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是美国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三次大选如美国所愿,选出了他们认可的领导人,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实施似乎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大中东民主计划是否会一帆风顺地在中东地区实现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一朝一夕难以改变,强行推行西方式民主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将是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 大中东”计划,美国将与欧洲国家一起,“ 帮助”北非和中东地区的 !! 个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进行“ 改革”。美国的“ 好心”不禁令世人诧异:美国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美国又要对中东耍什么花招?首当其冲的阿拉伯国家更是被美国的这一计划所困扰,它们都在为如何应对美国的新挑战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3.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不仅给双方带来了严重损害,也影响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伊拉克战争后,2003年4月30日,美正式公布了由其主导制定的中东和平"路线图".那么,"路线图"能给中东带来和平吗?我们认为前景难测.  相似文献   

4.
中东地区历来在美国全球外交棋盘上占据重要地位."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斗争确立为外交的主轴,同时着手推行以维护美国"惟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新战略,中东地区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已逾一月。这位以"变革"为旗号赢得大选的新总统在外交领域似乎并没有食言——从任命新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穿梭外交,到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美国外交新政,再到国务卿希拉里展开的亚洲之行等,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美国新政府将在2009年的春天刮起一阵"外交春风"。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总统布什看来,中东之所以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滋生蔓延,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民主赤字、知识赤字和经济赤字,尤其是民主赤字。为此,他精心策划了“大中东计划”并力保阿富汗、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三国顺利进行大选,目的是“要让民主之风吹遍中东的每个角落”。实际上美国冠冕堂皇的民主盛装之下另有它图。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持续近两周的伊拉克战火仍在蔓延,引起世界普遍关注。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伊朗核危机……中东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动荡局势始终没有平息。谈及动荡原因,有学者认为,虽然不乏中东地区自二战以来的地区内生性问题,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是中东动荡的主要原因。总部设在科威特的"海湾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本奥斯曼在2013年1月14日"中东网"发表题为《"阿拉伯之春"第三年,从乐观走向失落》的文章认为,"阿拉伯之春"以狂飙突进开始,以地区国家经济衰落、社会分裂告终,既没有建立现代民主制度,也没有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没有向青年人提供他们企盼的就业机会,这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美国反过来又改变了世界,至少在中东是这样的。5年来,美国明显将中东锁定为反恐主战场。按照美国的想法,要想根除中东恐怖主义,就必须将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融为一炉,毕其功于一役。然而,5年过去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却因四处碰壁而处在“变还是不变”的战略迷茫之中。“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即由过去强调现实利益和地区均衡的现实主义政策,转为推行一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这项战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在大中东地区发动“反恐战争”,意在“先发制人”地消灭可能…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中东颇不寻常。该年度中东政治最大的看点就是美国政策的大幅调整。由于美国是中东政治的最大外部影响者,因此,其政策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中东热点问题、地区政治力量对比、大国关系均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一年来,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黎以冲突的突然爆发,“烤”验了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展望未来,中东局势的不断恶化,将迫使美国微调其中东政策。美国政策的微调,将对未来的中东局势产生影响。但估计中东热点问题变化不大,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黔风 《当代贵州》2009,(11):3-3
2009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明确提出"把文化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抚慰心灵、振奋精神,也是振兴经济的"灵丹妙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法国政府把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在刺激经济计划中列入文化项目,是"为了国家的前途而投资".  相似文献   

12.
正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7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讲话中,紧密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中东的现实需求,从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中国的中东政策理念,提出中阿合作新举措,中阿双方将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中阿合作开启了新阶段。习主席号召,为实现中阿两大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一段时间以来,阿拉伯国家的发展空间饱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单边主义的挤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夏天,深受贫穷、战乱困扰的中东、北非难民铤而走险,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前往欧洲谋生,形成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潮。欧盟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申请避难者的三大来源地分别是叙利亚、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些国家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权颠覆目标"。美国凯托学会防务与外交问题高级研究员特德·卡彭特指出:"美国领导下的西方国家的政策打乱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秩序,引发  相似文献   

14.
和平 《探索》2004,(5):52-55
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胜利的余威,美国鹰派政治家想将世界变成"美国的世界".然而,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全球化趋势必然将美国变成"世界的美国".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三题     
美国布什政府的基本国策其实不是反恐,而是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式民主。他们认为,所谓独裁国家是危及美国安全的根源,因此,把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式民主作为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支柱。他们制定了“大中东计划”,制定了“颜色革命”战略,打了伊拉克战争。现在,他们又准备拿出大笔资金资助目标国家的反对派,鼓动他们推翻本国政府,建立美国式民主制。布什称,美国的民主经验对世界是非常有用的。这必将牵动世界许多国家,在这里那里造成新的动荡。而民主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迄今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反对民主。然而,冲突…  相似文献   

16.
马钟成 《红旗文稿》2013,(10):34-37,1
1993年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垄断财团的头号智囊布热津斯基便预言:"伊斯兰教的政治觉醒不仅会引发在北面与残余的俄罗斯帝国主义冲撞,而且还可能在南面与美国的统治抗争。"他在欧亚大陆上划出了一个长的"椭圆形",包括巴尔干各国、中东、中亚、苏联地区南部、中国新疆等地区,认为在这个椭圆形范围内将"充满激烈动荡漩涡"。近20年,全世界的热点、焦点几乎都没有离开这个"椭圆形"。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阿拉伯国家核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直要求建设"中东无核区"的阿拉伯国家掀起了一股"核热潮",目前,正式宣布核开发计划的阿拉伯国家已达到12国。阿拉伯国家的新动向与其倡导多年的"中东无核化"原则大相径庭。一直宣扬"无核化"的阿拉伯国家也弃油气选核能,调整核政策来趟"核浑水",到底为了什么2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新年伊始.中东加沙地带战火纷飞。燃于中东的战火和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有很大关联。美国在中东面临战略困局.短期看布什外交失大于得。但在军事革新、控制地缘要地等方面.美国是有一些收获的。美国的软实力受到重挫.战争耗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诱因。但总体看.美国实力依然超强,未来也未必长期陷在中东。  相似文献   

19.
让多数国家感到失望的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6月24日在白宫宣布了中东和平新计划,其核心是要求巴勒斯坦开始全面的改革进程,然后才有可能回到谈判桌上来。即便巴勒斯坦按照美国的要求先把自己建设成民主的市场经济,没有腐败,三权分立的机构,那么他们所能得到的也只是一个临时的国家。虽然布什没有指名道姓,但他在计划中所说的要巴勒斯坦更换领导层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让阿拉法特下台。该计划只对巴勒斯坦提出苛刻的要求,而对以色列则什么要求都没有提。  相似文献   

20.
杨艳新 《党课》2011,(13):79-82
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北非局势发表长篇演讲。这是继2009年6月埃及开罗演讲后,奥巴马两年之内再度全面阐述中东政策。在中东剧变、本·拉登毙命的微妙背景下,奥巴马的“中东新政”格外引人关注。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美国历来视中东地区为战略重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