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泛娱乐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并已超越自身范围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它突出表现为政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其本质是给人带来生理方面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高度依赖,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历史价值观随意化、文化价值观功利化、道德价值观失范化、人生价值观漠视化、审美价值观庸俗化等消极影响。因此,亟需遏制"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应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入手,强化学校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少年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价值观;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塑造"价值生产"秩序;促进"多重主体"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并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白蕾 《学理论》2013,(9):187-188
教育作为现代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对于青少年健康而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持久而基础的作用。但随着"5+2=0"教育现象的出现,家庭教育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日益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种局势下关注家庭教育,以创新的思路和渠道来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对于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是政党的重要标志。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作为先锋战士的当代共产党员,在新形势下如何树立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以适应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共产党员价值观进一步丰富,但也需看到极少数党性不强的共产党员出现了价值观的迷失。概括来说,这种迷失表现为,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和多文化的国家,为了使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在青少年中形成认同和内化,强调本民族的社会传统和国家认同,新加坡编织了立体网络,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四方相互协调,积极互动,为青少年共同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曾楠 《理论导刊》2014,(3):85-88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文化的律动是价值认同的生成条件与韵脉。审视文化多元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呈现主流文化退隐下教育导向模糊、"三俗"文化泛滥下教育引力式微、他者文化僭越下教育内化受阻的困境,也承载着比较、对话、互动情境中核心价值观要素确证与完善、认同建构与提升、内化理性与自觉的机缘,在此境遇中,注重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意识形态的指引、主体认同的确立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国式路向。  相似文献   

6.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公民,当代90后是一类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真真正正伴随网络成长起的一代。这种特殊成长背景在赋予了他们特殊群体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价值观念的偏差。如何使当代90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承载着重要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义务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报端,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反思。笔者认为,史怀泽提出"敬畏生命"伦理学,中心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实践伦理观为指导注重德性行为塑造;以树立平等的价值观对待所有的生命,以敬畏自己的生命为出发点善待一切生命,对青少年生命教育无疑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近年来,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与日俱增。而青少年阶段是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里,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影响着青少年还尚未完全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也随之凸显,试图通过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并就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健康茁长成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媒的繁荣发展衍生了新的高校教育传播生态,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传播解构了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此同时,微媒体巨大的传播平台,先进的传播手段,开启了新的大学教育教学方式。发挥微媒体传播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应提升传播主体微媒介素养,打造高校教师教育"微阵地",建设多层次校园微平台,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内容,运用微媒体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手段,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夏双 《学理论》2014,(9):283-28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电视娱乐节目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而受到青少年的广泛喜爱与效仿,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态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试从青少年的特点入手,探讨和分析娱乐节目受到青少年认可的原因及当前娱乐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最后探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史玲玲  余林 《学理论》2010,(26):222-223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最核心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在这些知识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特点,并结合其特点探讨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红柳  余林 《学理论》2010,(8):91-92
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亲社会行为弱化是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且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途径和价值评价依据。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舆论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亲社会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针对工具理性对当今时代的统治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倡导交往主体间相互尊重、理解、平等,对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教育主体的生成性和多元性,旨在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与“现代性”的内涵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以对传统的扬弃为基本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代化为核心的过程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秉承“社会本位”(具体表现为“任务本位”)的目的观。马克思主义则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认识必须回归主体自身,完成由“社会本位”到“主体本位”的转换,即以促进入的现代化为根本目的,并将人的主体性和开放性作为人的现代化的核心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测度,需要在主体路向和科学化路向上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需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初中政治课作为初中生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初中政治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课中需要发挥政治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课堂教学时要在思想人文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课中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评价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形成合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李慧萍 《学理论》2014,(12):282-284
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其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
大学生的价值观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变化和政治的解冻发生了多元的变化,在全民创业时代下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不能脱离正确的价值观轨道。应当通过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地位,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媒体手段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  相似文献   

19.
徐珊珊  鲁宽民 《学理论》2011,(35):251-253
网络作为一门应用技术,不仅使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重大变革,网络的发展也越来越展示出虚拟空间的复杂性,青少年网民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都在受到网络发展带来的震荡和变革。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各种非主流价值观、非传统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侵蚀,势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因此,在网络时代,如何为青少年构建社会所认同的、向上的、健康的精神家园,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改进和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8)
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指出青少年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的现实需要;青少年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要依靠社会实践、榜样示范和协同教育的路径来加强青少年教育。这些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