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红头文件”并非法律用语,是对各级政府机关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的俗称。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如何规范“红头文件”,及时纠正其中的“问题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方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完善制度。同时,有关专家建议可以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让司法和行政手段形成合力,遏制“红头文件”乱发、滥发。  相似文献   

2.
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红头文件”过多、过滥、只公布不废除等现象。对此,一些省市政府立足于做“减法”,推出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变繁杂的运动式文件清理工作为长效清理机制,提高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有一种“心理惯性”.凡”红头文件”规定的东西,一定会被人们奉老神明。不但普通百姓存有这种心态,就是一些官员也有这种看法。但是,如果把“红头文件”作为政府向公众强行摊派借款的“尚方宝剑”,那不免显得太荒唐了。  相似文献   

4.
《山东人大工作》2006,(7):61-62
最近,河北省将对2005年底以前出台实施的政府“红头文件”实行“后评估制度”,对那些不解决实际问题,或时过境迁、失去继续实施必要,以及与新出台上位法相悖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红头文件”,向干部职工强行借款,早已被专家学者认定为违法行为。对此,笔者不想多费口舌,惟一想问一问,政府“法制办”缘何成摆设?我国各级政府都设有一个“法制办”,审核、修改本级政府及各部门起草的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草案,是其的一个重要职责,而违法“红头文件”为何还屡屡顺利出台呢?  相似文献   

6.
《时代主人》2006,(4):25-25
为方便社会公众对各级“红头文件”的查阅和监督,今年郑州市及各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在发布之日起3日内在网上公布,并力争规范性文件备案率达到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掀起的招商引资热潮中.发布“红头文件”为投资者创造“超国民待遇”.早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法宝”。一些地方成为多种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地,大概正是拜当地政府创造的“超国民待遇”所赐。与此同时,外地投资者综合利用当地的各种“优惠政策”.还可以大肆兴办“血汗工厂”、“污染工厂”等,既用不着担心被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所发现.也不用担心受到当地群众举报之后被查处。一言以蔽之,凭借一系列提供“优惠政策”的“红头文件”,当地就会变为违规违法生产行为的“避风港”.甚至变为更多违规违法的其他行为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每年产生的数以万件的“红头文件”中,违反法律、有悖政策、显失公平的“问题文件”为数不少。据某权威部门披露,“红头文件”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方面:一是设定公民义务或剥夺公民权利无法定依据;二是违反国家行政处罚法,擅自设定行政处罚内容或自行规定罚没款的收缴方式;三是无行政审批设定权的机关,擅自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或增加行政审批环节和条件;四是规范性文件制定技术上不够规范;五是强调管理相对人义务多,规定管理机关责任和制约措施少等。  相似文献   

9.
百姓语录     
《公民导刊》2006,(11):56-56
据报载,湖南请群众为当地“红头文件”纠错,并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专门机构,欢迎群众为“红头文件”纠错,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将认真审查,督促纠正。截至目前,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政府共备案审查各类“红头文件”近14000件,纠正违法、不当、不协调和违法制定技术规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407件。读罢此文,感慨万千。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既是避免“长官意志”、“瞎指挥”的有效措施,又是发展民主政治的有益探索,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吴兢  白龙 《人大建设》2008,(10):34-35
引子 因鼓励公务员“下海”,一份名为《关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的“红头文件”今年5月22日在河南商丘出台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红头文件”是老百姓对规范性文件的形象称呼。多数“红头文件”为推进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秩序、服务社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有部分“红头文件”为强化地方、部门利益,闯红灯、越雷池。2005年6月,河北省东光县文教局下发文件,要求该县办学条件最好的实验小学,将今年的招生对象确定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  相似文献   

12.
城事     
《公民导刊》2007,(11):4-4
拟立法监督“红头文件”;政府承诺不能兑现须说明;  相似文献   

13.
张郁 《人民政坛》2010,(11):6-9
据相关统计,在行政管理中对社会发生效力的文件,85%是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被喻为“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在管理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滥用公权侵犯老百姓合法权益的现象。近些年来,规范“红头文件”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得到重视,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06,(2):44-44
近日公布的新版《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表明,明年起对新发布的红头文件实行“定期死亡”制度:新发布的红头文件只在有效期内有效.过期立即作废,有效期从发布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这是全国首次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有效期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有利于形成一个动态的红头文件淘汰机制,通过一种自动失效的方式,促使规范性文件及时更新,从而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符合红头文件本身性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11,(2):2-2
记者日前从厦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若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有异议,可以申请审查。这是厦门首次建立“红头文件”异议制度,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真正将“红头文件”纳入社会监督视野下。  相似文献   

17.
城事     
《公民导刊》2007,(4):4-4
北京:立法起草可实行公开招标,陕西:强化政府“红头文件”监督,山东枣庄:建立检察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18.
陈军 《辽宁人大》2006,(1):42-42
打着自愿的旗号,实施强权的事实,这种行政作为注定是要受到老百姓反对的。日前有媒体报道,黄山市徽州区区委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徽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借款暂行办法》,强行向干部职工“借款”。文件规定的借款总数是3000万元,截至2005年8月底,黄山市徽州区以政府文件形式向该区各乡镇、街道、单位的干部职工借款23325万元,涉及人员1898人。很多干部职工对此意见颇大。 依法行政的口号我们已喊了很多年,一切行政行为均应在法治的轨道上展开的重要性也早已灌输到了各级行政职能部门,为什么还屡屡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逆法“红头文件”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也是我们编辑这组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汪金友 《前进》2001,(4):7-7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深圳传来一条暖人的喜讯:从 2001年 1月开始,每一个深圳的市民,都可以订阅市政府的“红头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并公开宣称,“从今年开始,市政府的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必须通过法制部门审查,统一对外发布公报才有效。对于没有统一对外发布公报的文件,群众有权拒绝执行”。  谁都知道,文件都是发到有关部门,交给有关人员。也只有这些领导者、行政者和执法者,才有权阅读文件、解释文件和执行文件。至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只有老老实实遵守的份。倘若要问为什么,高兴了,回一句:“这是…  相似文献   

20.
“‘一号文件’折射政府强农意,‘三农’问题突显国家富民心。”虎年春节前夕.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七个涉及“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次文件的主题是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