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仲泉撰文认为: 一是关于近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个理论概念,也是个历史概念,即有一个界定当代中国历史时限问题。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重要文献,都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划分建国后历史的一个界限。如果承认这样断代,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现代中国”的下限,也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蕴含着本质、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从本质维度来看,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是实践自发性与主观自觉性的有机统一,其内在趋势和规律是从自发性走向自觉性;从历史维度来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既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合理成分的继承与发展,又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属性与内在特征,彰显了其发展趋向;从现实维度来看,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的现实根基。当代中国价值观从中国现实生活出发,以现实世界作为其归宿,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根基。价值观与人的精神生活是内在统一的。随着中国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的历史转换过程。在这一历史转换过程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博弈,带来了社会信仰的动摇与缺失、社会道德的失范与滑坡、价值追求的纠结与迷失等现实困境。伴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环境的变迁,广大人民群众日益迫切需要新的精神生活。鉴于价值观与精神生活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以当代中国价值观整合当代中国政治信仰、重凝当代中国价值共识、重塑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重置当代中国生活方式,以此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杨昕 《探索》2012,(3):19-24
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与内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与方法等方面,对目前理论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对其进展与不足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有其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源。中国梦渊源于古代中国历史儒家的大同小康梦;形成于近代现代中国历史的共和梦;最后完成于当代中国历史的复兴梦,其本质目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和人民幸福梦。  相似文献   

6.
公私观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公私观的内涵与特性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从其内涵而言,当代中国农民的公私观主要包含社会身份、社会事物、社会价值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其特性而言,当代中国农民的公私观表现出了相对性、层次性、时代性、地域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个维度,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中国的历史文化分别相结合。这三个维度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三个维度上都有充分体现,展现出鲜明的实践问题导向、强烈的时代潮流气息、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对历史转捩点的书写,是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的纠结之处,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1949年便是历史的一个转捩点.在大陆的文学史书写中,常用的称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这大都未能完美地把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融为一体,使之真正地呈现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本真面貌.因此,"现代中国文学史"这一新的文学史模型,强化了独立的"学科意识",特别指出了台港澳文学是"现代中国在不同制度不同背景下形成的区域性文学"[1](p82).这就为文学史在对历史转捩点的书写时,把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融为一体,为凸显现代中国文学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提供了突围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是指中国哲学由现代走向未来的过渡阶段的发展.在这个过渡阶段(21世纪前30年内),中国哲学应该从超越中国现代哲学的意义上寻找其发展的基本路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中国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趋势作了大致的梳理,以便说明目前所有现成的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方案,因为没有顾及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失去了指导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意义.要谋求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中国哲学界必须寻找新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当代哲人首先要在三个问题上求得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陈少武 《世纪桥》2011,(11):96-9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代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在讲解历史事件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让大学生明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思想的生成和行为的抉择,做到知人论世、论世知人,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三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的理解和阐释,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为基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福特制资本主义时期与后福特制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变迁,是我们理解当代文化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曾多次论及领导干部学党史问题,他指出:“近年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建党以来和建国以来的历史不是很熟悉,甚至很不熟悉,有的同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不太熟悉。”“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  相似文献   

13.
张树平 《探索》2020,(1):50-65
国家、议题与政策的互动是理解转型中国国家能力建构的重要视角。当前中国以"三大攻坚战"为典型代表的政治议题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节点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由国家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议题偏好,共同塑造当代中国独特的议题能力。政策能力是议题能力的延伸,交叉指向的议题设定决定审慎平衡的总体政策取向。中国作为特定现代国家的国家形态赋能于当代中国独特的议题-政策能力,而"交叉指向"的议题塑造与"审慎平衡"的政策过程又影响和改变着当前中国国家形态的现实构造。在议题、政策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中国政治发展将进入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展与治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理论与价值、政策与制度、技术与艺术之间相互规定的政治发展景观。  相似文献   

14.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大历史和大逻辑,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而伟大发展的基本特征。70年中国文化政策发展是她的历史反映和记录。与之相对应,作为她的精神反映和记录,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文化治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培育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能力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提高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能力结构和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实现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中共党史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民认清只有社会工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大力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党史,这是历史的公论,是现实的呼唤作为当代中国执政党──共产党的历史,无疑是中国现代和当代历史最重要的部分。积极宣传党的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其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历史时期的实际出发,就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尤其是对具体历史条件和当今时代主题、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现代生产力结构和科学技术的功能以及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焦点问题作出了科学解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方法论指导,也为唯物史观赋予了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李鸣  王爱娟 《求实》2007,1(7):65-68
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传统文化的阻滞与现代文化的超越为机制,产生了深刻的文化矛盾,造成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危机。通过建构起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新的价值体系,实现中国人价值观的转变,解决文化矛盾,促成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进行价值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各种法律都相应的处于变革之中,宪法也不例外。本文试图解析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阐述中国当代宪法修改的特征及其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并追问如何通过进一步宪法修改以更好地推动社会转型。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之基本内容所谓的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由一个形态全面向另一个形态转变,其中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运行、社会的价值等层面的转变。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之中,具体而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意识的转变个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19.
同"三个选择"一样,改革开放也是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应成为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一个基本线索。这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上认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厘清对于改革与革命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家谱、族谱作为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尊祖、敬宗、睦族、收族的重要意义,彰显了人们共同的"大家族"心理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数千年来,中国不断有编修家谱的风俗。但是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家谱的内容和形式有不同的变化,并且修谱的目的和意义也有所差别,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之后,修谱也从官方普及到民间。当代民间修谱之风盛行,从其内容和形式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传承至今的宗族意识的嬗变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探讨当代民间修谱之风盛行的原因,以及宗族意识的现代变迁与利弊,可引发人们对当代民间修谱热的反思及对宗族意识的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