责执行;行政强制基本原则应包括四项: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比例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9.
立法过程正是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同时又不断地受到社会环境(包括偶然因素、必然因素)的影响。从纵向剖析立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1)确立立法目标包括发现和创设立法目标这样二层含义;(2)设计立法草案,以文字形式具体表现立法目标;()法律创制,通过一定的立法制度确定法律效力。立法过程的诸要素存在于过程的每一阶段,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所谓发现目标,是通过外在的信息作用,发现社会生活关系中所需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发现目标~船有两种途径;第一,通过预测把“…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合同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无疑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统一合同法的出台,将结束我国长期以来调整合同关系“三法鼎立”的局面,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经济交往活动提供统一的、基本的法律依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为此,我们急切地期待着我国统一合同法的早日出台。为确保出台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切实可行,真正符合中国的实际,途就合同立法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愿与法律界同仁商榷,并供立法参考。一、关于合同立法的指导思想在当今时代,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马爱龙 《法制与社会》2010,(10):292-292
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这里的法,应该是良法。所谓良法,简言之,就是内部和谐,操着性强,体现公平正义,尽量减少交易成本。反之,则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2.
姜明安 《中国法律》2010,(2):2-5,56-60
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行政强制法(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由于各方对《草案》(三审稿)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常委会未能就相应争议问题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故该法案最终未能交付表决而只能留待下次常委会继续审议。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近日通过的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部法律,有必要对该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对该法中的若干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和研究,对该法的立法思路进行总结和梳理,对实施该法应当做好的工作进行前瞻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于自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进行一定的客观评判当属摆在公证人面前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笔者在此试图从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业务范围、举证责任、法定程序、法定公证、公证管理以及公证救济等一些基本制度入手对于该法的立法得失之处加以一定的分析,唯愿同仁给予批评指正。一、关于《公证法》“总则”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所谓公证制度中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整个公证制度中公证机构、公证人员、当事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均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一些公证程序制度中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5.
黄静 《法制与社会》2010,(31):46-47
数罪并罚制度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解决了对一人犯数罪如何处罚的问题。然而,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数罪并罚制度中的诸多问题还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其中的同种数罪、非同种有期自由刑、同种附加刑以及非同种附加刑的并罚问题进行了探究,并试图从罪责刑相适应的角度,运用限制加重原则平息这些争论。  相似文献   

16.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现已出台了四部草案,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草案的起草工作并对草案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草案起草过程中,学者们对该法的名称、立法体例等诸多法律问题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囿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就《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起草过程中的若干争议及解决进行阐述并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撤回公诉中的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撤回公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撤回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公诉案件的诉讼活动。撤诉是效力未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效力要从撤诉后的处理结果来体现。撤诉的法定事由包括: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不存在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并非被告人所为的;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难以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因管辖不当的。撤诉的时间应限定在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作出一审判决之前。  相似文献   

18.
刘家兴 《中外法学》1991,(4):19-23,35
<正> 一、对民事诉讼法的认识问题民事诉讼法只是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法律呢?抑或既是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法律,又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这似乎已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从对许多问题表现出的分歧看,它却仍是一个没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要不要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容;在诸多的程序制度中,是否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整个法律制度中,有无必要研究审判程序制度与诉讼程序制度的结合与协调问题.上述问题不解决,民事诉讼法即使具有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可行性,也必然会缺乏诉讼机制构成的合理性,这就难于避免某些程序制度的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循环经济立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从国外引进的,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全国各地形成蓬勃发展之势。究其原因一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推动;三是这种经济模式符合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客观规律;四是近两年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的示范效应逐步扩大;五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情高;六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太粗放,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循环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有效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推行循环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如何把循环经济这种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已于2019年12月28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实施不久的法律,从立法技术上看总体是好的,但似乎也存在一些立法技术方面的缺陷或瑕疵。“法学家的工作就是要让人们了解法律的内容;也就是从内部进行研究,……逻辑地整理和分类,以满足实践的需要。”(1)因此,对现行法律包括《社区矫正法》中存在的一些立法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以下试对《社区矫正法》的立法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