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汉分治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各民族、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政治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民族分治,其核心是对少数民族和汉族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用少数民族传统的方式统治和奴役少数民族,用汉族固有的方式来统治和剥削汉族。本文以前赵政权为例,探析胡汉分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深入分析它的影响与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198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邀请英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黑人法官琼斯作关于美国法治问题的报告,共分"美国的法律统治"、"律师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和"美国宪法和法律统治下的黑人遭遇"等三部分。本文系根据其讲稿原文译出,并进行了适当压缩。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几乎所有宪政国家公法理论所普遍存在的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三权分立不同,德国公法理论中存在着另一种分权,即统治与行政的功能区分。统治与行政功能区分的公法意义在于有助于理解宪法中的执行概念、反思传统的权力分立观念以及摆正政治与法之间的关系。同时,统治与行政的功能区分是德国宪法思想的产物,其对世界各国公法理论乃至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公法理论有必要引入统治与行政功能区分的做法,以便重新思考我国公法理论中的国家权力划分问题、国家问题以及对行政功能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是一个由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块各自相对独立的统治区域组成其拥有三个政府、三套审判机构和三套监狱场所,租界、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监所,因其在统治区域不同,因此各具特色。而时隔数十年,目前这些监所有的已改名换称,有的面目金非,改作他用。  相似文献   

5.
《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是英国统治威海卫的根本大法,确定了威海卫的政治结构及运行方式。它的三个基本内容:直辖统治、专制统治、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为英国在威海卫实行殖民统治确定了前提、基础和手段方式,是英国在威海卫实行殖民统治的三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英国殖民统治威海卫的本质及特性。  相似文献   

6.
元朝将其统治下的居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了四等人制。四等人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斗争的产物,同时也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华夷之辨"观的影响,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与统治。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权威类型是一种混合型的权威统治,其中传统、个人和法律都在对政治过程产生权威影响。这一过程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权威统治状态,它是一种正当的形态。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这种混合型的权威统治类型所依赖的统治要素,在结构上将会发生变化,法律将取代传统和个人而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治理工具,法治型权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走向。如何才能从这种混合型的权威统治转向法治型权威呢?出路在于实现法治优先之治国方略,通过法律的正当程序迈向法理型统治权威。  相似文献   

8.
一、共同犯罪的本质属性在于二人以上共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并且进一步指出,“蔑视社会程序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的这些经典论述告诉我们: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和现行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犯罪的本质属性在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认为行为具有严重侵犯其统治关系的性质。在我国,也就是指行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侵犯性。这是我们研究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一节犯罪(包括共同犯罪)的出发点和核心。也是我国刑法理论与资产阶级以行为为中心的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和以行为人为中心的主观主义刑法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9.
因果关系是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的主要形式之一。贪污贿赂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具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相反,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分析贪污贿赂犯罪现象所产生的社会原因,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类犯罪的本质,以便对其规律性把握,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制定治理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不只是“用法来治”,因为任何国家,包括封建专制国家、法西斯专政国家,都有法制,都要用法来治国、制民。现代法治的本来涵义是“法的统治”(Ruleoflaw)。法不只是国家控制社会、约束公民的工具,而主要是统治国家、统治政府和政党、统治领袖人物的行...  相似文献   

11.
刑事程序中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与选择问题。从理论上讲,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如何选择,取决于维护统治者统治秩序的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因,旨在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选择,有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使选择利于从根本上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涉及各种利益的权衡比较。因此,研究确立刑事程序中的利益权衡原则,使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活动在不同的利益冲突中的选择根本上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应成为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其特有的犯罪形式。只有从剖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入手,才能对这些犯罪有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阶级斗争,以统治和服从的对立统一为特征。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企图用各种统治手段,尤其是由国家打击犯罪的手段来维持社会秩序。而那些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阶级,则不得不在多方面既适  相似文献   

13.
君主和政府没有实行专制统治的权力,而只能按照法律来进行统治,否则,就违背了人们 最初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使用绝对的专断权力,或不以确定的、经常有效的法律来进行统治, 两者都是与政府的目的不相符合的。 决不能听任君主凭他的个人意志,实行专制统治。即使某个君主具有非凡的智慧、善良的 品德,如果不受法律的制约,也不能保证他不独断专行,贻害人民。  相似文献   

14.
<正> 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中,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詹姆斯·麦迪逊等人根据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学说、积极宣传三权分立,并倡导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在王权、贵族同资产阶级争夺统治共分享统治时,“那里占统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人对头顶的天空进行了独特认知并形成了“天学”。由于天学涉及到统治王权及一切军政大事之正统性、合法性及有效性的本源问题,所以其受到统治阶级官方严格的法律控制,这种控制以禁止和打击私人染指为主要内容。可以说,对天学的禁私行为为我们理解古代的政治统治提供了一条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海波 《法学研究》2004,26(5):36-44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结构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 :相互控制和重叠统治。相互控制模式的设计使得各级政府在组成、立法和执行上相互依赖 ,通过立法、行政过程中的体制保障机制来协调政府间的关系。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用司法方式调节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 ,通过裁决个别纠纷 ,可以间接协调政府间关系 ,其方式有不为人注意的重大好处。中央与地方关系难题的治本之策是吸收重叠统治模式的优点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至秦统一以来,各朝各代几乎无一不面对如何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它关涉到中原政权的稳定。历史长河中,各朝各代在处理少数民族统治问题时,对羁縻政策加以不同的形式运用。羁縻府州制度是羁縻政策的一种形式。本文对什么是羁縻府州制度?其指导思想、出现原因、正反面影响;最终结果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继柏拉图全知全能的"哲学王"治国理念以及卢梭有关真正的民主制从来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秩序的论断之后。作为一名出色的社会学家,在对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民主政党组织中存在着"寡头统治"倾向的大量调查研究之后,罗伯特·米歇尔斯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这一著名的论断。本文对米歇尔斯生平及其"寡头统治铁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以期对该论断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统治包含政道与治道双重指向,它即具有政治学意义,也具有法学意义.中国传统帝制下的统治是人治、专制的体现,帝王个人既统又治,统与治没有制度性隔离.现代社会要求统治政道正统合法性基础变革,统治治道法律形态变革,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古代民族法制中的“因俗而治”苏钦“因俗而治”又称“顺俗而治”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对有着异俗、殊俗的民族,采取的依据其旧有的风俗习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各种措施。这种政策、方针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它是为统治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上的各民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