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现有农村老人国家供养的可行性 (一)农村养老金支付标准 我围农村60岁以上老人约有1亿人,如果按城市的标准发放养老金,罔家财政每年将为此增加3000至5000亿元的开支。而我国2004年度税收总额为2.5万亿元,罔家九法承受这样的养老金支付标准。但是,据唰查,我闭农村经济目前还是一种半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向农村老人每人每月支付100元的养老金,对农村老人的保障程度,就能相当于城市老人取得300至400元养老金所发挥的功效。对未经过缴纳保险费而商接由罔家供养的老人,以平均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支付养老金,能被农村社会普遍接受。如闽北三个乡镇的十一个村百来个农民家庭,他们普遍接受每人每月100元的养老金标准,约有20%的家庭认为国家可以在经济发展后适当提高养老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暴露出诸多弊端:一是供养渠道不够通畅、来源单一,且不稳固;二是供养标准偏低;三是供养方式不当,五保老人孤苦无助的状况无从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其供养方式应该得到改进,其生活质量应该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就地集中供养是一条好路子,值得推广。 就地集中供养的具体做法是:在五保老人较为集中的村或大的自然村,多渠道集资兴建“五保新村”,将附近的五保老人集中到“五保新村”中来供养。“就地集中供养”的  相似文献   

3.
苏星 《当代广西》2011,(24):12-13
2003年起,贺州市政府针对农村五保人口生活质量差、住房条件差、就医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五保村建设,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模式投入不多,效益却很大,能将全村的五保老人都容纳进来。为此,民政部评价这种供养模式"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中央政府致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对农村五保户有效供养的问题,是五保供养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称为"贺州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4.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钟 《今日浙江》2004,(6):32-33
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一个群体。去年初,省委、省政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的高度出发,提出了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目标,三年内全省要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这项决策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因而得到了城乡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江山市委、市政府抓住江山被列为全省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试点县(市)的契机,全力推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积极改善五保老人的生…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是当今世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有25%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35年,全国更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将达到65岁。然而日本老年人不仅工作时间长、身体健康、寿命长,而且国家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能供养这些老人。日本是怎样在全球国家共同面临的老龄化社会问题中寻找到自己的出路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他们普遍存在着生存压力大,生活水平偏低,心理负担重,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看病问题较突出等诸多问题。我国农村传统的供养老人方式——家庭供养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完善和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已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一)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筑"新巢"。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活动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山东省胶南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状况等方面向社会郑重承诺要办好八件实事,其中直接涉及到民政工作的就有三件:一是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保障农村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二是建设好七处镇(街)中心敬老院,对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三是对农村低保家庭实施医疗  相似文献   

9.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菲 《理论月刊》2003,(3):142-143
从农村老年人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来看,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为了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力度,提供道德支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老人提供法律支持。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宋清龙 《世纪行》2014,(1):34-34
<正>当前,我省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由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年老多病,农村养老整体状况堪忧,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个人自我养老后劲不足、难以为继;二是空巢老人身心疲惫、处境艰难;三是五保供养标准有待提高;四是子女相互推诿不尽赡养义务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家庭日趋小型化导致养老能力不断萎缩;二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三是针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力度不足;四是孝文化及其支持体系衰退造成尊老敬老传统淡化。  相似文献   

11.
桃红柳绿,春暖花开。3月12日,四川省副省长欧泽高在苍溪县陵江镇文焕村探访了韩绍金、韩绍义和任成志三位老人,并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欧副省长是专程前往苍溪县参加四川省救灾救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座谈会并调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欧副省长对韩绍金说:“老人家,你们村开展养老保险吗?”“开展了!”在一旁的韩绍义、任成志两位老人补充说:“前年就开始了、”“养老保险好不好?乡亲们都愿不愿参加?”欧副省长接着问。“养老保险是政府给农民办的好事,领导为我们想得周到。”三位老人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12.
毛绍烈 《中国民政》2003,(11):12-13
党的十六大指出 建立健全与全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其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生活在农村中的五保孤寡老人.是我国社会各阶层中最为显著的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供养问题.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做好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解决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村五保老人供养问题.对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从去年开始,我们钟山县在农村五保供养方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中提出: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今年全市民政工作将落实九项重点任务目标:一是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提标.扩面任务.扩大城乡低保的保障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入学生活补助制度”;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每年标准将达到2200元和1800元。二是全面开展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五市三区建立市(区)级为民服务代理中心达到50%.街道(乡镇)建立为民服务代理室达到30%;市内四区的为民服务代理站建成率达到30%。三是进一步完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养老服务“双千计划”.即市内四区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使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26张;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使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困难老人达到1000人以上。四是全面构筑“大慈善”格局。五是确保实现“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年内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完成率达到35%。其余的四项重点工作分别是.推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切实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确保福利彩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筹备召开全市第十二次民政会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举措。战后日本高度重视并较早建立起了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和农村人口、许多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依据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容和特点,找出对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借鉴之处,从而为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超过了1亿,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农村的贫困老人是城市的3倍。由于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成为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2009年9月4日颁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预示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正式启动,这将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试点意见》明确提出“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17.
汤芝兰 《思想战线》2003,29(5):82-87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赡养功能弱化、老年人精神生活匮乏、就医难、孤寡老人供养标准低、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缺失等。要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建立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自我保障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振耀(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失能老人服务现状与对策我国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存在三大困难。一是基本生活缺乏社会保障。农村老年残疾人中靠自我养老或靠子女供养的在80%以上。我国1000多万重度残疾人中,仅有100多万因年老、年幼  相似文献   

19.
成都:推进农村社保工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民庆 《新重庆》2006,(10):44-45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概念.是指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民自愿参加.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农村人口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成都市在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农民老有所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成都市委政研室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社保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多数农民.不愿意逐年缴费参加社保。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则持观望态度。二是基于现实利益.劳资双方参保认识不到位。据统计.2005年在成都市居住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有140万人.这些外来流动人口中农民工要占相当数量。雇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一些私营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差.对参加综合社保存在抵触情绪:有的农民工虽然参加综合社会保险可以享受工伤补偿、因病住院医疗补偿和老年补贴三项,但目前能得到的利益只有工伤补偿和住院医疗补偿。三是贫富悬殊大.农民的社保需求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按国家有关保障政策,"五保"老人可以住进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但是由于农村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传统观念及多数老人不喜受约束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五保"老人不愿意住进乡村敬老院。江西省遂川县现有"五保"老人3581人,其中住进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440人。部分非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家庭生活不富裕,住房存在漏雨或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