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美关系跌宕起伏、波折不断,两国虽是同盟,但常龃龉而不和。戴高乐退出北约军事机构曾使法美关系陷入危机,2003年两国又因伊拉克战争交恶,可谓是"麻烦的伙伴关系"。但近年来法美关系逆转走强,合作日渐升温,2014年2月10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邮报》联名发文,称两国紧密合作同盟获新生。法国的一位高级外交官说,法国现在感受到了真正的友谊,而不仅仅是伙  相似文献   

2.
有部用真实战例改编的电影——《黑鹰坠落》,片中昵称为“夜行者”的美军第160特种航空团用MH-60黑鹰直升机载着美军最神秘的“三角洲”部队前往摩加迪沙市中心拯救伤员,索马里人用RPG-7火箭弹就击落其中的一架黑鹰的镜头相信许多人仍记忆犹新。2003年11月7日上午,一架载有四名机组人员和两名官兵的美陆军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提克里特附近底格里斯河畔坠毁,  相似文献   

3.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自今年1月20日以来,驻伊拉克美军部队已有7架直升机坠毁,这一数字比驻伊美军2006年全年的损失量还多.其实不只是伊拉克,美军以前在其他海外战场也经常有直升机坠落的事件,这是由其技术弱点、作战环境和很多其他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迅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萨达姆政权垮台后,伊拉克国内安全形势急剧恶化。在四年多的时间里,美军已有3880多名士兵在伊拉克丧生,另有超过56000名美军官兵负伤。而伊拉克平民的伤亡情况更加糟糕,据估计,自从2003年4月萨达姆政权垮台以来,伊拉克国内平民伤亡的人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2,(1):28-29
2011年12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美军撤出伊拉克进入科威特,这场长达9年,美军耗资近万亿美元、造成超过10万名伊拉克平民和4500名美军死亡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2011年12月14日。伊拉克费卢杰,居民举行集会,庆祝美军完全撤离伊拉克,长达9年、造成1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的战争终于结束。他们手拿在美军袭击当中被杀害者的遗像,大喊反美口号,点燃美国国旗。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13日晚8点30分,萨达姆·侯赛因,这位曾称雄一时、令美国总统布什父子恨得咬牙切齿的伊拉克前总统,终于被美军在他家乡提克里特的一个小小的洞穴中活捉,舆论一片哗然,伊拉克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3月18日,美国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亲自向布什总统汇报了最后敲定的“倒萨”作战方案。伊拉克战争“前敌总指挥”、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将军则亲自坐镇卡塔尔海湾战区总部。尹拉克周边地区近30万美英三军官兵更是有“箭上弦、刀出鞘”的架势虽然此前一天.布什亲自给萨达姆设立了48小时最后期,然而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却出来造势说,美军可能在48小时尚未过去的情况下,就突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种种迹象显示,“倒萨”行动似乎开始了倒计时阶段。美军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1月11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正着手研究修改《周边事态法案》,计划将“台湾有事”纳入“日本有事”范围,未来只要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周边事态”有事,美军即可使用日本机场港口。此前,日本与美国还举行了夺取岛屿的联合军事演习。以日美同盟为依托,日本继续向国际社会鼓吹“中国威胁”,其防卫厅长官访问英国时鼓动其继续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持审慎态度。种种迹象显示,日美联手干扰台海问题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对日美同盟,中国应该怎么看?本刊特约何家栋先生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9.
许多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在当年被苏联无情地桎梏在“铁幕”后将近半个世纪后,一个更加亲西方(准确的说更加亲美)的波兰让世界感到震惊。自从1998年波兰与匈牙利、捷克一同加入北约后,2003年9月3日,由波兰少将蒂什凯维奇指挥的多国部队从美军手中接管伊拉克中南部地区的防务,这支大约9200人的驻伊拉克多国部队中有2300名波兰军人,与强烈反对向伊拉克派兵的法德等欧洲传统大国拉开明显的距离.俨然是美国在欧洲坚定不移的新盟友。新一代的波兰国防军能否跟上国家急速“回归欧洲”的步伐,完成北约所要求的现代化改造,参与北约范围外的军事行动,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成为一个国家意志的重要反应。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长达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2003年,美军仅用三周时间便占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开启一场战争远比结束一场战争难得多”,伊战不仅使美国深陷“帝国的过度扩张”,更是让数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撤军仪式的讲话中承认,伊拉克今后仍将面临恐怖主义、国家分裂、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迈进的前奏 2004年1月16日晚,日本自卫队先遣队从国内启程,17日抵达科威特,在美军“弗吉尼亚”营地为赴伊作准备。这是日本政府打着支援伊拉克重建的旗号,执意要把自卫队派到战争状态下的伊拉克的第二步行动。3周前,日本  相似文献   

12.
<正>特朗普执政后,美日两国通过首脑会晤再次确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这一动向进一步确认和增强了美日联盟机制对华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在此背景下,防范美日同盟的对华针对性行动,理应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不久便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确认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向国际社会展现美日"牢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3月26日,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MEGA)德—日—俄编辑小组成员宫川彰先生应邀在中央编译局作了题为《伊拉克战争与世界经济》的学术报告,并和本刊编辑部成员作了进一步的学术交流。现将宫川彰在报告和学术交流中的主要谈话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和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日前报道,当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缓解国内外反对向伊拉克动武的压力,向新闻媒体重提“零伤亡”的作战理论时,包括美军高官在内的许多军事专家都不屑一顾。因为开战后,以美军为首的“倒萨”大军最怕的不是伊  相似文献   

15.
遥远的狐蝠 2003年7月6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以西约250公里的阿尔·塔卡度姆空军基地(al-Taqaddum AB)附近的沙漠中发现了大约30至40架伊拉克空军的战斗机,其中一架编号为25107的米格-25狐蝠战斗机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读者与编者     
《国际展望》2007,560(6)
澳日防务协议的背后澳大利亚与日本将于2007年5月签订防务安全协议,这项协议将使澳大利亚与其头号贸易伙伴日本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此协议是除《日美安保条约》外,日本与他国签订的第一个防务协议。对于这项双方声称没有任何军事目的的协议,澳日两国都有着自己的打算。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美国空军运输部队一直是其全球力量投送的关键环节。伊拉克战争期间,空军运输机和加油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保证部队快速部署至战场,并且独立完成了其它一些艰巨的保障任务。△空运部队作用彰显 在2003年土耳其拒绝向美军提供进攻伊拉克的前沿基地的情况下,C-17以其超强的空运能力,保证了美军在伊北部的前线作战。在南部战区,C-17和C-130运输机及时为地面部队提供补  相似文献   

18.
当美军于4月9日进入巴格达、逐步控制伊拉克局势后,当许多媒体记者开始转向报道“后伊拉克”时代安排时,美军技术专家们的思绪却仍停留在3月26日至28日的战斗中,那段时间,美军在伊拉克南部与伊拉克小股部队作战时连损多辆硕大无比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令美军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伊拉克人究竟是凭什么武器摧毁如此现代化的庞大坦克,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能打坏M-1A1坦克的只有T-72坦克,可美军至今也没看见它的影子。经过对坦克残骸的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宣布向阿富汗增兵1.7万,由此,驻阿美军的数量将达到5.5万,7月16日,国防部长盖茨又称美国2009年派往阿富汗战场的美军人数可能高于原定计划;2009年6月31日,美国根据2008年底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签署的“驻军地位协议”,从伊拉克城镇撤出战斗部队,完成了第一阶段撤军任务。撤兵伊拉克和增兵阿富汗标志着美国新政府反恐战略调整进入实施阶段,同样是反恐战场,美国却分别采取了撤兵和增兵两项截然不同的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9日下午,日本政府连续召开安全保障会议以及临时内阁会议,最终以内阁决议的形式,正式确定了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基本计划.在身为日本援伊政策的中心人物的外交官遇害身亡尸骨未寒之际,朝野各界尚且论争纷纭之时,日本匆忙之中的断然举动,彰显出其中蕴涵着耐人寻味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