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5,(5):33-34
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半数以上,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身不足,加上缺乏有效的信息,不少人因此错失发家致富的良机,即使是生产发展起来的女能手、专业户也多半未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经常导致“种啥啥多,卖啥啥难”的局面。广大妇女迫切需要获取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章丘市妇联想妇女群众所想、急妇女群众所急,多次到省市妇联争取资金、  相似文献   

2.
转移之战     
农村人口居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仙游县的县情。如何把农村实有劳动力56.58万人迅速转型,提高收入?仙游县的决策者及职能部门,把目光瞄向了劳务输出,他们借助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速度,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转移之战”。据初步统计,至今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多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劳务经济的和谐发展。今年4月,该县被劳动保障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4.
迎着温暖而明媚的阳光,长泰县兴泰工业区又有42个村民搭乘专车,前往厦门务工就业。至此,长泰县至今春以来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37272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约50%。忙碌,不盲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渠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泰县连续两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为民  相似文献   

5.
长汀是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近5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00多人,高峰期全县的下岗失业人员达8000多人。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汀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一户一就业"工作,向外组织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前,全县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户均1.5人,按人均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亿多人。而且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还将不断增加,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将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我国迄今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三农”国家,农村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多,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多,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多。而在新世纪之初,我国“三农”问题又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  相似文献   

8.
王峥 《新东方》2007,(4):10-12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农村劳动力不同于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广义农业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来划分,而农村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地域来划分的,其数据范围要比农业劳动力广泛,既包括农业劳动力,也包括农村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绝大多数的文章和书籍中,经常把两者通用,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劳动力如不作特别说明亦是此意。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大,供过于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仅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15亿。庞大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使我国的就业面临巨大的难题。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一个最突出...  相似文献   

10.
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富余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十分突出而重要的问题。寻求什么样的转移途径,没有固定的模式。对此,笔者试做些探讨。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以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为前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许多农民纷纷走出家门、走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据统计,1999年,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达6000多万人。"十五"期间,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江西省分宜县每年有6.22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丁,占农村劳动力的60%;有3.06万留守妇女,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近60%;有1.11万留守儿童,占全县儿童的13.4%。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多、留守儿童多的“三多”状况,在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必然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并不顺畅,除传统制度因素外,直接因素是大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寻求经济法规制框架,这既是经济法的现实使命,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据人口专家预测,在2000年前,中国农村将陆续有1.3亿多个劳动力从务农转向其他行业,同时,还有7000万青少年在陆续成长为适龄壮劳力,总共将有2亿个新增农村劳动力投入市场。可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以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发展进程,繁荣县域经济。从潼南来看,应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潼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推进。一、潼南县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潼南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有劳动力45.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57%,可以转移劳动力近30万人。2005年我县劳动力有21.3万人在外打工,收入10多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9%左右。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县的城乡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7,(4):12-13
调查显示,虽然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省劳务输出人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数量仍有较大的差距,到2006年底,我省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868.5万,尚有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湖北实际,湖北农村有300多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抓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全方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结构为重点,以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带动其他结构的调整,以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带动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结一些地方的实践经验,当前  相似文献   

19.
张奇 《重庆行政》2008,(3):41-4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亿多农业人口,4.9亿农村劳动力。这既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是沉重的人口负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不少农民开始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在各级政府的助推下,农民进城务工被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劳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时间,农村约50%的劳动力涌向城市,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民工潮",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  相似文献   

20.
姚静 《前沿》2006,(6):201-203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和利用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为此,本文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和利用的战略性举措。一方面,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职业教育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