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庆修 《新视野》2003,(4):14-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其核心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领域的首要作用,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确保今后20年,乃至更长远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考与运用》2003,(6):37-38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升位目标的重要途径。近来年,垫江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农村城镇化、城镇工业化、农业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时代潮流汹涌澎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随着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巨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而我国的改革开放又难关重重,进入攻坚战.在这样的严峻情势和挑战面前,我们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昂立潮头,化险为夷,闯过一道道风口浪尖,顺利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就属于过去,事业不能停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在这关键时候,党的十六大根据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向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响亮地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把科技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加深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资源具有的其他资源所无法超越的独特属性,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显现出来。首先,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人口不足20万的丘区农业小县丹棱,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唯一的"科技信息网示范县".全县已有400多名乡村干部、党员科技大户学会了电脑,600多位农民"土专家"已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全县12个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三年内90%以上的村都将配备电脑.去年,"科技兴村"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5元.  相似文献   

7.
建设“小康社会”是1984年邓个平提出来的。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年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们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最终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四个目标和六个标志,而难度最大的是如何才能实现“社会更加和谐”和“民主更加健全”,因此必须从治标和治本两个途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关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任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长期被贫困折磨的民族。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摆脱了贫穷,跨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前线》2002,(12)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则是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赋予时代内涵的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末发展目标的新定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党中央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作出了奔小康的战略决策,在神州大地掀起了奔小康的热潮。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量化评估看,我国已提前5年于1995年实现国民生…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金冲及 《党的文献》2002,(6):3-5,18
跨入新世纪之初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奋斗目标应该怎样确定 ,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非常关心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 :以本世纪头 2 0年为期 ,要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重要历史阶段。提出这个奋斗目标 ,将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 ,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万众一心地夺取胜利。一、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三步走”战略部署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我国在 2 1世纪初的奋斗目标 ,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可以说,十六大报告是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党的十六大就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动员、总部署。“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按照这个部署,我国在上世纪末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人民意愿,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4.
射洪县紧紧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坚持以"科技兴村"为抓手,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学科技、用科技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着力推进科技兴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进军号,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改革开放的实际,也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规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学校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方第 《探索》2003,(2):77-7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丰富的内涵,向高等学校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和任务;高等学校只有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才能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赋予自己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报告的标题最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贯穿于的"三个代表"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只有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现阶段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总结我国目前“总体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方针和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在本世纪头 2 0年的奋斗目标 ,对于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此谈点学习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对“三步走”战略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小康”一词源于《诗·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西汉《礼记·礼运》篇也提到“小康” ,是描述理想社会的一个词语。所谓“小康”社会 ,是仅次于“大同”社会的理想社会 ,有“安康”、“康乐”社会之意。 1979年 ,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 ,第一次用“小康”这个概…  相似文献   

20.
李祝文 《世纪桥》2006,(12):10-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它的科学内涵,科学制定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策.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