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将贞观朝的开明政治和唐太宗的不朽业绩与《贞观政要》相联系。其实,记录这段历史最为详尽的史籍,莫过于在太宗去世后高宗为之修纂的《唐太宗实录》。《唐太宗实录》的修纂,为贞观历史提供了仅次于起居注和档案的原始记录和史料,勾画出“贞观之治”的壮丽画卷,从而也为后世君臣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借鉴的依据和效法的对象,并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贞观政要》看魏征的治国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征是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的大唐名相。《贞观政要》一书介绍了魏征从平民到宰相的人生历程,记载了他的治国主张,主要是他提出的关于人心思治的教化方针,长治久安的治国之术。  相似文献   

3.
山西晋祠是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在唐叔虞祠之东有一贞观宝翰亭,专门陈设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晋祠之铭并序》(以下简称《晋祠铭》)。这座亭内共有两块碑刻,左为李世民亲书《晋祠铭》,右为清乾隆年间依旧拓摹钩的《晋祠铭》复制碑。所有介绍晋祠的文章和书籍都说《晋祠铭》碑于唐贞观二十年(646)竖置于晋祠,又说复制碑是清初地方文人杨堉摹钩,笔者对此提出质疑,请方家赐正。  相似文献   

4.
《贞观政要》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政治典籍。它分类记载了唐太宗君臣关于从政治国的议论、问答、诤义、奏疏等,包含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治国思想,即招贤纳谏、廉政安民、依法从政、勤于学习等。唐太宗君臣们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代表的本质,使得他们不能将这些思想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5.
2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茶话会上指出:对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了优化党内容得下尖锐批评的政治生态环境,务必彻底摒弃只钟情“唯唯”而厌恶“谔谔”的“偏食”陋习。唯唯者,察言观色,随顺而行;谔谔者,心无二笃,直言相谏。据《贞观政要》载,唐太宗在贞观四年准备修建洛阳乾元殿,张玄素为此上表,责备他不该大兴土木。唐太宗并不因为张玄素触犯了自己的尊严而处罚他,反而赞扬张玄素忠直,下令停止修建工程,并感慨至深道:“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相似文献   

6.
<正>《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谏官魏征、虞世南等人编辑的,是包含明君治国的经验启发、昏君灭国的经验教训、君臣君民关系相处之道、奸臣欺主国家灭亡的醒世警言等内容的历代帝王治国理政之得失经验的治世宝典。深入挖掘其治政思想,可以追本溯源,探析中国共产党能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辉煌的传统文化之源,从而激励党的领导干部研读《群书治要》,经受住“四个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不断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当时房玄龄病危,唐太宗十分担忧,房玄龄在受感动的同时,对他的儿子们说道:“当今天下太平安宁,一切事物都处理得当,只有无休止地讨伐高丽,正成为国家的灾难.”于是果断上表劝谏,阻止唐太宗讨伐高丽.  相似文献   

8.
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不止一次地说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这位领导同志的这番陈词,也许是有感于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这句传世箴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时,在马周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份奏折上写下了这样的评点:“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这里,毛泽东指斥宋朝苏轼等人的文章为“纸上空谈”,  相似文献   

10.
长孙无忌,字辅机,生年不洋,卒于公元659年,唐初大臣,河南洛阳人。先世出于北魏皇族,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之兄,博涉书史,亦谙武略。高祖武德9年(626年),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助太宗李世民夺取帝位,居功第一。以皇族及元勋身份,历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赵国公,极得宠幸。贞观23年(649年),与褚遂良同受命辅佐高宗。当高宗即位,任太尉同书门下三品,后因反对高宗册立武则天为后,为许敬宗所陷,诬以谋反,被流放黔州自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社会政治传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贞观政要》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希望民众能够安居乐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能够和睦相处,并不是一种纯粹虚伪的道德说教,而是基于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需要。其民本思想的产生既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又有生动的政治实践,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论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营造"贞观之治"过程中,实施以音乐辅助治国方略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留给后人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杰出的皇帝,对于他的文治武功的赞颂,史不绝书,而对他的诗歌创作,却很少有人重视。其实,他也是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比较开明的皇帝。他统治期间(627年—649年)只用了“贞观”这一个年号。在贞观前期,他重人事,少迷信,励精图治。 一、贞观前期,太宗对迷信思想有所怀疑,有所否定。 太宗不相信世上有什么神仙,他嘲笑秦始皇、汉武帝慕求神仙的愚蠢行为。贞观元年,太宗讲:“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徐福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  相似文献   

15.
唐朝大臣魏征常当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面直言提意见,使之下不了台。一次李世民恼羞成怒,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把魏征杀掉!”。长孙皇后当即跪倒向李世民道贺说:“陛下有这样一心一意为大唐事业不顾个人安危敢向您直言相谏的忠臣,这才是大唐和陛下的幸运,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吗!”几句话使李世民顿然清醒:正因为有了象魏征这样敢于直言真情的忠臣,才出现了大唐盛世啊!从此,李世民倍加重用魏征。魏征病死后,李世民感慨地说,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失去了魏征使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的局面,这与其"民贵君轻"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思想根源主要来自建国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人民的力量;儒家思想对其影响;善用贤能,虚怀纳谏;汲取隋亡的教训以及其自身的素质和文学修养。唐太宗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直接促进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同时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由于他为政得人,所以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从而造就了封建社会中期的一个盛世,为后世所称颂。  相似文献   

18.
“玄武门之变“与《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的关键.亲定凌烟阁功臣24人,是他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措施.本文揭示出这两件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当时房玄龄病危,唐太宗十分担忧,房玄龄在受感动的同时,对他的儿子们说道:"当今天下太平安宁,一切事物都处理得当,只有无休止地讨伐高丽,正成为国家的灾难."于是果断上表劝谏,阻止唐太宗讨伐高丽.  相似文献   

20.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载体,唐代李世民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称为《道德经》,到了唐玄宗时代,《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老庄”成了道教的必读经文。《老子》原著不过五千言,《庄子》一书也不过三十三篇,它们是一字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包揽三玄三要的妙义,从中能体会到许多艺术的法则。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老庄”,历代的中国山水画也充分体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