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1943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积极从事民主运动。这一时期,吴晗写下许多历史杂文,以辛辣的笔锋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加入民主政团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云南大学新任校长熊庆来聘请吴晗到该校当教授。吴晗应聘之后,于1937年9月,离开生活8年之久的古城北平来到昆明。自此,吴晗在昆明战斗生活了12年。  相似文献   

2.
吴晗的道路     
吴晗的道路刘文渊“以血当墨,以笔当枪,为埋葬蒋家王朝,甘作小卒临锋颖;用剧为颂,用史为鉴,因建设人民中国,敢将铁骨傲霜寒。”①这副挽联表达了人们对著名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坚强的民主战士吴晗教授的热烈颂扬与深切怀念。吴晗(1909.8-1969.10)...  相似文献   

3.
1949年11月,时任清华大学军管会副代表、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的吴晗到苏联访问。途中他听到自己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的消息,立即给周总理发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吴晗传》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这是廖沫沙挽吴晗诗的头两句。一个剧本引起一场批判,一场批判引发一场政治运动,这在中国历史上应是绝无仅有的。然而这却真实地发生在吴晗身上。作为一名明史专家,一名政府的高级官员,一名在中国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选择进步、向往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吴晗以他的忠诚与敬业,最终成为20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的悲剧式人物。当然,吴晗的悲剧,只不过是时代悲剧的一个投影。因而,反思吴晗,就是在反思一个时代。假如有助于中国人从思想意识深处,彻底  相似文献   

5.
读史的理由     
鉴于今天的中国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乃是一个空前的、全新的系统工程 ,因此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非但不能如许多迹象所表明的那样忽视历史的修养 ,反而应该更加注重阅读历史 ,只不过其理由似乎已主要不再是如培根所认为的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而是由此强化自己的历史感或即历史意识 ,目的在于使自己变得更为理智 ,并且因此能够更加理性化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1966年乌云翻滚的5月,一天下午,7岁的小吴 彰低着头离开景山学校,他觉得周围一切都变了, 几个月来常听小朋友说他是"大坏蛋"的儿子,他感 到抬不起头来。这天,老师布置写批判吴晗的稿子, 尤其一定要他写。他的姐姐吴小彦那时在北长街小 学上五年级,在她的心目中,爸爸是那么慈祥可爱, 令人尊敬,他绝不会是坏蛋。这些天她从学校回来, 一看到爸爸妈妈就止不住哭,吴晗把她搂过来说: "彦,爸爸知道你委屈,爸对不起你,等你长大了就 知道爸爸是好人了。"他俩从学校领回的批判稿,还 得由吴晗夫妇痛苦地代为起草,再由他俩含着泪水 抄好上交。  相似文献   

7.
读史札记     
陈平、周勃都是辅佐刘邦夺取政权的功臣元老。汉高祖驾崩,吕太后临朝,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暗中结盟,在吕太后死后发动政变,消灭了诸吕势力,迎高祖后裔代王刘恒入朝称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陈平称病不出,问其缘故,陈平说,高祖时,周勃功不如我,这次诛灭诸吕,我的功劳不及周勃,所以应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他。文帝于是任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乃任左丞相。周勃为人敦厚稳重,不喜文学,也看不起儒生说客。任宰相后以元老自居,不甚过问政务钱谷之事。汉文帝即位后很快就“明习国家事”,一日上朝突然问周勃:国家一年判决多少刑…  相似文献   

8.
9.
《党课》2010,(16):110-111
恩格斯病逝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英国伦敦寓所因喉癌病逝,终年75岁。25岁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列宁在撰写悼文时用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作为开头:“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具有继承性。历史是现实的源头,现实是历史的发展,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定阶段。中国历史悠久,各种史料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江山社稷最大的事莫过于盛衰兴亡。在漫长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44年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认识吴晗同志的。当时.吴晗负责民盟联系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的工作.我是民青成员.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的医药救济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我真正参加民盟工作.在他直接领导下.是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由来已久。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从实践上讲,给予社会的不是一种正能量。这股思潮的产生和张扬,同以下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遭到严重腐蚀和侵袭,党风党纪败坏,脱离人民群众,让人诟病批评的地方太多;其二,正确的理想信念即共产主义信念缺失。为了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必须使共产党自身硬起来,必须使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好了,国家好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切妄言诳语自然就没有市场,甚至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3.
(一)闽东苏区以何地为中心?《福建日报》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四日第二版在《福建苏区有几个》的资料中,说的是“以福安、罗源、连江为中心”。这种把三个县并列为“中心”的写法,在逻辑上说不通,于史实也不相符。闽东苏区以何地为中心的史实,正如伍洪祥同志于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在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次老区工作会议的总结发言中所指出的:“是以连旺、福安为中心的”。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读史杂议     
(一)《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在流放中曾与一渔父做过一番有趣的对答。他们的对答,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屈原当时所处的楚国,朝政日非,外患频仍,统治阶层无不蝇营狗苟、醉生梦死,独有屈原清醒地看到局势的严重,为风雨飘摇的祖国忧心如焚。他曾力主革除弊政,举贤选能,修明法度,振兴祖国,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屡遭当权群小的无情打击,其内心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渔父认为,屈原不该这么死心眼,而应随大流。举世都混浊,你何不效  相似文献   

15.
曾珺 《党史博览》2018,(5):16-18,22
正点评梁武帝梁武帝萧衍,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南北朝时齐朝的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东昏侯萧宝卷凶狂暴虐,杀了萧衍的哥哥萧懿,萧衍愤而起兵征讨,攻陷齐都建康。动乱之中,萧宝卷为身边太监所杀。萧衍迎立萧宝融即位,是为和帝。萧衍也因功封梁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前事得失;历史是一座知。识殿堂,可以给人带来智慧和才干。因此,领导干部应做到“三个结合”、把握“四个要点”,认认真真读点历史。  相似文献   

17.
吴晗(1909——1969),一生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文章,是一位在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很高造诣的著名学者。他与袁震在爱情生活上也体现出崇高的道德风尚,给后人留下了一曲至真至纯的爱情之歌……  相似文献   

18.
吴晗,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市副市长。袁震,清华园中的才女,大吴晗2岁。他们在病床前相识,并由此演绎了一段旷世姐弟恋情。  相似文献   

19.
吴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前副市长,曾因一部<海瑞罢官>而举世闻名.袁震之,清华园中的才女,却因重病而久卧病榻.他们在病床前相识,并由此演绎了一段旷世爱情.  相似文献   

20.
李琦 《党的文献》2011,(1):120-122
毛泽东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这些读史批语,一个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注重品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以史为鉴,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读史品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1969年6月3日,毛泽东在武昌读《南史.陈庆之传》时,写下一条令人浮想联翩的批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陈庆之是一员名将,但其事迹在历史上并不算十分突出,毛泽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