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尝试。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也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办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想,违反客观规律和经济法则。回顾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1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加上1959年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使主观主义猖獗,实事求是难行。一些敢于讲实话、说实情的干部受到批判。1958年至1960年,党在指导工作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经济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三次经济调整。回顾和总结三次经济调整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利完成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1961~1963年的经济调整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给我国国民经济带來了灾难性的后果。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以及轻工业与重工业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连年自然灾害及工作失误造成农业生产严重萎缩。1960年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4000亿斤降至2870亿斤,降  相似文献   

4.
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过程中,以“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强迫命令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给全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连续下降。  相似文献   

5.
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纠“左”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了严重后果。毛泽东和党中央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察觉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并曾努力领导全党进行过纠正。然而,把这时对错误的纠正说成纠“左”,是很难成立的。首先,“左”和右都是有严格界线的,即质的规定性。所谓“左”,就是指思想和行动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陷入空想盲动。  相似文献   

6.
为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文化落后面貌,1958年,全党和全国人民掀起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群众运动。诚然“大跃进”片面强调了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严重失误。但广大人民群众所表现出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积极性和可贵精神,对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7.
随着反右斗争的开展,急躁冒进情绪渐渐在党内占了上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想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却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最明显的表现是195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春,毛泽东在对反冒进和“右倾保守思想”进行批评的同时,明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接受了毛泽东所概括的这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路线。这条总…  相似文献   

8.
四、在纠正“左”的失误时,毛泽东对邓小平说:“我当主帅,你小平当副帅。” 1957年夏天,出现了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失误。1958年,政治上的“左”扩大到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和生产规律,造成了更多更大的失误。 1959年4月党的八届七中全会,对“高指标”进行了压缩。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权力要集中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后,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治理整顿也不能急于求成。今后我们发展经济的方针就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种见解和主张,浓缩了从建国40年的曲折发展中提炼出来的认识成果,是朴素而又深邃的真理,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有效用。40年来,我们由于急于求成吃过不少苦头,其中最大的有3次。第一次是1958年的大跃进,党提出了“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提出钢铁产量每年翻一番,导致高指标,浮夸风,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混乱,不仅没有赶上发达国家,反而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一直致力于经济工作。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陈云曾两次不顾个人荣辱,顶住巨大的压力,支持在中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为中国改革从农村破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大跃进"的深刻反思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国家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衡,也给中国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1958年本是一个丰收年,但成熟的庄稼却收不上来;当年,国家抽调大批农民搞工业建设(主要是大炼钢铁和生  相似文献   

11.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让刘少奇痛心疾首,他开始反思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2.
扫盲工作的基本形势 旧中国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率在80%以上,有些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文育率高达9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曾多次发布扫盲的指示和决定,不断推进扫盲工作,先后三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扫盲热潮。从解放初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出现了第一次扫盲热潮,1956年和1957年的年脱盲数都超过700万。1958年的浮夸风严重干扰了扫盲工作,经济困难时期扫盲工作基本停顿,到了“文革”时期,扫盲工作几乎完全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产力之所以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了一条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本路线。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我党二十年来最可贵的经验、最可靠的保证。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条最佳基本路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先后制定过三条总路线(也称基本路线)。第一条是1958年提出的以“大跃进”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实践证明,这条总路线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相似文献   

14.
1958年 12月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陪同下,来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来韶山参观的第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彭德怀为何此时来韶山,这得从当时的形势说起。 1958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不平常的一年,这年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  相似文献   

15.
史韵 《世纪桥》2005,(4):12-18
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核心.一直关注着黑龙江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邓小平于1958、1959、1960、1961、1964年5次到黑龙江视察工作.为黑龙江的工农业生产、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使黑龙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一次创业”的辉煌。1978年9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第6次视察黑龙江,阐述了解放思想、改革体制、破除平均主义和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步伐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孙学文 《党建文汇》2002,(14):20-20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随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俗称“三面红旗”。本文对“三面红旗”的由来提供以下史料。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党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上犯有“左”的错误,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遇到严重挫折,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很大困难。陈云同志较早地发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问题。1958年12月他提议,不要公布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确定的1959年钢、煤、粮、棉四大指标。之后,他又指出四大指标是难以完成的。这些正确意见,当时没有受到重视和采纳。 1959年6月,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同志在因  相似文献   

18.
编写《金星人民公社史》问题的提出及编写情况在多次严厉批评“反冒进”的过程中,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大力宣传和鼓舞下,全国很快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张肇俊 《湘潮》2006,(9):4-9
“我们还是靠这些人办事”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与周恩来、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19  相似文献   

20.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1958年从农业开始,全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面对全国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浪潮,周恩来一年多来深入生产前线调查研究,一方面既为广大工农群众的建设热情所鼓舞、所感动;另一方面也对“大跃进”中出现的问题有比较多的了解,但限于认识的局限,加之此前1957年曾因“反冒进”而受到过毛泽东的严厉批评,所以在当时条件下,他的作为也就有限了。这一年中,周恩来的题词可能也是受“大跃进”的影响,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已知道的有近20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是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内容和与之相关的题词。1958年2月26日起,周恩来在乘船从武汉前往重庆途中对长江进行实地考察历时七天七夜。他曾在船上主持会议,多次讨论修建三峡大坝的问题。离船登岸前,为乘坐的江峡轮题词:“乘风破浪,鼓足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力争上游。”5月25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与全体中共中央委员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同日,他为水库题词,第一次完整地题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