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形态是从宏观上、哲学的层次上把握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当代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我们提出子形态的问题,并从多种角度去分析这种子形态的具体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同一维度社会形态的不同具体模式所造成的子形态,以及不同维度社会形态之不同复合所造成的子形态.  相似文献   

2.
行使分类功能的“社会形态”对我们认识社会面貌和性质的多样性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把握社会形态的多样性时,需要对社会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的把握有一个适度的平衡,还需要结合“世界格局”的视野,把握住社会解释系统的“内核”与“外围”的关系,不同维度的构成因素之间复合的“匹配”问题,以及社会形态与非社会形态的划界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宽民 《求实》2003,2(4):53-54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一定发展时期的具体社会形态,即特定的经济形态、特定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有机结合的矛盾统一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依法治国"在各项工作中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工具依次发展的三大阶段决定了社会分工、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形态发展的三大阶段。人类社会的五种非依次更替的历史形态与社会形态的三大阶段存在着对应关系。社会形态的三大阶段各具特征。本文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社会形态上,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在历史形态上,从传统社会主义转向现代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到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的整个历史时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思想的研究与争论由来已久.相关研究可归纳为“社会形态的范畴界定与划分标准”、“社会形态的发展演进规律”、“社会发展的‘三形态’与‘五形态’图式及其相互关系”、“社会要素形态”四个专题.在研究过程中,把社会形态学说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进行整体性把握,把社会形态上升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开展基础性研究,在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动态链条之中考察某一具体社会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两种表述方式。前者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表述,是基于生产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后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或人类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的一种表述,是人类生存活动组织形式的表现,是对人类创造财富的关注和价值选择。社会形态迄今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几个阶段;文明形态迄今经历了前文明形态、内在分裂的文明且已经出现了体现未来文明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关照,同向发展,可以从不同方面指称同一社会历史阶段,但必须予以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8)
近代以来,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路径。尽管这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五形态"的一般图示相比,呈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差异性,但笔者以为: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特殊道路遵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变的普遍规律;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道路的跨越性和特殊性,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进序列的循序渐进性和常规性为其前提和保证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李春江  刘云华 《求实》2014,(8):45-48
近代以来,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路径。尽管这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五形态"的一般图示相比,呈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差异性,但笔者以为: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特殊道路遵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变的普遍规律;近现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道路的跨越性和特殊性,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形态更迭演进序列的循序渐进性和常规性为其前提和保证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超越把"三形态论"与"五形态论"对立起来等认识的分歧,需要立足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社会多维性、辩证演绎、现代社会资本性和多重审视视角,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四个突出特质。  相似文献   

10.
杨胜  孙颖 《唯实》2005,(4):43-45
社会形态的变迁不以个人、团体意志为转移。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三个主体性结构,法治化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其实质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施"依法治国,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为实现这个社会形态的转变,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必然涉及到执政理念中的法治价值,法治信仰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贾高建 《新视野》2007,(1):54-56
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把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还有待于从社会哲学的层次上进行必要的逻辑梳理和整合。而在这个层次上,有关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新的成果可以提供适宜的方法论手段。社会转型是以社会形态为基础的,对于各种不同意义的社会转型可以按照社会形态本身的不同视角去考察,从而纳入一种立体的逻辑框架。所谓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主要应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加以把握,它应是社会形态本身的一种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社会形态下,科学发展观所指导和塑造的主流文化形态与新技术形态下的政治形式、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手段、政治关系一道,体现出对新发展背景的适应、变革。  相似文献   

13.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建设必须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首先要准确把握执政基础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要素,目前学界对执政基础的理解把握有多种视角.文章从制度形态、观念形态和社会形态这三个维度对执政党的执政基础进行建构和分析,试图把握其基本构成和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夹杂在社会主义思潮之中,无政府主义者通过部分译介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论证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传播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脉络及特征.他们的认知有正确的成分,也有模糊和误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形态演进的一般趋势和规律,又揭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探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独创性以及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将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和信息化情境下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技术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双重转型。在此背景下,处于变革中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也出现了现代意识淡薄、交往规则不健全、社会关系不规范等诸多新问题。社会哲学认为,针对业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从思想认识、物质基础和规约建构等路径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交往活动进行重塑,以开创新的社会风尚,生成新的文化样态,最终赢得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虎学 《唯实》2011,(3):35-39
社会形态及其演进的历史辩证法是社会历史观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观点体现了社会形态演进历史辩证法的真正自觉。历史唯物主义深刻表明,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内在逻辑。"资产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个案生动地再现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舆论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形态,需要一定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形态相适应。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舆论战略,首先必须弄清我们所处的社会进程状况,必须对当前社会舆论特点和规律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社会形态,在转型过程中都将伴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社会利益重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现象的集中显现。中国也不例外,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彻底地化解了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增长与供应极度短缺的矛盾,也基本…  相似文献   

19.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理解社会形态范畴的形成,是深化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首个重要成果,其中阐述的异化劳动是研究社会形态范畴萌发的重要基点。马克思正是在对劳动的分析过程中开辟了一条通过生产劳动理解历史之谜的道路,并触摸到了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生长点——社会结构与历史分期思想,从而为社会形态范畴的萌发做了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准备。因此,深入挖掘马克思异化劳动观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形态范畴生成的影响,对于理解马克思如何在研究中从一个范畴转向另一个范畴,最终形成思想之网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和基石。马克思运用当时人类学、实证科学的最新成果,通过对人类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的全面系统研究,在未来社会、原始社会以及东方社会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理论进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社会形态理论中先前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