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木黄会师: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懋功会师: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永坪会师:1935年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及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甘泉会师:1935年11月初,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胜利会师。甘孜会师:1936年6、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  相似文献   

2.
正在80余年前的长征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人数不过3000余众,为掩护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孤军浴血奋战两个月,转战湘鄂川黔4省15个县,行程近4000华里,2500多名指战员血溅沙场,以巨大的牺牲牵制敌军10万之众,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被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称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的红十八师。贺龙不让张正坤说后面的话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主动向湘西敌人发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以后,红军其他主力部队也相继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二方面军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组成较晚。1930年7月,湘鄂边地区的红四军和鄂西地区的红六军在湖北省公安地区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一万人。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1934年5月,红三军转战黔东地区,创建黔东苏区。1933年6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师组成红六军团,次年8月奉命西征,在湖南桂东寨前圩建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4.
宋键 《红岩春秋》2023,(1):14-21
<正>1934年6月,红三军退出湘鄂西根据地,到川黔边创建以四川酉阳南腰界(今属重庆)为指挥中心和大本营的黔东苏区。1934年10月底,在贵州沿河水田坝、江口苗王坡、印江木黄等地,终于接应到奉命先遣西征的红六军团,两军在南腰界胜利会师。南腰界会师是中国红军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红二、红六军团踏上了并肩作战、团结奋斗、共创辉煌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1,(5)
正红三军于1934年5月至8月开辟了黔东特区根据地;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于1934年8月7日从湘赣边境出发,最早迈开了西征步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后,共同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再出发,纵横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8个省,到1936年10月22日到达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6.
张永 《世纪桥》2021,(1):27-33
土地革命时期,红三军(1934年10月25日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动摇反动统治基础与统治秩序,开展如火如荼革命活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与红六军团西征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创造重要条件.在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开展的...  相似文献   

7.
1934年8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向湘赣省委和省军区下达的突围转移的《训令》,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和肖克、王震一起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转移,突围西征,直至10月24日同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11月重新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于贵州印江县木黄.  相似文献   

8.
走近贵州石阡,随便问上当地的一两个老百姓,都会详细地向你讲述当年红军长征过石阡时百名红军在困牛山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迹。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准备到黔东革命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10月7日,红六军团途径石阡时在甘溪与桂军发生遭遇战,红军损失严重。16日,为粉碎国民党军24个团10多天的围追堵截,红18师52团800多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率领下,奉命断后,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红18师52团在石阡县龙塘困牛山一带与敌人发生了激战。困牛山,悬崖峭壁,山腰怪石嶙峋,是猢…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8月,任弼时和萧克奉中革军委之令,率领刚刚组建的红六军团9700多人,从井冈山根据地突围西征。红六军团经湖南进入贵州后,与桂湘黔三省敌军和众多民团一路血战,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3000多人在黔东印江县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这就是中共红色战史上悲壮的红六军团西征。贵州第一战红军损失一个团1934年7月,为了摆脱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中革军委派出6000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夏,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抵达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红三军军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准备到黔东革命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10月7日,红六军团途径石阡时在甘溪与桂军发生遭遇战,红军损失严重。16日,为粉碎国民党军24个团10多天的围追堵截,红18师52团800多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率领下,奉命断后,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红18师52团在石阡县龙塘困牛山一带与敌人发生了激战。困牛山,悬崖峭壁,山腰怪石嶙峋,是猢狲难攀之处;山下河道,水流湍急,河面均被敌人封锁。红军抢占  相似文献   

12.
长征过程     
《党课》2006,(8):91-92
1934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在此前的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相似文献   

13.
1934年8月,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和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六军团奉命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由湘赣突围西征,挺进湘西。红六军冈转战五千余里,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打破了十倍于我军兵力的围堵,10月到达贵州东部,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我当时在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一营  相似文献   

14.
正1934年8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向湘赣省委和省军区下达的突围转移的《训令》,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代表、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和肖克、王震一起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转移,突围西征,直至10月24日同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11月重新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于贵州印江县木黄。历时78天、跨越湘赣桂黔省境5000多里的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是党和红  相似文献   

15.
王震长征轶     
1934年8月7日,为摆脱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危局,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的电令,任弼时、肖克和王震对红六军团进行了改编,并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便率领红六军团告别了多年相依为命的湘赣父老,离开了湘赣苏区,从永新东南的牛田和泰和的津洞地区出发,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踏上了漫漫长征路。10月24日,红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的称号)胜利会师。尔后,红二、六军团奉命进行了整编,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王震担任红六军团政委。此后,两支部队始终相互策应、并肩战斗,直至1936年10月下旬长征胜利结束。在两年多的艰苦岁月中,王震将军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本色给广大红军指战员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中的八次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主力长征共有五支部队: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60年前的10月9日和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际上,在三大主力会师前,红军长征的各部队还有七次中小规模的会师。  相似文献   

17.
塔卧红校     
1934年,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干部缺乏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塔卧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简称“红校”或“红四分校”。红校1935年4月撤离塔卧,前后办了5个月。红校校长王震,当时是红六军团政委、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教育处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23,(1):6-7
<正>长征路上的一次次会师,是党领导下一次次红色革命力量的汇流与融合,实现了各路红军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进行战略转移时的重组与整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有过多次会师,其中,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会师,为其他各路红军的会师树立了并肩战斗、团结互助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胜利大会师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51-55
正1934年10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会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兵力,发展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地区会师。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党史纵览》2006,(8):25-25
老板:×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特别的字条,那是60年前,红军经过四川省彭水县黄家坝时,留给老乡黄堂珍家的一张字条。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后恢复为“红二军团”)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旅1个营,俘敌400余人,占领该县城,随后进入贫穷的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当时,那里的老百姓还不了解红军,加上当地反动政府的宣传,老百姓都吓得躲藏起来,镇上到处都空空荡荡的。饥肠辘辘的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