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都是以经济合同这种契约为依托而形成的违法活动现象。因此 ,这在司法实践中为司法辨别和司法审判活动造成了难以区分的界限问题。区分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关键 ,主要是看行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诚意。  相似文献   

2.
论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中的民事欺诈行为文/广西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潘玉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按法定的程序而订立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并恪守协议,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136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0.5%的人肯定自己没遇到过作假行为。短信诈骗、假冒伪劣产品、街头骗术、假政绩、假发票、学历作假、学术作假等是民众常见的作假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英国发生数起中国留学生被"虚拟绑架"的案例,诈骗分子冒充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国际刑警组织名义,向家长骗取巨额"赎金"。诈骗分子冒充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国际刑警组织名义,通过技术手段冒用有关机构电话号码致电在英中国留学生,谎称当事人或其父母涉嫌严重犯罪,如不配合"调查"将被通缉或逮捕,并以"办案需要"等理由控制引导当事人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向家长哭诉要求解救等图片或视频。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0,(9)
在美国生活时间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随时可能上当受骗,美国社会的诈骗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最常见的骗术 据美国有关部门调查,在美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受过骗.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6)
正前几天电视台曝光了一起诈骗老年人钱财的案件,其骗术并不高明,就是以开办讲座的名义向老年人推销名不副实的保健品,最后使老年人上当受骗。人上了岁数关心自己的健康是一个很自然、普遍的现象,个别心术不正的人抓住了这个"商机",花言巧语,瞒天过海,以各种所谓正当名义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而且这种案件的手法在不断翻新逃避打击。笔者在这里想着重提及的是,相关部门应该在老年人健康领域展开一场绝不手软的打  相似文献   

7.
手机犯罪是以手机为主要手段、工具的犯罪,其实质是利用手机的信息接收、储存、传输等功能进行的信息犯罪。手机犯罪的主要方式有手机诈骗,手机制作、传播、贩卖淫秽信息,手机敲诈勒索和手机传言四种。  相似文献   

8.
近日从报纸上看了不少诈骗案件侦破通讯 ,从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骗子往往“看好”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孤陋寡闻的人。某地一个村盛产花生 ,某年秋天一冒充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人来到这里 ,说该村只需交8000元广告费 ,即可在《新闻联播》之后打半小时广告。村干部信以为真 ,骗子接过8000元心满意足地溜了。按说这个骗子骗术极不高明。遗憾的是 ,这位村干部太孤陋寡闻了。第二种人是随波逐流的人。某个体商贩在早市摆出“理疗仪” ,一位逛早市的先生止步观看。此时有十几人争相“购买” ,这位先生看人家都买 ,自己也买了一台。…  相似文献   

9.
两地执法机关因何公开较量苏廷海“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到了不讲理、不讲法的地步!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法院竟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诈骗、保护犯罪!”听着执法人员怒不可遏的反映,看着公检法的联合调查报告,记者深感问题性质严重。根据当事人的反映查阅了案件的全部卷...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最近查获近40家主要是外地人以诈骗手段成立的所谓“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参加全国各种订货会,签订订货合同,在南宁提取货物后随即潜逃,拒不付款。这起重大的经济诈骗案使全国10多个省、市近百家企业受骗,被诈骗的金额达500多万元。目前这伙诈骗分子只有极少数被抓获。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用证诈骗犯罪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国内外一些不法商人经常利用信用证这一支付手段进行金融诈骗 ,给国内企业和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 ,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为遏制信用证诈骗犯罪的蔓延 ,很有必要通过对信用证诈骗犯罪的方式、原因及与之相关的监督防范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 ,堵塞机制漏洞 ,减少金融风险 ,确保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合同源流初探孙汝君从一定的角度说,当今世界堪称是“广告世界”,当今时代又被人们说成是“合同时代”。的确,经济合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探索经济合同的源流,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经济合同的性质、作用及其发...  相似文献   

13.
秘书吃香     
据报道,广东雷州市一名叫吴廉明的无业人员冒充市长秘书,以帮人调动工作为由,骗取事主钱财近20万元,近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无独有偶,武汉无业人员方某更冒充省长秘书,以帮别人联系工作为名,先后骗取10万余元钱财。被抓获之后,方某还十分不解地说:“其实只要当事人打个电话一核实,我的骗术就会被戳穿。” 秘书屡屡被冒充,说明了秘书的吃香;人们屡屡上假秘书的当,也说明了秘书的吃香。秘书是“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以借权力的光,因而吃香。秘书虽不总是代“首长”发指示,却免不了替“首长”发指示,于是人们就不大…  相似文献   

14.
银行卡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运用虽然较晚,但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活动却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银行卡在我国也即信用卡,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卡。目前在我国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具有作案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犯罪行为的智能性、活动方式的欺骗性、犯罪后果的严重危害性以及犯罪活动的连续性等显著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利用银行卡犯罪的活动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控对策:完善立法,坚决打击银行卡诈骗犯罪行为;加强协作,互通情报信息;提高对银行卡诈骗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和规范管理,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公、检、法三机关统一思想,严厉打击,不断提高执法力度,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5.
徐忠 《瞭望》1993,(30)
如今,经济商潮大起,涌现了许多弄潮儿,也泛起了不少沉渣。许多无师自通的骗子,大耍五花八门的骗术,使得国家和集体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无法挽回。一件件,一桩桩,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其实,很多骗术并不高明,将其曝曝光,对于人们增强“抵抗力”不无益处。且看几种花样翻新的骗术。一、“杀熟”骗术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如今,一些骗子专借熟人或亲友关系行骗,而且频频得手。某市的一个乡办纺织厂,因缺乏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对东南沿海某村6名农村青年诈骗者的深度访谈为基础,在访谈资料的分析中发现,在"进入-行骗-出事-事后"这一诈骗过程中,老板、诈骗者及其家人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以应对诈骗行为所产生的风险,进而达到诈骗行为的自我合理化;诈骗行为的产生、延续是老板和个人策略成功的体现;诈骗行为的断裂则是诈骗者受警察在场的干预,在传统情感与现代诱惑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同时也是诈骗行为自我合理化消解及丧失的表现。最后,我们试图从工具理性、风险、社会互构论等多元话语系统进行一定的讨论,并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作了规定,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显然,民事诉讼法一方面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放在“当事人”一节中加以规定,使其成为当事人的一种;另一方面又规定人民法院判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时,其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这显然又将其与当事人区别开来。基于这一规定本身存在着内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在我国各地迅速蔓延,呈爆发式增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及发展,发现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之迅速、手段翻新之快的原因,能够为打击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可以做出有针对性地打击防范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超当事人主义”现象,其暴露出司法的信任危机。“超当事人主义”现象的背后,正是我们对司法民主观念的误读。司法民主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众提供可实现的公正裁判。从法律修辞学的视角而言,具备可接受性的裁判必须以司法权威为前提;在提高法官人格魅力的同时,淡化整个司法过程的人格化因素;司法体系在信息认知方面必须对当事人足够开放,而在规范层面则应该严格限制法外因素进入。法官对裁判后果的评价,应超越于“让当事人满意”的简单后果论,在司法过程中坚守并追求“规范性共识”。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经济合同制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手段一、什么是经济合同我国《经济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法人”,是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有独立的财产和能够独立承担经济交往中的权利义务的组织。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经济联合组织,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等,都是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