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与人民战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红军之所以确定"诱敌深入"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战略方针,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战略退却到根据地内腹心地域,依靠根据地内有利的人民和地理条件来改变敌强我弱的对比,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最终打败敌人的"围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就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红军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统帅的杰作。前三次是毛、朱指挥的,第四次是周、朱指挥的。纵观这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过程,研究其胜利的深层原因及基本经验,人们可以清晰地感悟到个中的真谛: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秘诀,就在于红军统帅们驾驭战争的非凡韬略和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提出过较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对于第三、四次反"围剿"战争则基本没有干预。第四次反"围剿"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制定"分离作战"计划,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准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由被动变主动谋划了重要一招,但对"福建事变"处置失当,而又力促红军与粤军陈济棠部开展停战谈判。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指导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时,存在不同的原则意见,加上中共"左"倾领导者无视中央苏区红军在以往历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教条主义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周恩来和朱德等领导同志一道排除各种干扰,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此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在前线负主持战争全责的最高领导人和直接指挥者;坚决抵制“左”倾军事路线,坚持正确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充分利用山区和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正>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重点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展到8万多人,本来有希望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但博古、李德等人的指挥,使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越来越不利,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随着国民党军先后占领广昌、筠门、建宁等地,中央苏区南北门户洞开,红军在中央苏区内线打破  相似文献   

6.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中央苏区医疗条件极差,疫病流行。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医治伤病兵,提高红军战斗力,苏维埃政府通过开展群众卫生防疫运动、开设红军医院和地方医院、创办医护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苏区军民提高了卫生文化素质,战斗力大为加强,形成了军民同心协力反"围剿"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7.
1930年秋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与朱德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正确判断形势和敌我态势,确立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主张认真做好反"围剿"的政治动员等准备工作;积极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化劣势为优势;抓住反"围剿"胜利后的机遇,巩固和发展苏区。毛泽东反"围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与中国红军的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主要县份之一,它曾经是赣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是三次反"围剿"的红军主力集结地和主战场之一和中央苏区江西省的大本营,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还要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残酷“围剿”,为解决红军后勤保障问题,红四军前委先后实施了多项措施:创办军械处,进行武器弹药生产和维修;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挑粮运动保障军粮供应;创办野战医院,医治伤病员;创办被服厂,保障军队衣被;开辟红色圩场,创办工农兵政府公卖处,促进商品贸易;创办红军印刷厂、造币厂以及公营商店、产品加工厂和商品交易场所等。红四军开展的这一系列后勤保障工作对解决红军的给养、巩固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军队形象是军队外部特征、行为表现和内在精神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构成军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及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遭遇了极为艰苦的生存条件和来自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尽管环境十分艰难,但红军以其特有的方针政策和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展示出了良好的军队形象,主要表现在不怕困难,勇于开拓,敢于斗争;信仰坚定,坚决听党指挥;实事求是,有勇有谋,善于打仗;纪律严明,拥军爱民,军民团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项英在中央苏区担任领导(特别是军委领导)期间做了许多军事方面的工作,如建立军委总政治部、成立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积极开展扩红运动、确立"八一"建军节、参与领导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他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对苏区武装斗争的开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项英受"左"的影响,在军事领导方面出现过失误,但他仍是中央苏区时期作出较大军事贡献的重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12.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师,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在这次会师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受命疾驰懋功,积极做好各种准备,热情迎接红一方面军,所部成为两军会师的前锋。会师以后,从物质上帮助一方面军解决吃、穿、住的问题;从精神上对一方面军进行慰问和鼓励;在政治上开展向一方面军学习活动;在文化生活上开展部队联欢活动。他积极执行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确定的北上方针,率先头部队攻占包座,打开了通向甘南的北上道路。他拥护中央,顾全大局,维护两军团结,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了坚决而灵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史学界特别是江西学者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这段历史资料的不断挖掘和对历史史实的不断考证,莲花县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历史作用得到新的认识。通过对文家市、宾兴馆、古城会议内容分析,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对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指示信,还有目前没有文献史料推翻的宋任穷的回忆,可以得出"引兵井冈"的重大决策是在莲花宾兴馆会议作出的结论。充分认识莲花县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决策方法,大力发掘莲花县的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贵州先后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呜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部署,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相似文献   

15.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毛泽东被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了。从此,毛泽东失去了总前委书记的职务,由此也导致了"三月失败"等一系列后果。毛泽东受到中央错误批判和严厉处分不是偶然的,其原因要追溯到八七会议发言、秋收起义计划改变以及转兵井冈决策等。通过毛泽东的曲折经历,充分昭示:追求真理,探索创新,不仅要有超人的智慧,而且要有不畏挫折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开创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配合支援井冈山斗争;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彭德怀率部为坚守井冈山、推动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保卫扩大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与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同共产国际的影响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又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红一方面军则由开始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行动持怀疑态度,进而抵制和在实际中纠正。在红一方面军中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上,毛泽东和总前委召开的罗坊会议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会师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桩重大事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四军的发展以及中央苏区的开辟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朱德为会师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赣南三整"保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为实现井冈山会师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成功发动了湘南暴动,壮大了革命队伍,为实现井冈山会师打下了现实基础;三是实现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为实现井冈山会师提供了战略战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