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道德学问为世所知,获得盛誉。我读他的著作,谈不上有深刻的体认,但却很欣赏他有关"做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遗言——"做人有三个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这三种错误,是提醒做人的哲  相似文献   

2.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又一重要创新性理论。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在强调"三个自信"理论的同时,也须处理好它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既不能因为片面强调自信,就"妄自尊大",从而放弃和否定改革开放,犯走回封闭僵化老路的错误;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改革开放,就丧失了自立、自强、自尊和自信心,从而陷入"妄自菲薄"的盲信中,犯走上改旗易帜邪路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正被毛泽东誉为"最好的共产党员"的开国大将徐海东有个习惯,在我党刚进城的时候,凡有老部下来看望他时总要问:犯政治错误没有?经济上贪污没有?同老婆离婚没有?这"三问",独一无二,入木三分。徐海东的"三问",不仅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更凸显我们党老同志之间的相互爱护和关心。"犯政治错误没有?"问的是思想;"经济上贪污没有?"问的是廉洁;"同老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人一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德与位不相适应,思想就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习仲勋一生没有犯“左”的错误,始终坚持并倡导实事求是,他在陕北土改期间给毛泽东连发三封反“左”电报的故事广为流传。毛泽东曾称赞他“能实事求是,是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是习仲勋一生的做人原则,也是贯穿他革命生涯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6.
国外有一家公司,年底考察干部时除了看年终的业绩还要看工作中是否犯了错误,一年中一点错误也不犯的人不能提拔。公司认为:一点错误也不犯的人,总是踏踏实实,按部就班,离开了上头指示就觉得没了主心骨,无从下手。这样的人缺乏创新意识,容易墨守成规,遇到突发情况时就很难做出临机决断。公司的结论:这样的人虽然老实听话,忠诚可靠,但实属平庸无能之人,如果提拔这些人来占据要位,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公司迟早要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不予提拔。当然,一个人想犯点错误并不是难事,但这种“不犯错误不提拔”的用人观念可以启示我们:在选人用人上要…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日前指出,构建学习型政党,有三个方面的学习尤其要抓紧。第一是向自己的历史经验学习,包括向自己犯过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正>总经理经营公司最容易犯七大执行错误:完美强迫症、奖励错位、眼睛里只有明星员工、到处是重点、过早乐观或悲观、不放弃任何机会、迷信创新。在经营公司可能犯的错误中,最致命的是总经理犯执行错误,因为总经理犯的错误会对企业构成致命的影响。总经理容易犯的执行错误如下。第一大错误是完美强迫症。患有完美强迫症的人,往往难以容忍细微的过错和失误。执行中的完美强迫症最大的问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严以修身"。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人的一生无非是在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做事,一个是如何做人,而且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清清白白为官固然重要,踏踏实实做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的是堂堂正正做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人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格、人品作铺垫,迟早都要跌跤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长征的原因1965年3月24日,毛泽东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说:"我们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三十万军队剩下了二万五千人。这就有收获了,头脑清醒了,高兴了。想一想,为什么会如此?就是因为犯了错误。这时候,腿说话了,因为腿发痛,路走多了。这就是我们犯的错误。于是我们清算了错误。"1965年8月5日,毛泽东会见  相似文献   

11.
正"这就是历史,一个徒然的无限重复;那些有着渴望眼神的年轻人也会犯我们犯过的错误,他们也会因为同样的梦想而误入歧途;他们也会痛苦,会怀疑,会屈服,会变老。"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美国哲学家、诗人乔治·桑塔亚那的一句话:"忘记历史的人,必定会重蹈覆辙。"我不知道他们是否重视历史,但是我看到的是重蹈覆辙者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就要修身,修身必学国学;修齐治平君子之德是领导干部特有的精神滋养和文化标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清:当官执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就是今天常说的廉政、清正,也就是"三严三实"中的严以律己、谋事要实。还有今天不常说的慎政,做官谨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不能心血来潮、独断专行、盲目决策,也就是"三严三实"里面所说严以用权,避免决策不谨慎、  相似文献   

13.
臣杂种     
<正>领导犯了错误,谁必须给顶缸,谁就是杂种马克·吐温喜欢骂人,对国会议员他这么骂:"美国国会议员有一半是狗杂种。"惹得国会议员们公愤起来了,大家都要来扇他的耳巴子,马克只好赶紧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一个领导干部的修养高下,往往影响到其境界和作为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列在首位。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有什么样的修养,就有什么样的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以修身不仅是国人对从政者要求的起点,更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底线思维,如今已经上升到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成为作风建设的新标尺。作为领导干部,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努力做严以修身的表率。严以修身重在修"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总开  相似文献   

15.
<正>"三严三实"从做人、做事、待人、待己、用权等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说到底就是做人做事的问题。一、做人要忠诚任何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有多重身份。在室里,对我自身来说,就有共产党员、党史工作者、处室负责人三重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共历史上,王明和博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教条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在抗战初期又同样犯了右倾错误。因此,往往把他们相提并论。确实,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他们都很有才华,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在很年轻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在青年中有影响的人物;都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理论水平很高;都以极"左"的态度积极参加了反对"立三路线"和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调和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谢新水 《探索》2020,(2):34-44
人工智能的监管包括法律层面的规制、伦理层面的引导和公共管理层面的治理,但所有的监管都不能回避人工智能的"类人性"问题。因为,人工智能问题的起点是人性,来源于人性的"做人难"会不断地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赫舍尔的《人是谁》一书揭示了来源于人性的"做人难"及其主要表现:人用思维行动却难把握情绪;人用价值判断却难自我认同;人难以承认现状却要服从现实。在"后人类"阶段,当人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比拟上帝"造人"时,其深层动机是展示"智慧";当人类利用人类基因工程比拟上帝"造人"时,其深层动机是突破"有限性"。人工智能时代来源于人性的人工智能监管难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类人"决策能力的"统治性"监管难题;二是来源于"类人"自主性认同的"冲突性"监管难题;三是基于"类人"情感与意义追寻的"重叠性"监管难题。为促进人类和"类人"的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监管理论要思考监管对象的新特性。只有从人性的"做人难"来思考人工智能的监管难题,才能有效解决"类人"社会化、组织化后所形成的"人机共生"困境。  相似文献   

18.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 第一,可以使我们避免急于求成的情绪和各种脱离实际的“左”的错误。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几次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又曾经出现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如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这些错误的产生,与我们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李立三曾犯过“立三路线”错误 但他从不讳言自己的错误,经常向人们作自我批评。 一次,他和几位不熟悉的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见面,有位心直口快的同志,一听说他是李立三,马上就说:“啊!你就是立三同志,人家说你犯过错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同志觉得他这样问太唐突,责怪这位同志冒失,可李立三毫不介意,向他们讲了自己犯过的错误,要大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这"三个不能"的要求,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划出了面对大是大非不能为之的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