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蓓 《黄埔》2009,(5):25-26
在风景如画的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有这样一位广受尊敬与赞誉的黄埔同学:他勤于耕耘、默默奉献,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30余个春秋;他热爱生活,关注民生,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竭智尽力;他热心黄埔事业,积极开展联络宣传工作,为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他,就是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邛崃市黄埔联络组组长、邛崃市政协委员、黄埔二十三期学生王大力。  相似文献   

2.
高林 《黄埔》2007,(5):1-1
黄埔,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光的字眼;黄埔军校,一所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世界著名军校;黄埔同学,一群高举“爱国革命”旗帜的中国军人,他们正踏着历史的脚步,从八十年前向现今一路走来。我分明听见,那是响亮的黄埔足音……  相似文献   

3.
5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成都召开了黄埔后代联谊工作交流会。全省各地、市和部分县的黄埔后代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委统战部王勇策副部长在会上提出,今后黄埔后代工作应立足本职,积极努力为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贡献力量;发挥黄埔军校的革命传统和黄埔同学的优势,为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作贡献;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建设,使黄埔后代联谊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省黄埔同学会召开后代联谊工作交流会@周华贵  相似文献   

4.
宋磊 《黄埔》2013,(4):21-21
89年前,黄埔同学怀着"救国救亡、振兴中华"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黄埔军校,在"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精神哺育下,亲爱精诚,团结奋斗。在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基本内容的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一批批黄埔师生在长期战斗中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贡献;tg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不同党的黄埔同学在面临国家兴亡的大是大非时,总能捐弃前嫌,并肩作战。在战火纷飞的历史变迁中,无数黄埔同学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实践着“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3,(5):4-41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群体。当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满怀救国救民的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走进了黄埔军校;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虽近暮年,期盼统一。他们用壮举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本色,用热血诠释了黄埔精神的真谛,用生命书写了人生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林爽爽 《黄埔》2009,(1):30-32
为了永远铭记黄埔师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激励后人在新时期继续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推动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我刊从今年第1期起将推出《我记忆中的黄埔前辈》栏目。我们热切希望海内外黄埔亲友后代,熟知并与黄埔师生有过交往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邓演达回国组党(续)罗任一军事活动邓演达主张,中国革命必须用武力打倒蒋介石,夺取政权。所以,他首先是运用自己在黄埔时期的威望,组织黄埔出身的军人,拉垮蒋的嫡系部队;其次是联络陆军小学、中学及保定出身的军人,共同倒蒋。邓演达自信,他能领导、组织一部分有...  相似文献   

8.
张新声 《黄埔》2007,(5):60-61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黄埔军校的校歌,李阿澜不知和父亲合唱了多少遍。这首歌影响了父亲的一生,也影响了她——一个黄埔女儿。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广大黄埔同学自己的组织,是团结联络国内外黄埔同学的社会团体,是党和国家联系国内外黄埔校友,联系并做好原国民党海、空军起义人员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其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政治和军事干部的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故取名黄埔军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撼了中国大地,使当时正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孙中山,从屡遭失败和挫折的痛苦中得到了启示。1924年,孙中山先生确定了“联…  相似文献   

10.
佟振玉 《黄埔》2014,(3):9-9
怒潮澎湃,催生黄埔; 抗日军兴,同仇敌忾; 黄埔将士,前仆后继。 北有赵一曼,南有戴安澜;  相似文献   

11.
我的岳父     
张耀辉 《黄埔》2010,(2):23-24
我的岳父王映新,是一位黄埔人,今年93岁了。他虽中等身材有些清瘦,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是高大的。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戎马生涯充满传奇;和平时期,他严于律己、勤奋耕耘、为人师表;逆境中,他耐住委屈、豁达乐观、高风亮节。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情操,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林上元 《黄埔》2013,(4):24-24
(2013年6月14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黄埔》杂志,创刊至今已25周年。25年来,《黄埔》杂志遵循徐向前元帅确定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的办刊宗旨,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生动介绍黄埔军校和黄埔同学的历史功绩,动态反映两岸交流交往情况,系统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公开入岛发行,激发了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友的爱国热情,为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黎克忠 《黄埔》2014,(3):7-7
虽然当前在大陆的黄埔军人都垂垂老矣,但当年爱国家爱人民,不为升官发财,只求为革命献身的黄埔精神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泯灭,相反在共产党长年的教育关怀下,发展得更坚定,更赋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李熙宗 《黄埔》2013,(3):6-6
发扬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建会宗旨,是黄埔同学应该身体力行的义务和责任。什么是黄埔精神?我看应该是爱国革命!为什么说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首先,我们应该从黄埔军校的诞生说起,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时,孙中山先生视察了黄埔军校后在作报告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是希望什么呢?就  相似文献   

15.
姚德垚 《黄埔》2013,(3):7-7
什么是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内涵丰富,说法不一,近些年逐渐趋于一致的认识就是爱国、革命。我赞成:黄埔精神就是爱国革命的精神。报考黄埔军校的学子大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早期的追求革命,救国救民;后期的抵御外侮,保国安民。他们不是浑浑噩噩的一群,也不是寻求衣食的一伙,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09,(2):8-9
云南省1月14日,省同学会召开座谈会,组织会员、黄埔后代亲友和机关同志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31日重要讲话。大家结合省黄埔同学会工作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将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继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17.
陈予欢 《黄埔》2010,(6):20-23
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离于蒋;其军政生涯始终没离“黄埔系”,  相似文献   

18.
袁恒杨 《黄埔》2013,(3):17-18
那些为祖国统一、民族崛起而奋斗的黄埔先驱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成为黄埔军校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黄埔精神至今仍是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及世代后人。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黄埔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传承黄埔精神,必须坚持弘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4,(2):4-27
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即投入到捍卫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去。1925年2月,军校教官、学生和教导团3000余人,与粤军联合组成右翼军,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和棉湖血战中,大显神威,其爱国爱民、勇猛果敢、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赢得了各方的瞩目和交口称毙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第二次出发东征,冒着弹雨强攻惠州,酣战华阳,与东征军各部配合,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军事力量,“黄埔精神”再次大放光彩。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出兵北伐奠定了基础。这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胜利,也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90年峥嵘岁月,90载光辉历程,黄埔军校已成为了一座丰碑、一个象征、一段传奇.作为黄埔后人,在父辈的悉心熏陶和言传身教下,我们对于黄埔军校有着更为特殊的感情,对于黄埔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我们难以忘记,父辈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崇高愿望,怀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心壮志,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革命的黄埔”,义无反顾投入革命的洪流,担当起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任务.他们在统一国家的东征、北伐战争中,在抵御外侮的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用鲜血和生命树立了黄埔军校的巍峨丰碑,铸就了不朽的黄埔军魂,凝结了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