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黎芜 《瞭望》1988,(Z1)
来自各地1988年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的信息显示:今年部分专业不对路的毕业生将难以分配。去年高校毕业生分配中已出现少数退生现象。看来毕业生分配供需情况正在发生较大变化。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总体数量上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很大。为什么会出现某些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高校改革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大学生对此有什么反应?请看本刊的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7,(26)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大体就绪。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计划协调会议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的37.4万多本科生、专科生和2.3万多研究生,将主要分配到基层,充实生产第一线。国家教委所属高校已经落实,中央部委和地方高校正在落实的分配计划表明:今年分配给能源、交通、轻纺、原材料等国家重点部门的毕业生有所增加,分配给10个边远省区的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30%,分配给工矿企业的毕业生和分配到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的文件中频频出现了“就业计划”的提法,上千所高校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门上陆续加了“就业指导中心”一行文字,两百多万在校生日渐从容地面对一个走向社会择业的大趋势,成千上万家用人单位越过政府“分配”环节把择优的视野投向高校……仿佛在人们不经意间发生的这一切,无不从各自的侧面共同反映出我国在高校毕业生中淡化“分配”、强化“就业”的改革足迹,有关专家认为,这不是一种提法的置换,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改革,它导致今年89万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人预料地顺利,从“分配”走向“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人事局最新统计:1992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今后几年北京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北京市高校毕业生总体供不应求,但学科、专业结构矛盾突出,必须加快分配、招生制度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5.
汤华 《瞭望》1988,(Z1)
寒假前夕,对去年一些大城市用人单位退回大学生记忆犹新的高校88届毕业生,又从报章获悉今年毕业分配将有部分人出路不佳的消息。随着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改革措施的出台,毕业生分配的“铁饭碗”似乎越来越保不齐。面对分配择业的新压力,大学生中跃跃欲试者不少,但更多的是处于企望两全的矛盾心态。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  相似文献   

6.
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十分走俏,分配就业工作比往年顺利得多。4月份,90%应届毕业生就有了去处,而往年同期只有一半左右。目前,北京地区67所高校的近3.2万名毕业生,已离校赴工作岗位报到。  相似文献   

7.
95年度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刚结束不久,纺织院校的毕业生随同全国89.5万名高校毕业生一起,走上了盼望已久的工作岗位,汇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时代潮流中。 回顾高等院校分配就业形势的变化,八十年代后期,曾经逐步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分配”,学生直接面向社会择业、就业。九十年代头两年,“包”分配的趋势反而明显。1992年  相似文献   

8.
上海现有5l所大专院校,每年有二万多名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如1987年,全市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二万四千多人,毕业研究生三千多人,这是一支宏大的专业科技队伍.因此,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对促进和发展上海的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弊端长期来,我们对大学毕业生采取"统包统配"的办法,即:先由计划部门统一下达分配计划,再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调  相似文献   

9.
199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1997年上海高教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规范的大学生就业管理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为此,上海市有关部门对199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199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概况 1997年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共有毕业研究生5300余人。上海普通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39842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6325人,占总人数的66%,专科毕业生13517人,占34%;上海生源毕业生17500人,占44%,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为22342人,占56%;统分生  相似文献   

10.
据四川省有关部门对去年全省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高校毕业生一次到位率为6587%,处在全国中等偏下水平,有30%多的人最终沉积在了地、市、州等待二次分配。今年全省高校专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总数有423万多人,超出去年5000多人,加上省外院校回川毕业...  相似文献   

11.
潘自影  李磊 《学理论》2009,(14):186-187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提高以及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凸显,这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高等教育与市场脱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与市场需求矛盾、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有关。本文分析了这些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兆宇 《学理论》2011,(12):278-279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重要载体,是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其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凭证,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政策的放宽,人才流动的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内容、功能、管理、转递等问题认识不清,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高校毕业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一些成功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本文从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出发,分析了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了可供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未蒙 《瞭望》1984,(34)
今年,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已陆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其中有一种新的流向引起人们的注意:浙江省有八名大学毕业生已到乡镇企业报到,这八名学生分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工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四所院校;在这期间,吉林农业大学四名应届毕业生袁立民、王林、贾禄、王伍又分别接受吉林市郊区专业户刘风文、王润生、盛志祥的邀请参加专业户的生产和经营工作。现在双方已签订合同,并且得到学校、社会的尊重。这是毕业生分配工作中的一个突破。它改变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唯一的流向——城  相似文献   

15.
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确立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统一分配制度。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改为“切块分配、供需见面”。1989年3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经学校推荐,学生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概括地说,就是“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今年,全国大多数高校已原则上按此方案执行。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到1997年,最迟到2000年,国家除对师范学科和某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的毕业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大多数毕业生将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  相似文献   

16.
许尔湘 《各界》2008,17(12)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贯穿高校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对社会的影响.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因素分析出发,探讨做好毕业生文明高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去年、前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分配难”一直困扰着中国1000余所高等院校,牵动社会上下不安,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人才需求由冷转暖,大学毕业生“分配难”徐徐缓解,呈现出人意料的变化。3月中下旬,供求各方在郑州举行年度例会,交换信息,会内代表一如既往,会外代表——自动找上门来的大户格外地多。来自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情况表明,今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总需求量比去年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1.5倍左右,求大于供,而去年同期需求量只是供给量的0.9倍,供大于求。各专业之间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有些专业人才奇缺,有些专业人才积压;工科类、财经类、外语类的部分专业,其需求量是供给量的4—5倍。不是久冷必热而是恢复正常需求转旺来势快,出人意料。主管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同志普遍认为,这同政治稳定、经济回升密切相关。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前两年一些关停并转的小企业恢复生机,生产逐月稳步增长,刺激了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向全国提出宏伟的“十年规划”,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比1980年翻两番。今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1989年的高校毕业生已经奔赴工作岗位数月了。他们是在我国处于整顿经济秩序、“双向择业”、北京发生政治风波的情况下走向社会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国家分配政策的局部调整,以及社会对其接纳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这批特殊时期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呈现出较之以往毕业生不同的特点。鉴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总体而言,社会对这批毕业生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其基本素质是好的,可以在社会实践的锻炼、教育中逐步成熟起来。如分配到天津市天意吸尘器厂的16名大学生,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工厂、农村、学校推销产品,为加强企业管理出谋划策,受到了厂领导的好评。但是,由于这批学生就业于特殊时期,所以他们身上还有一些有别于以往毕业生的新特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胡明  闫振宇 《学理论》2012,(32):214-215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引导地方高校通过设置特色专业、专业能力培养等方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这是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这个经济意识、市场意识都颇为超前的沿海省份,敢于把自己推向市场,在市场中寻找真正适合自己就业机会的有学识、有胆魄的高校毕业生渐渐多起来。浙江省教委学生管理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韩处长说,过去,浙江生源在本省就读的,一般都愿意留在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